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 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 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②爇:烧。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 围。

B. “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周回”来修饰“爇”红炉、“下罗幂”,极写室 内的温暖。

C. “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雪天里的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寻欢作乐,场 面令人愉悦。

D.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 巧妙精当。

E. 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秾丽,不失为讽喻诗中 的佳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1.CE 2.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2 分) 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 奢靡,“饥寒人”却是受冻受苦,温饱可忧。突出表现了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作 者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无愉悦之意,诗歌暗含讽刺;E项,富贵人家的宴饮不是虚写。 2.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对比的手法,明确对比的对象,再分析“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十岁能属文,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主吴县簿。未上,丁父忧。服除,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

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衷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 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 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 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父忧是指父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 表明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 舍。

B.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 事务。

C. 致仕,交还官职。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也指官员退休。同“致 仕”意思相近的有“乞骸骨”、“填沟壑”等。

D. 绍熙,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正式创立并形成。如“贞 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不必另外寻求奇方异策;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 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 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 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命令讨伐,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

(2)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八十五岁那一年,我离开办公室,不再参加社会活动,回到家里,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

我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时期,友人戏称我四朝元老。

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我从八十一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

2003 年冬到 2004 年春,我重病住院。我的九十九岁生日是在医院里过的。人们听说这里有一个 百岁老人,就到窗子外面来偷偷看我这个老龄品种,我变成医院里的观赏动物。佛家说,和尚活到 九十九岁死去,叫做“圆寂”,功德圆满了。我可功德圆满不了。病愈回家,再过斗室读书生活,消磨 未尽的尘世余年。

老年读书,我主要读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想知道一点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背景。 考古不易,考今更难。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困难重重。可是旧纸堆里有时发现遗篇真本,字里行间 往往使人恍然大悟。

先知是自封的,预言是骗人的。如果事后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聪明是从反思中 得来的。近来有些老年人说,他们年轻时候天真盲从,年老时候开始探索真理,这叫做“两头真”,这 是过去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经历。

老来回想过去,才明白什么叫做“今是而昨非”。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学 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最好的长生不老滋补品。

希望《百岁新稿》不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摘自周有光《百岁新稿·自序》)

材料二

1 月 14 日,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有着“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先生以 112 岁高龄辞世。

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最大功绩是创立了汉语拼音系统。早年在大学主修经济学时,他 就对语言学、文字改革有浓厚兴趣,并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55 年以后,根据国家需要,他 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问题,主持和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主导和建 立了汉语拼音系统。1961 年出版著作《汉字改革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文字改革的理论和实 践问题。此后他还陆续出版了《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朝闻道集》等 30 余部重要著 作。对于这段辉煌的历史,周有光却看得很淡,他一直坚持创立汉语拼音系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并始终认为,他个人在其间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罢了,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周有光先 生不仅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斐然,在文化史研究等领域同样成就显著。不仅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 总编辑委员会委员,还担任过《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不列颠国际百科全书》的编 撰工作,是中国最受敬重的著名学者之一。

材料三

作为《北京晚报》的记者,我跟周先生有过两面之交,在我的印象中,老爷子是一个非常随意 谦和的长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老爷子脸上总是笑呵呵的,非常坦诚和善良,甚至是很单纯的。

有关“汉语拼音之父”的说法,并不是老爷子自封的。记得当年我采访他时,跟他提起汉语拼音方 案的事,老爷子在我这个记者面前淡然一笑说,这是集体智慧,只字未提自己的功劳。

他曾在《晚年所思 2》里,专门写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特别强调了拼音方案委员会是吴 玉章领衔,而且是吴老建议用拉丁字母方案。他自己则只是这个委员会的一员,方案的具体研究者 和执行者。

作为语言学家和当年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后一个制定者,而且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年轻的记者 在报道时,把他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就我对老人的了解,他是最反对什么什么“之父”、“泰斗”、 “大师”一类虚名的。所以,有些人以“贪天之功为己有”来评价周先生,显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同时,我们也生活在对英雄、对先辈没有敬畏之心的年 代。让人心寒的是有些人对所有英雄、伟人、名人都有“舍得一身剐”的精神,给以抨击,不但怀疑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且怀疑他们的人品和人格。这些人是何用心,正直善良的人实在难以理解。

(摘自刘一达《有关周有光的“讨伐”和汉语拼音之父的争论可以歇歇了》)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周有光自述晚年“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特别是百岁病愈后回家“消遗未尽的 尘世余生”,字里行间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

B. 材料二满含崇敬地对周有光一生业绩作了高度评价:“主持”“主导”等用语都显示了作者对周 有光在汉语拼音方案创建中的地位的看法。

C. 材料三中,《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对有些报道称周有光为“汉语拼音之父”表示不能认同, 因为“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

D. 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最真实;材料二、三都是他人的描述和评判,虽是真诚之语,但都 是主观的,二者对周有光的看法都不够准确。

2.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从材料展现的周有光的为人看,现实中的他应该不会看重材料二中的那一系列的令人目眩的头衔,当然也不会在意材料三中有一些人的指责。

B. 在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一事上,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记述周有光坚持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态度,但二者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C. 材料一中的周有光读书、写作、思考,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平和老人的形象,材料二、三中的周有光虽然学术地位崇高,但并不能让人心生敬畏。

D. 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多写其晚年生活及感怀;材料二重在对周有光学术成就、地位的评判;材料三侧重淡对周有光身后论争的看法。

E. 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文字风格各异,或朴实,或严谨,或理性,因为各自的写作目的完全不同,最终呈现出的面貌也就很不一样。

3.周有光反思年轻时的“盲从”,刘一达却批评一些人的“怀疑”。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盲从”和“怀疑”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蔼蔼的暮色笼罩着。“咔嚓”一声, 一棵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 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的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唧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 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卖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老三手里 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 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 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 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掐一小块面剂,擀 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 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噘着嘴,老大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 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 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16 年 12 期)

1.下列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过年的热闹和草屋 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 第三段划线句子属于细节描写,既生动地展现了那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同时“门 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

C. 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等细节,暗 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

D. 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三天真烂漫,老二鲁莽性 急,老大贴心懂事,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2.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整合数据信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B. 淘宝网使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竞争。

C. 随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分享经济中。

D. 分享经济中的消费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帮助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分享经济,文章先明确概念,再从原因、作用、出路上一一阐释。

B. 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手法,彰显分享经济的现实意义。

C. 文章以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有效论证了分享经济提高交易效率和不分国界的优点。

D. 最后一段提到对政府职能的思考,篇幅短却是是对文章主体立论不可或缺的补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发展以及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分享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运行形态的变革。

B. 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C. 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

D. 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才能确保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