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的眼泪在飞? 张艳霞 张山陪杨紫去了趟她家。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的眼泪在飞?

张艳霞

张山陪杨紫去了趟她家。

张山两只手拎着装得满满的袋子,看到杨紫的妈妈,低低地叫了声,阿姨!老太太的脸已经很冷,说,你,你叫我什么?张山说,阿姨,我叫你阿姨。

老太太点点头,说,张山,你有房吗?张山说,没有。

老太太又说,你有车吗?张山说,没有。老太太脸更冷了,说,没车没房,那你拿什么来娶我们家杨紫呢?张山满脸讨好的表情,顿时僵住了。

杨紫听到声音赶过来时,场面已经控制不住了。杨紫叫了一声,妈——老太太一瞪眼说,叫奶奶也没用,反正我不同意,除非我闭了眼!老太太站起来,摇摇头。走了!

在马路边,杨紫问张山,你爱我吗?张山说,当然爱了。杨紫说,那你带我私奔吧。张山有些诧异,说,这,合适吗?扬紫说,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喜欢我,我喜欢你,我们一起私奔,就这么简单——

私奔的第一站,是乌镇。

踩在乌镇的石板路上,张山的心还在忐忑,说,杨紫,你妈如果看到你的衣服都没了,不会急坏吧?杨紫撇着嘴,说,没事,我妈最了解我了。杨紫一脸兴奋,张山却开心不起来。

女孩子的天性,似乎就是逛街和吃。杨紫每拐进一家商铺,就看个不停,问张山,这个好看吗?那个好看吗?张山说,好,好。要是哪一句说得不好,杨紫的脸就阴沉起来了。不过,杨紫几乎没有要什么东西。张山说,你喜欢就买吧。杨紫说,还是省一点吧。吃中午饭时,张山知道杨紫喜欢吃鳝丝面,就说点一个吧。杨紫说,还是点点儿便宜的吧。张山说,我不想太委屈你。杨紫说,委屈哈,我乐意。杨紫的声音挺敞亮的,但张山心里总不是滋味。

在一家装饰得有些奇特的店铺门口,杨紫停了下表,并且久久未动。张山推了推杨紫,说,你怎么了?杨紫微微一笑,说,你看,这家店是不是挺有特色?张山看了看,说,还好啊。杨紫就嘟起了嘴,说,你真不识货。张山就笑了,说,好,好,有特色还不行嘛。

走进去,杨紫摸摸这,摸摸那,问这个价格,又问那个价格,就是不买。店主明显有了不悦之感。杨紫再问时,女人就不吭声了。张山扯扯杨紫的衣服,小声说,要是你喜欢,就买吧。杨紫瞪了张山一眼,说,买什么买,你钱很多吗?张山苦笑,不说话了。

乌镇的夜,也是美不胜收的。晚饭吃得有些多了,杨紫走在前,张山走在后。杨紫说,张山,你觉得乌镇好吗?张山说,好啊!杨紫说,那咱们留下来吧,在这儿开一家像今天那样的店,店名我都想好了,叫山紫斋。张山没说话。

半天,张山说,杨紫,其实你妈妈的想法是对的,你不该陪着我颠沛流离,你该嫁一个好男人,有一辆车,有一套房子,再生个孩子,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杨紫眼瞪得很大,很生气的样子。杨紫说,你说什么呢。张山,你疯了吧!张山叹一口气,说,杨紫,我们分手吧。杨紫说,不,我不分。

杨紫以为张山只是说说。

第二天醒来时,张山居然真走了,留下了一张纸条:杨紫,我给不了你幸福,你该另寻真正的幸福。

岁月千转百回,人生起起伏伏。几年过后,张山重新踏进了乌镇,令他魂牵梦绕的与杨紫分手时的乌镇。还是那家装饰得有些奇特的店铺门口,张山忽然站住了。让他站住的是店的名字:山紫斋。张山的山,杨紫的紫。

缓缓地,从店铸铺里走出一个女人,竟真是扬紫。张山震惊了,他感觉真像是穿越了一般。杨紫在这里开这家店,是在等自己吗?果然,杨紫微笑着说,张山,你终于来了。这回,你不走了吧。

张山一下子慌乱了……

(选自《短篇小说》2017年6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常见的爱情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很紧凑,富有波澜,充满内在的张力,重点表现了爱情和金钱之间的矛盾冲突。

B. 小说的语言多用简短的句子,自然平淡中透着一=种冷静。这种平静与小说中人物的强烈的情感形成反差,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C. 杨紫到乌镇后,作者描写她在店铺里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为写她后来在乌镇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做铺垫,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

D. 对于私奔这件事,张山很顾虑杨紫母亲的感受,私奔后对杨紫也处处迁就。以至为了杨紫的幸福而提出分手,这表现了张山善良而懦弱的一面。

2.你觉得杨紫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试结合全文分析。

3.小说的情节戛然而止,那么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有人设想了两种结局:一是,张山不敢与杨紫相认,落荒而逃;二是,张山和杨紫终于团圆,两人再续前缘,过上了幸福生活。你认为哪个结尾比较好?请结合原文谈谈理由。

