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阿富汗境内),在那里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亚里(在埃及的尼罗河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在东方,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建成了一个政治文化一体化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间,横亘看从小兴安岭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系列隆起的大山,像一道由雪峰和高山组成的天然屏障,只有一些险隘的山口,维持着两个世界间微弱的交通。中华国由秦入汉后,开始向西北扩张,一直扩张到中亚。于是,两个世界中心——长安和罗马,借助丝绸之路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沟通。此后就是漫长的20个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没能在旧址上重建,而中华帝国则由秦汉、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清,其间虽有阶段性的分裂动乱,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思想一贯,则是现实中的常态。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这20个世纪是“世界走向中国”的时代。

如果说秦汉帝国只是当时世界的两个中心之一,那么后来的盛世大唐则是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衰败以后,再也没有复原,而秦汉帝国的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下来。经过近四个世纪的战乱之后,隋唐重新统一了中华,在秦汉帝国的版图上重建了一个胡汉混血的世界帝国。长安再次成为世界之都。于是,四邻番邦归附贡献,万里商贾远来贸易;波斯的流亡贵族、大食的商人教士、日本的留学生、东非或爪哇的“昆仑奴”和睦居住在同一座都市里;吐蕃的马匹,阿拉伯的鸵鸟,天竺的孔雀,波斯的铜器,爪哇的犀牛,高丽的贡纸,井然陈列在同一处市面上;佛教徒、道教徒、景教徒、摩尼教徒、拜火教徒与前来避难的伊斯兰教徒在毗邻的寺庙里相安礼拜。作为帝国之都的长安,有世界胸怀与气象。

大唐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其文治武功的影响,西到印度,东及朝鲜、日本。西北的大山被翻越,征战、和亲、贡纳,贸易将大唐文明远播到吐蕃与波斯。中华文化在东亚传播,由中国而朝鲜、日本,由越南而南洋诸岛,华夏文化圈到唐代基本形成。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东南亚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民族、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共同的价值基础。汉字为这个文化共同体提供了语言基础,建立在儒学科举、唐朝律令、汉传佛教基础上的共同的政教制度,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个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华夏文化圈”。

(摘编自彭艳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光明日报》2017年07月0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元前后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先后分别成为世界的中心,二者之间只有微弱的联系。

B.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始终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保持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状态。

C. 盛唐成为世界中心后,长安是世界之都,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物产及所有宗教。

D. 公元后第一个千年,中国创立了华夏文化圈,是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对比了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崛起的方式及过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B. 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世界文明中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的过程,思路清晰。

C. 第二段论证“大唐是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运用了大量具体的实例,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的写作思路遵循时代发展的脉络,符合了历史规律,使论述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文化只有不断融合、吸收别国文化,才能不断强大,才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B. 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使大唐成为当时的世界中心。

C. 世界文化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与衰亡的过程,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久保持。

D. 中华文化有过令人自豪的繁荣时期,为世界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

 

1.D 2.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只有微弱联系”只是初期;B顶,“始终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错;C项,“所有宗教”错。 2.试题分析:“对比……崛起方式及过程”锚错,文章并没有对两种文明进行对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今,微信支付越来越盛行,很多人出门不再携带现金,扫扫二维码交易即可完成。某地有成年男子胸前挂着印有二维码的纸牌在景区行乞,男子的做法引来了人们的议论。有人说,与时俱进,值得赞扬;有人说,不劳而获,应该抵制;有人说,影响了景区形象,有关部门应依法取缔;有人说,虽然行为不可取,但有创意……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但是这款App每天仅有2个字的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最低40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纸质版才24.9元),引起了许多人的吐槽。纵观一些使用度很高的工具类词典,在App版本开发上都普遍延续了免费使用的特点。比如牛津、剑桥出版的英汉互译词典。可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就必须免费。因为在网络时代,只有免费的东西才会赢得广泛的用户基础;收费的东西,必定无人过问。

①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不一定必须免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周国平建议,好学生应具备两种能力。__________,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__________。这是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追随者,第二学会学习,__________。相反,如果是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 这几填我身体不是很舒服,玉体欠安,你在这件事上就多费心些吧。

C. 面对强劲对手的诚意挑战,你如此却之不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D. 小生不才,幸得有贵人相助,得以借重,遂成此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热播,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在国民心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B. 在小提琴曲《梁祝》音乐的伴奏下,人与偶翩翩起舞,犹如一对相爱的情侣。他们舞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给人感受到一种新奇而妩媚、清新而舒展的艺术享受。

C.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地政府相继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政府信息。

D. 如今,我们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实干精神,将理想付诸于行动,理想才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