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麦茬地里的母亲 李星涛 ①麦子已跟着割麦人回家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麦茬地里的母亲

李星涛

麦子已跟着割麦人回家了,只剩下麦茬地,默默地躺在阳光下,宛如刚分娩过的嫂子,幸福而疲惫。

临近中午,阳光在麦茬地里越聚越厚,仿佛变成了光亮的液体,无声地流动起来。那些麦秸儿呢,也像是本来就饱含着阳光汁液似的,汁液仿佛正顺着麦茬口儿,不紧不慢地向外流淌着。

这时候,我的母亲却正在麦茬地里拾麦穗。她扎着黑头巾,睁着昏花的双眼,弯一下腰,拾起一穗麦子,拾起一穗麦子,弯一下腰,好像是在给麦茬地行着一种古老虔诚的谢礼。母亲是一个左撇子,她左手捡起麦穗,再交给右手保管,右手拿不下了,左手里也捡满了,母亲这才将两只手里的麦子合在一起,扯根麦秸,麻利地一缠一绕一挽,一把金疙瘩似的麦把子便躺在身后的麦垄里了。母亲在前面拾着,麦把子就在后面紧紧跟随着,让人感觉不是母亲在寻觅着麦子,而是那些麦子在主动寻找着母亲。那种执着的追随,就如同是一首漂泊的古诗在苦苦追随着真正的主人。拾穗的间隙,母亲偶尔也会直起腰,抬起头望望远方。远方虽然没有米勒《拾穗者》中的教堂,却站立着一排排绿荫掩映的村庄,像绿色的岛屿一样,在母亲的目光里生动地迤逦着。

四周很静,母亲的身前是麦茬地,身后还是麦茬地,只有云雀在云影里唱着歌儿给母亲听。母亲很喜欢云雀,称它为麦地鸟。拾穗时,母亲发现了云雀窝,总会转着圈儿,慈祥地看一会儿,但从不用手碰一下窝里的蛋卵。母亲说,云雀只要一闻到蛋卵上的汗味,便不会来孵了。小时候,我见过云雀蛋,大如麻雀蛋,上面缀满了斑点,恰似嫂子怀孕时脸上飞满的蝴蝶。那时候,我之所以愿意跟着母亲下田拾麦,纯粹是想在麦茬地里捉到几只幼小的云雀来喂养,但终因母亲的阻拦而未能如愿。在我的记忆里,云雀总是和麦地与母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以至于我每次看到云雀从麦地里快速飞向晴空时,总以为那生灵根本不是鸟,而是受神灵点化过的泥块,是母亲麦地里飞翔的灵魂。

母亲白天拾回了一大蛇皮袋子麦穗,晚上便将麦穗铺放在干净的地方,用棒槌轻轻地捶着。捶下了的麦粒,再用簸箕上下颠动,扬去麦壳和尘土,放到弟弟家的楼房顶上晾晒。别看家里晒了麦子,母亲是从来不用担心雷雨会突然降袭的。十几年来,母亲那条患关节炎的腿就是准确的天气预报,只要那条腿哪天晚上开始发痒生痛,并且里面像是有大群蚂蚁在搬家,那么第二天天气准会发生变化,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别人都为得了这种病而痛苦,可母亲却为得了这种病而暗自庆幸。是这条病腿帮助了母亲,让她始终走在了好多雨水的前面。

从麦子开镰到黄豆耩进地里,母亲的日子一直都心甘情愿地被一穗穗麦子独霸着。虽然每年一到麦季,我在电话里反复劝说她不要再下地拾麦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买回一大堆麦子,但母亲根本不听我的话。她说,黄金落地,老少弯腰,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再说,买来的麦子能和拾来的麦子一样吗?因此,每年麦季过后,总会有五六蛇皮袋拾来的麦子堆码在母亲的床头。那些麦子让母亲弯过多少次腰,流过多少汗水,我永远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母亲早晨出门时,身子是朝向麦茬地的,影子是朝向村庄的;傍晚回家时,身子朝向了村庄,影子却朝向麦茬地。当母亲的身子和影子合为一体时,我知道,她老人家要么是幸福地睡在了可爱的村庄里,要么会像父亲一样永远沉睡在金黄的麦地里。但我相信,无论是睡在村庄里,还是睡在麦地里,只要有金黄的麦子相伴,只要有美丽的云雀歌唱,我的母亲就一定会睡得很踏实,睡得很幸福。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文章第段对麦茬地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只剩下麦茬地,默默地躺在阳光下,宛如刚分娩过的嫂子。