 

1.A 2.①大胆,敢想敢干,为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勇敢出走;②执着,执若于爱情,执着于自己开店的梦想;③自强自立,不依赖家庭,也不依赖男人,独自撑起自已的生活;④有经营头脑,善于发现商机,开店成功。 3.答案一:第一种好。这样写符合张山的懦弱的性格;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逃避永远不会收获幸福;与题目更吻合,突显了小说的悲剧特点。答案二:第二种好。因为两人还是有感情的(张山再回乌镇,杨紫的店名叫山紫斋),符合人物感情的发展逻辑;大团圆的结局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有利于表达执着追求终获幸福的主题。另:若答照应题日母(男子被感动,女子等待有了结果喜极而泣)也对。 【解析】 1.试题分析:小说表现的重点在于二人性格的冲突,他们的爱情并不是被金钱打败的,而是对爱情的理解有差异。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不依赖家庭,也不依赖男人,独自撑起自已的生活”等情节中概括出其“自强自立”的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阿富汗境内),在那里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亚里(在埃及的尼罗河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在东方,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建成了一个政治文化一体化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间,横亘看从小兴安岭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系列隆起的大山,像一道由雪峰和高山组成的天然屏障,只有一些险隘的山口,维持着两个世界间微弱的交通。中华国由秦入汉后,开始向西北扩张,一直扩张到中亚。于是,两个世界中心——长安和罗马,借助丝绸之路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沟通。此后就是漫长的20个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没能在旧址上重建,而中华帝国则由秦汉、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清,其间虽有阶段性的分裂动乱,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思想一贯,则是现实中的常态。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这20个世纪是“世界走向中国”的时代。

如果说秦汉帝国只是当时世界的两个中心之一,那么后来的盛世大唐则是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衰败以后,再也没有复原,而秦汉帝国的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下来。经过近四个世纪的战乱之后,隋唐重新统一了中华,在秦汉帝国的版图上重建了一个胡汉混血的世界帝国。长安再次成为世界之都。于是,四邻番邦归附贡献,万里商贾远来贸易;波斯的流亡贵族、大食的商人教士、日本的留学生、东非或爪哇的“昆仑奴”和睦居住在同一座都市里;吐蕃的马匹,阿拉伯的鸵鸟,天竺的孔雀,波斯的铜器,爪哇的犀牛,高丽的贡纸,井然陈列在同一处市面上;佛教徒、道教徒、景教徒、摩尼教徒、拜火教徒与前来避难的伊斯兰教徒在毗邻的寺庙里相安礼拜。作为帝国之都的长安,有世界胸怀与气象。

大唐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其文治武功的影响,西到印度,东及朝鲜、日本。西北的大山被翻越,征战、和亲、贡纳,贸易将大唐文明远播到吐蕃与波斯。中华文化在东亚传播,由中国而朝鲜、日本,由越南而南洋诸岛,华夏文化圈到唐代基本形成。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东南亚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民族、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共同的价值基础。汉字为这个文化共同体提供了语言基础,建立在儒学科举、唐朝律令、汉传佛教基础上的共同的政教制度,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个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华夏文化圈”。

(摘编自彭艳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光明日报》2017年07月0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元前后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先后分别成为世界的中心,二者之间只有微弱的联系。

B.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始终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保持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状态。

C. 盛唐成为世界中心后,长安是世界之都,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物产及所有宗教。

D. 公元后第一个千年,中国创立了华夏文化圈,是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对比了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崛起的方式及过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B. 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世界文明中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的过程,思路清晰。

C. 第二段论证“大唐是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运用了大量具体的实例,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的写作思路遵循时代发展的脉络,符合了历史规律,使论述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文化只有不断融合、吸收别国文化,才能不断强大,才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B. 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使大唐成为当时的世界中心。

C. 世界文化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与衰亡的过程,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久保持。

D. 中华文化有过令人自豪的繁荣时期,为世界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今,微信支付越来越盛行,很多人出门不再携带现金,扫扫二维码交易即可完成。某地有成年男子胸前挂着印有二维码的纸牌在景区行乞,男子的做法引来了人们的议论。有人说,与时俱进,值得赞扬;有人说,不劳而获,应该抵制;有人说,影响了景区形象,有关部门应依法取缔;有人说,虽然行为不可取,但有创意……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但是这款App每天仅有2个字的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最低40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纸质版才24.9元),引起了许多人的吐槽。纵观一些使用度很高的工具类词典,在App版本开发上都普遍延续了免费使用的特点。比如牛津、剑桥出版的英汉互译词典。可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就必须免费。因为在网络时代,只有免费的东西才会赢得广泛的用户基础;收费的东西,必定无人过问。

①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不一定必须免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周国平建议,好学生应具备两种能力。__________,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__________。这是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追随者,第二学会学习,__________。相反,如果是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 这几填我身体不是很舒服,玉体欠安,你在这件事上就多费心些吧。

C. 面对强劲对手的诚意挑战,你如此却之不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D. 小生不才,幸得有贵人相助,得以借重,遂成此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