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B. 随着网络技术寻梦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和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和发展。

D. 除法律明确规定外,强制隔离戒毒所不得对外提供戒毒人员档案信息。同时,禁止对戒毒人员为对象进行戒毒药物试验等。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收入、拉动农村消费”;B项,介词随着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随着”;“形成的”改为“ 形成了”; D项,句式杂糅,“对戒毒人员”与“以戒毒人员为对象”两者杂糅在了一起,可以山区“为对象”或者将“禁止”后的“对”改为“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表演前,小赵微笑着对评委老师说:“各位前辈,下面,学生可要班门弄斧了,还望老师们不吝赐教。

②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35个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其右,招致越来越多国家的声讨和批评。

③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说,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并非那么正面,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④有专家指出,领海安全事关国家利益,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建造航母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方面。

⑤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抓住驻京办这个”末梢神经“,见微知著查找问题、举一反三整改落实,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力度的考验。

⑥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概括描写周瑜当年指挥赤壁之战时作为指挥家从容风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用元嘉年间军队草草出军,指挥者并无北伐的深思熟虑,只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此加以辛辣的批判和讽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季节改换的事物,此处指重阳节的菊花。 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翱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的两项是(    )(    )

A. 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的“花”。

B. 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C. 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D. 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一脉相承,语意与情感的渲染,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E. “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

2.“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戚继光,字元敬。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隆庆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迭。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空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久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自顺义受封,朝廷以八事课边臣,三岁则遣大臣阅视,而殿最之。继光用是频荫赉。

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节)

注:顺义受封:指在此之前,俺答汗受封为顺义王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B.令戍卒画地受工冼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C.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r-以军法将不堪广请募浙人为一军/倡勇敢/

D.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名称,从一品,协助左右都督管理本府所辖都司、卫所。

B古人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黄昏。日昃指太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C.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之一,负责教习太子。明清时常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D.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或先后次序,上等称为殿,下等称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少有大志。他身为将门之后,从小洒脱不拘,有非凡的志气。虽然家庭贫寒,但非常喜欢读书,通晓经史大义。

B.戚继光治军有方。初人浙,他发现所辖卫所军队战斗力不强,于是从中挑选精悍的士兵,进行特殊训练,研制并更新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战功显赫。在东南抗倭战争中先后九次击溃敌军,俘获、斩杀了敌军一千多人,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这和他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有很大的关系。

D.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他认为蓟镇的周边城墙,绵延二千里,如一处有缺陷,那么整个坚固的长城就会成为废物,于是建议修建既可节省费用又可观察四方的空心敌台。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2)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上纵有梨花颂,人间再无梅先生

在初春时节,梅花谢了匆匆,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

1934年,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

梅兰芳逝世后,特别是“文革”后,“梅派”艺术一度一蹶不振,在这样的危急存亡之时,梅葆玖扛起了振兴梅派艺术的大旗,恢复演出经典剧目,整理父亲的唱片、传记,积极开办梅派艺术学习班,多次组织大规模南北梅派名家汇演……十几年过去了,梅派艺术在梅葆玖的努力下,人才济济,欣欣向荣,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梅葆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一生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看到他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终其一生,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可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艺术家,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也包括在晚年顶着各方压力,全力支持陈凯歌拍电影《梅兰芳》等等……可见他也是并不反对创新的。如何看待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总是笑吟吟地用父亲的话回答大家——“移步不换形”。

“那个时候跟现在相比,观众欣赏的眼光变了,咱不能说老先生不好,但是跟着时代的变化,咱们也一定得跟着时代走。”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无论其结果如何,《大唐贵妃》是轰动而成功的,特别是一曲《梨花颂》,竟成了争相吟唱的名曲。而对于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梅葆玖本人并不持肯定与支持态度。

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他曾这样说:“我觉得其实做演员来说,如何把戏唱好,把人物演好,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文化问题。”在梅葆玖看来,唱京剧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离开根,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观众就不来了。“演京剧,要做到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京剧都是这么传下来的。所以我说只要是我父亲有的这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我都愿意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梅派是怎么传下来的。然后继续由他们身上再往下传,这样传承有序,就不会失传。咱们中国戏曲就是讲究所谓的‘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

有位外国专家曾说:“京剧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所谓规则,就是演员的程式,一旦融化了以后,随便怎么做,只要是戏里头的意思,符合人物的情绪,怎么做都可以。所谓的流派也是如此,那些被封为创始人的艺术家们,其实没有一个人标榜过自己是什么派,都是别人封的。所谓流派,就是经过无数人的效仿,得到了大家的承认。流派流派,不流无派。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各自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因此,梅兰芳“梅派”艺术的美,可算作是一种“规范式的美”,一种“范本美”。通俗地说,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真水无香”,是“中和之美”。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凡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无论男女,不分贵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摘自《新民晚报》)

② 梅葆玖在2012年两会上提出以动漫作为手段,让《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动漫的形式呈现。“我的想法是,把戏曲内容以及好的剧目,通过动漫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幼儿、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喜欢”。在2015年的两会上又提出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摘自腾讯网)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梅兰芳去世以及“文革”的原因,“梅派”艺术曾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经过梅葆玖的艰苦努力,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B. 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他虽然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

C. 梅葆玖始终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因而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所以对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

D. 梅葆玖爱惜人才、热忱无私,只要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总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梅葆玖的革新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

B. 在梅葆玖看来,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演员,唱京剧也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否则观众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就不会来了。

C. 中国戏曲讲究“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只要保留一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应能很好传承京剧艺术。

D. 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呈现出“中和之美”。

E. 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梅葆玖在两会中积极倡导以动漫的形式呈现《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现代传播手段传播传统戏曲。

3.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