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2)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桃花源记》)

(4)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逍遥游》)

(5)吾师道也,____________?(《师说》)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士不可以不弘毅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蟪蛄”“衡”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牌上的把手。②无功级: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计功,故称功级。汉代李广平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而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  )

A. 这首词上下片均从正面着笔,上片写过去,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今日,风格掩抑沉郁,运用对比手法,极富感染力。

B.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是倒装句,按正常语序,应为“记当日金甲雕戈,初立辕门”倒装突出了“金甲雕戈”的雄姿。

C. “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鼻纽上磨墨,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显示出当时军事的紧急和词人的才气纵横。

D. “有谁怜,独臂故将军,无功级?”作者以李广自况,悲愤地质问: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激愤之气,溢于言表。

E.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作者借古人《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之言以说己心,更是满腹牢骚,一腔激愤。

2.“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内容。

B. “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 “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诗人希望局势还能挽回。

D. 尾联以反问的句式写因为很多人认为诗人是一个一向珍惜光阴的人,而他自己却在下棋方面用了一天的时间,诗人因此自嘲。

E. 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双方的博弈过程,真实而精彩。

2.颔联、颈联刻画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千字/邹忌齐王纳谏

B. 书丑得鞭/讹传讹

C. 污伤/犯乃死

D. 一岁仓国绝/廷见相如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充极少说别人短处,而愿意说别人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 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 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 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A.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B.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C.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D.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遂扫石坐             弃甲曳兵

B. 有茅屋十数家,遂造   盘盘焉囷囷

C. 无已乎             孰能讥之乎

D. 李及道士别         今君廉颇同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 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 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 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3)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 化 时 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 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惟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B. 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 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D.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 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 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 “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 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 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 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