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3.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4.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C 2.B 3.C 4.B 5.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句子带入原文中翻译,C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意思是“使者来往,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行李”是古今异义词,古意为“使者”。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拿。前一个“封”为“使……成为疆界”,后一个为“疆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 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不能早用(古代对人的尊称)

B. 缒而出      (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只有)

D. 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