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骑在马上 向东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骑在马上

向东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

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

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

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

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

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

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

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绒说:“马怎么办?”

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

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

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

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小镇到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经过培训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

B. 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

C. 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

D. 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也在发生变化的现实。

2.公路修好时嘎绒特别激动,小说刻意描写他的激动表现,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结尾说“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认为这样写合理吗?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D 2.①突显人物形象:路修好后,嘎绒非常激动,以此来突出他对公路的渴盼,表现他的质朴可爱; ②使主题更为鲜明:他的激动与后面因为公路修好,不再需要他骑马送邮件的失落形成对比,更突出他的失落之情,表达他对邮递事业的热爱,突显主题; ③引出下文情节:因为激动,嘎绒没有听明白邮政局长话里要他停止送信的意思,为下文写他去交换站取邮件,而老头劝他接受事实做铺垫。 3.示例:合理。 ①从情节来看。前面有很多情节表现嘎绒对大黄马的真爱。如“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 ②从人物来看,嘎绒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而大黄马是他职业的一部分,所以他爱大黄马就像爱自己的职业一样。 ③从主题来看,本文重在表现一个普通人对普通职业的热爱,表达对这样的普通人的赞颂之情。所以这样安排更能突出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D不是“全方位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概括也偏离中心。 2.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3.试题分析:纵观文意,首先应该确定其合理,然后从小说的几个要素——人物、情节、主题等等的角度具体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精准扶贫则指出了扶贫实践的科学途径。精准扶贫,既要求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与帮扶,也要求对贫困问题进行精准辨析与诊治。贫困人口聚集区大多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当地居民长期依赖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缺乏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交流与合作,对新兴事物知之甚少。这种状况还影响到贫困家庭父母对子女成长、发展的指导,从而形成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代际循环。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认识闭塞造成的文化落后对于贫困人口形成的根本性制约作用,从而充分理解“互联网+”“旅游+”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的契机。

对贫困地区而言,信息流通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和经济发展问题。目前,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已覆盖从中小学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线医疗也使贫困地区人口享受远程疾病咨询、电子处方、网上药店、异地会诊、联合治疗等服务成为可能。此外,“互联网+”为贫困地区提供的特色产品电子商务机会、旅游营销机遇也格外明显。因此,应特别重视发挥“互联网+”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多任务集成的“互联网+”云平台系统。具体内容应包括贫困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集教育、医疗、旅游和扶贫监管等资源为一体的云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基层数字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以及一户一端乃至必要的一户多端的硬件供给到户工作。

旅游发展能为贫困人口集中区带来经济、文化双重流通意义。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闭塞或生态脆弱地区,而这些地区有不少具备旅游业发展条件。纵观现代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崛起之路,无论发展任何产业,当地居民都会经历流通中的经济与文化冲击,从而具备竞争能力。发展旅游业为贫困地区人口参与社会分工提供了可能,并能在频繁的服务与交易互惠中,带动贫困地区人口融入现代社会。同时,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往往都伴随着区域基础设施改善、景观风貌治理、特色产业培育等过程,并能显著提升其教育、商业、服务业与文化水平。因此,旅游开发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是一种全面激发过程,必须高度重视。在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中,“互联网+”可以大显身手,不仅可介入目的地与旅游产品营销、社区就业培训、旅游安全监管和市场组织等方面工作,而且还可为来访的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的关键在于扶人、扶智。谋划、落实好“互联网+”“旅游+”就等于为扶贫插上双翅,能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文化鸿沟,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从而解决贫困的根源问题。

(选自2016年4月《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论“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一项是(  )

A. 四川某贫困县80后大学生村官张某进村入户普及电脑知识,并组织村民成立农产品销售公司,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销售土鸡蛋、土蜂蜜等,村民们获利颇丰。

B. 贵州铜仁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龙某一村一户走访,了解贫困户家庭经济情况,并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联网运行,每年更新,大大提高了扶贫的精准性。

C. 云南某教育集团研发了中国新一代应用技术教育网络平台——“365大学”,将大量精品应用型课程上载至互联网平台,供学习者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D. 2016年4月,温州扶贫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该平台提供异地搬迁、关爱留守儿童、来料加工服务等项目,同时还具有信息发布、网上医疗咨询等实用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精准扶贫是扶贫实践的唯一途径,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它提出了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帮助和对贫困问题进行精准辨析与诊治的要求。

B. 开通“互联网+”的服务,在线医疗可能让贫困地区人口享受到远程疾病咨询、电子处方、网上药店、异地会诊、联合治疗等服务。

C. 旅游开发往往能带动区域基础设施改善、景观风貌治理、特色产业培育等,并能使贫困地区在教育、商业、服务业和文化方面得到提升。

D. 在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外宣传本地产品,组织当地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从而积极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贫困地区往往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人们对新兴事物了解不多,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精准地找到他们贫困的根源,实现科学扶贫的目的。

B. “互联网+”能够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教育、医疗、电子商务、旅游等方面的服务,因此,要加快建设“互联网+”云平台系统,为精准扶贫助力。

C. 贫困地区的人们可以在当地的旅游开发中得到更多的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在经历流通中的经济和文化冲击后更具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

D. 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贫困,不应该只是捐款送物,更应该通过“互联网+”“旅游+”的落实,帮助他们学会发展自身,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人们被一首首精美的诗词吸引,被一句句朴实话语背后的深情打动……有人说,诗句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让人的内心重新丰富起来;文字唤起了人们的回忆,一封家书能抚平时代的创伤;朴实的话语能带给人们充满温馨的心灵体验,如和煦的春日阳光,令人宁静愉悦。但也有人说,当今社会我们从不缺少“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我们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

这些议论,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_________________。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_______________。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____________,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短语组合成对联,适合张贴在教师办公室的一副是

①芝兰绕阶      ②黄牛耕地  ③翠柳迎春      ④桃李满园

⑤千里绿         ⑥春绣锦     ⑦座凝香         ⑧万山金

A. ③⑤②⑧    B. ③⑤①⑦    C. ④⑥①⑦    D. ④⑥②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最得体的一句是

A.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B. 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 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

D. 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