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琴声缉凶 [美]约翰·弗洛赫蒂 联邦调查局特工克里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琴声缉凶

[美]约翰·弗洛赫蒂

联邦调查局特工克里斯来到了山上的一间小屋前。他来抓捕卡尔·理查兹,一个持枪的危险杀人犯。透过一扇破烂的窗户,他看见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密切地注视着他。

克里斯深吸了一口气,抬腿迈进了小屋,亲切地打招呼:“您好!”

一个老人正站在壁炉旁,他看着克里斯,没有出声。那个留胡子的中年男子仍然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手枪。

“你是警察,对吧?”拿枪的人问。

“是的。”克里斯带着友善的微笑答道,“您一定是帕皮·理查兹,卡尔·理查兹的父亲。”“没错,我是卡尔的爸爸。你们抓不到他的。”枪指着克里斯。

“那么,您是……”克里斯看着老人问。

“我和帕皮是老朋友。”老人答道。

克里斯点点头,环顾了一圈屋子。“上头安排我负责这个案子,”他说道,“但我可以看出他今天不在家。我想我还得再来一趟。”然后,他看见了挂在墙上的那把小提琴。“谁拉小提琴?”他问。

屋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那个老人答道:“帕皮。他是这一带最好的小提琴手。你应该听听他拉的《草丛中的火鸡》。”

克里斯似乎一下子来了兴趣,说道:“真的呀?我也略懂皮毛。介意我看看那把小提琴吗?”

走过去取那把小提琴时,克里斯知道枪仍然在瞄准他。他感到额头在冒汗,但他平静地从墙上取下了小提琴,似乎他是一位受到热烈欢迎的宾客。他小心地把小提琴翻转过来,取下琴弓。然后活泼的音乐声响了起来。克里斯拉的正是《草丛中的火鸡》。老人开始用一只脚在积满灰尘的地板上打起了拍子。但帕皮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紧握着枪,冷冷地看着克里斯。

克里斯卖力地拉着小提琴,眼睛偶尔瞄上帕皮一眼。突然,音乐变了,琴弦上响起了一首古老民歌的优美旋律。小屋内弥漫着热情的气氛。克里斯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拉得这么好过。帕皮·理查兹也陶醉了,对抗的眼神变成了惊奇。枪现在已经指向地面。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帕皮已把枪丢到了角落里。

“哦,警官,”帕皮说道,“这是一流的演奏水平。也许您应该留下来吃饭,再给我们多演奏几首曲子。”

饭后,三人一起坐在屋外享受春日的阳光。他们聊起了小提琴曲,以及住在这一带的老人和帕皮认识的小提琴手。

他们聊了一个小时,没有谁提起克里斯到这里来的原因。优美的琴声再次响起,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提到关于卡尔·理查兹的一个字。最后,克里斯说道:“抱歉,我得回镇上去了。我现在住在司法办。”

老人看了他一会儿,说:“卡尔呢?你想逮捕他,不是吗?”声音里带着一些调侃。

“哦,不是我要抓他,”克里斯笑道,“是政府要抓他。您知道政府要抓一个人时的态度是怎样的。也许花费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但他们总会抓到他。花费的时间越长,他在外面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政府总能抓到他想抓的人吗?”老人问。

“不总是。有时候那个人会在潜逃途中死掉的。”

帕皮陷入了沉思。许久,他突然说道:“嗯,警官先生。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我也喜欢你优美的琴声。我想你是一个信得过的人。”他停了下来,似乎很难再讲下去。然后,他沙哑着说:“我……好吧,我会和卡尔谈谈。我想他明天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明天中午你在司法长官办公室等着吧。”

克里斯顿时如释重负,但他还是惊讶地说道:“那么,明天中午见。”下山时,他擦去了额头上的汗。

第二天中午,当镇上教堂的钟敲响12点的时候,街上出现了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年轻的男子,一看就知道已经在山上藏了好几天。他们正朝司法长官办公室走去。

(选自《特别关注》,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故事里帕皮·理查兹是罪犯的父亲,“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手枪”等细节暗示了他戒备的心态,而“枪丢到了角落里”表明他已放松了对克里斯的警惕。

B. 特工克里斯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里通过他同相关人物的对话以及拉琴的核心情节,从始至终表现出他在缉犯过程中的冷静与无所畏惧。

C. 在缉犯过程中,《草丛中的火鸡》以及相关乐曲的演奏,让克里斯赢得了罪犯家人的信任,并在随后的对话中改变了他们继续匿藏凶犯的主意。

D. 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让特工克里斯的形象逐渐鲜明饱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也让主人公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小说中的“克里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以“琴声缉凶”为题很巧妙,请简要分析。

 

1.B 2.①冷静沉着,只身前往凶犯住所与其亲人周旋;②勇敢智慧,面对危险能通过察言观色发现蛛丝马迹;③富有才华,会拉出很多曲子④友善温情,能设身处地为嫌犯着想,最终让其自首。 3.①琴声推动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克里斯为抓捕卡尔而演奏小提琴;②以琴声为题,表现了克里斯在抓捕过程中的冷静、智慧、真诚与温情;③以琴声为题,赞扬了人文执法、温情执法。④以琴声为题,与缉拿犯人的故事形成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从始至终表现出他在缉犯过程中的冷静与无所畏惧”中的“从始至终的‘无所畏惧’”有误,从文中人物的表现——“克里斯知道枪仍然在瞄准他。他感到额头在冒汗”,“流汗”的细节足以说明他并非一直是无所畏惧的。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克里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克里斯”是一个特工,他的很多表现都表现出了特工的特点;然后找出描写“克里斯”的行为、心理等的内容,文中主要描写他与嫌犯及其亲人之间的活动,他只是一人前往嫌犯的住所并与嫌犯的亲人周旋,面对危险的时候能沉着冷静,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蛛丝马迹,聪明机智,在执法的过程中,他为了抓捕嫌犯演奏小提琴,表现出富有才华的一面,最后用自己的友善温情打动了嫌犯,让嫌犯主动自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和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1.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 “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 “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D. “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苦、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B. “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C.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 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和“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

D. 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微博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B. 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

C. 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 “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某小学副班长小赐利用检查作业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某初中学生兰兰不注重个人卫生,被同寝5名女生一起打耳光;某高中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学妹脱光衣服,拍裸照。小到挖苦嘲讽、歧视孤立、网络攻击,大到殴打羞辱、威逼勒索、斗狠约架,校园欺凌给无数孩子的身心带来了伤害。同学之间本当恭而有礼,却为何如此伤害?校园欺凌又当如何杜绝?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身生活,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个字(4分)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双人从,三人众。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___。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因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___,因为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就是长长的线,宽广的面。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___,进而连线成面,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化恰似长河,有大浪淘沙沉淀的河床,有奔腾澎湃汇入的支脉,不舍昼夜、源远流长。外在环境越是变化,文化传统越需坚守, 这样,传统方为传统——这是考验文化守成定力的重要维度。 传统也不是死水、不是静物,主动适应变化,创新表现方式,注入时代气质,传统方有生机也具价值。

 

A

不仅

而且

虽然

所以

B

不仅

而且

倘若

因此

C

因而

只有

但是

D

因而

只有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