(2)那生灵根本不是鸟,而是受神灵点化过的泥块,是母亲麦地里飞翔的灵魂。

3.文章细致地描写了母亲在麦茬地里拾麦穗的情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运用比喻、拟物等手法,点明了麦茬地临近中午时的酷热情况;为下文写母亲拾麦穗作铺垫,从而烘托了母亲勤劳、能吃苦的美德。 2.(1)本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麦茬地刚刚收割完麦子的幸福和疲惫,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崇敬之情。(2)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云雀与麦地和母亲的密切关系,赞美了生活艰辛的母亲轻灵善良的灵魂。 3.文章细致地描写母亲拾麦穗的情形,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土地的深情和对粮食的珍惜,从而突出母亲勤劳朴实的美德,表达作者对母亲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4.文中最后一句话是说母亲一生都与土地结缘,她生活在乡村,也将死在乡村;表明作者对母亲的深刻理解,也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戴和祝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段描写麦茬地在夏日炎阳的照射下的状态,间接写出了其酷热难耐。后文写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拾麦穗,可见母亲勤劳、不怕苦累的优秀品质。 2.这两句话分别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解释其含意时,可根据拟人对象或喻体的特点,结合语句内容加以归纳。注意这两句是抒情句,还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3.细致描写某些内容,其目的当然是为了突出人物特点,突出主题。 4.全文记述了母亲拾麦穗、槌麦穗、晾麦子的事情,作者知道母亲离不开麦茬地,知道母亲的幸福根源。根据“我知道”“我相信”“一定会”等词可知作者对母亲的理解、热爱和祝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志摩纪念

周作人

面前书桌上放着九册新旧的书,这都是志摩的创作,有诗,文,小说,戏剧。志摩死了,现在面对遗书,就只感到古人的人琴俱亡这一句话,别的没有什么可说。志摩死了,这样精妙的文章再也没有人能做了,但是,这几册书遗留在世间,志摩在文学上的功绩也仍长久存在。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他前后苦心地创办诗刊,助成新诗的生长,这个劳绩是很可纪念的,他自己又孜孜矻矻地从事于创作,自《志摩的诗》以至《猛虎集》,进步很是显然,便是像我这样外行也觉得这是显然。散文方面志摩的成就也并不小,据我个人的愚见,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归在一派,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清脆,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贡献了。

但是,我们对于志摩之死所更觉得可惜的是人的损失。文学的损失是公的,公摊了时个人所受到的只是一份,人的损失却是私的,就是分担也总是人数不会太多而分量也就较重了。适之说,志摩这人很可爱,他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派路,或者也许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的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令人觉得可亲近,凡是见过志摩几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这种感化,引起一种好感,就是有些小毛病小缺点也好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黑痣,也是造成好感的一小小部分,只令人微笑点头,并没有嫌憎之感。就是有派别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绝不是他的个人。适之又说志摩是诚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个我也同意,而且觉得志摩因此更是可尊了。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有,只是诚实却早已找不到,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在这时候有一两个人能够诚实不欺地在言行上表现出来,无论这是哪一种主张,总是很值得我们的尊重的了。关于志摩的私德,适之有代为辩明的地方,我觉得这并不成什么问题。为爱惜私人名誉起见,辩明也可以说是朋友的义务。

志摩死后已是二十几天了,我早想写小文纪念他,可是这从哪里去着笔呢?我相信写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无的。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应该是禅,是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有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或者一声“且道”,如棒敲头,夯地一下顿然明了,才是正理,此外都不是路。我只能写可有可无的文章,而纪念亡友又不是可以用这种文章来敷衍的,而纪念刊的收稿期限又迫切了,不得已还得写,结果还只能写出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这使我不得不重又叹息。这篇小文的次序和内容差不多是套适之在追悼会所发表的演辞的,不过我的话说得很是素朴粗笨,想起志摩平素是爱说老实话的,那么我这种老实的说法或者是志摩的最好纪念亦未可知,至于别的一无足取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于北平。

(选自《看云集》,有删改)

1.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徐志摩的散文风格流丽清脆,他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了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白话文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B在中国新诗发展的最初十五六年,努力于新诗创作的徐志摩,可以说对新诗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大。

C由于当时人们对徐的人品有所怨恨,所以作者对徐的人品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大写特写,以正视听,让人们对徐的为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D徐志摩的离去,在感情上给作者很大的打击,作为老朋友的周作人,很长时间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所以拖了很长时间,才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E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令人称道。比如第二段一个“但是”,便由上段写徐志摩在文学上的贡献,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写徐的为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2.徐志摩是不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作者为何说他这人很可爱?

3.解释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就是有派别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绝不是他的个人。

(2)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

4.根据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徐志摩在文学方面的贡献。

(2)作者是怎样刻画徐志摩这一形象的?

 

查看答案

西方现代派意识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余光中诗歌创作的道路经历了从传统出发到走向西化、再到回归传统的曲折历程,故其诗歌除早期少量格律诗外,大多数表现出西方现代派意识与中国传统意识交融的特点。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写文字就是一种用时光“熬”和“煮”的过程。用时光煮文字用文字煮生活生活是汤料加入时光的汁水因了时光的不同阅历的不同因了汤料和汁水的不同熬煮出来的文字亦不同。

十七八岁的日子        二十四五岁的日子        三十岁的日子        四十岁的日子       

用时光煮出的文字是一罐红枣汤初为人妻人母甜甜蜜蜜无限憧憬无限期望

用时光煮出的文字是一杯清茗淡香透明懂得宽容达观不再喜欢浓烈炫目的东西

用时光煮出的文字是一罐酸梅汤酸酸甜甜有着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生动别致

用时光煮出的文字是一罐黄花瘦肉汤懂得了生活的感恩悲喜懂得了生活的五味杂陈

A③①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B.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 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C.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D.《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B.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感,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之中。

C.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地吟咏中,更使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意犹未尽

D.大堰河多么渴望能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