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 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 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 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2.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C 2.①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②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③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3.①“断桥”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②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③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④以“断桥”为标题,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本题C项,“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不正确。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能力。本题分析郭支书性格,抓住郭支书言行分析即可。比如抓住郭支书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透视“李约瑟难题”:呼唤创新文化

梁启东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7、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提出超前的、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我们再看看德国在近代为什么能够在迅速崛起。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

现在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美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大的因素,是有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古今中外的例子充分证明: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的环境。不论是技术创新、科学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都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其最大特点是探索,是敢想敢试敢闯,其结果,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而且失败的可能性甚至会大于成功的可能性。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节选自2017年7月25日光明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其原因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变弱。

B. 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导致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

C. 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且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因此,英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D. 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是德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后,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所在,并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指明了方向。

B.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旨在强烈批判中国缺乏有勇气的创新者及客观环境,因而导致“李约瑟难题”的生发。

C. 文章三、四、五段通过分析英国、德国、美国崛起的原因,论证了科技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密切关系。

D. 文章论述了“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为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及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约瑟难题”实际是对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的一种深刻的疑问和思考。

B. 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够催生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C. 科技的发展需要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尽管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只要尝试就有可能成功。

D. 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不可少,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忙,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昨日去朋友家做客,不巧朋友外出。听说我们去拜访,执意赶回家招待。今日又见,依然逍歉:“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B. 再见崔老师,他已是名闻天下的大画家。我激动地说:“老师,您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

C. 王岩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时常请朋友阅读他的文章,还总是谦虚 地说:“由于本人水平较低,作品中肯定有不少缺点,请您斧正。”

D. 小店开业,没想到多少年未见的老同学竟然从香港回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大驾光临,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出于装饰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B. 针对近期各地早晨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低,易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提醒广大驾乘人员,雾天要谨慎慢行,保证安全。

C. 目前,中日韩三国的贸易规模已市十分庞大,相互之间的投资极为活跃,如果三国能够最终缔结自贸协定,将有望形成一个全球第三大区域一体化市场。

D.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he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里原本令人讨厌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法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B. 日前,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C. 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 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