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7届河南省高三高考(全国Ⅰ卷)诊断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违背诺...

(2017届河南省高三高考(全国卷)诊断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违背诺言

[美]劳莱恩M·格雷戈伊

我们走在林荫道上,看见一家体育用品商店挂着“停业大减价”的招牌。“哎!快教我几招自我控制的妙法!”我想停下来,进去看看,便急忙对丈夫说道。

“没有我们需要的东西,”他说,“这里都是些价高质次的东西。不然的话,他们也就不会走到停业关门这一步。”

“可它们是体育用品。”我想哄他几句,“或许还可以为我们的孙儿孙女们买几样便宜的东西呢。况且,你也喜欢小渔船和钓具。你那张‘梦之舟’在浴室的镜子上都已经贴了好几年了,我想你也该进去找一找。”

“你疯了吗?”他说,“我想要的船可是超一流的,超一流的,知道吗?要是我攒够了6000美元,我就马上从厂家直接定做,而且还要银色的。这种快倒闭的商店肯定不会有我的‘梦之舟’。而且我也不愿意与这群见到便宜货就疯狂的傻瓜们挤来挤去。”

“你这人简直不通人情,令人讨厌!”我反驳道,“我恰恰喜欢人多的地方。我保证不买任何东西,只是在商店里四处逛一逛。你就在这里喝点咖啡吧,半个小时之后,我回来找你。”

“老太婆,无法守信就不要许诺。”他说,“我知道你又要去那里买一些无用的破烂货回去。你是向来如此。”

他的这句话令我气愤至极。我自信是一个明智的消费者。“老家伙,我要让你看看。”我决定不再买任何便宜的东西,不管是什么。哈!我才不会给这个自作聪明的“万事通先生”幸灾乐祸的机会呢!

我调整了一下情绪,走进拥挤的商店。走廊上,曲棍球器械、篮球、高尔夫球棒、健身器械、钓鱼器具、各种儿童玩具上,到处都挂着一张张大大的标牌:关门大减价——最多打2折,决不还价!

我在人流中东躲西闪,享受着减价大甩卖所带来的兴奋。

突然,我发现商店后面陈列着一只与我丈夫图画上完全一样的、银光闪闪的独木舟,上面的救生衣、船桨和钓鱼器具一应俱全。我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眨了眨眼睛,再定神一看。是的,它还在那里。一条超一流的独木舟!我拨开人群,拼命往前挤,结果跌入独木舟中,便顺势坐在里面,急切地寻找上面的价格标签。

找到了!标签上制造厂家的含税建议价6750美元上打了一个“×”,旁边手写了一个750美元。肯定是搞错了,减了6000美元?我得找售货员问问。

我看到了一个佩戴“我是马修”证牌的年轻伙计。我冲上去抓住他的袖子。“请问这个独木舟是不是有毛病?为什么只要750美元?”

“噢,没有什么毛病,只是我们要停业了。我去查一下。”

几分钟后,他回来了。“夫人,很抱歉!有人将标签搞错了。它的整套价格是4750美元。按常规这条船要值8000多美元,因此,现在这个价仍然是物有所值。”我的眼里噙满了泪花。“噢,是的。”我满怀忧伤。“当然,刚才那个价格太诱人了。它与我丈夫梦寐以求的独木舟完全一样。星期五是我丈夫的62岁生日。由于健康原因,他不得不早早地退休了。光靠养老金生活,日子本来就艰难了。但是,这个固执的老家伙却要每个星期攒上10美元,想买一只这样的独木舟。他经常说,他要在退休后驾着一只独木舟去钓鱼,聊以安享晚年。”说着说着,我的声音渐渐软弱无力,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当我走出大门,马修追了上来。“夫人,你有750美元另加25美元运费,再交一点附加税吗?”“有的,有的。可我就这么多了。”我气喘吁吁地答道。此时此刻,我马上想到了自己为做白内障手术还攒了一点钱。

“那么,就这样吧,他可以得到这只独木舟了。另外,我们还将送上一只前桨,作为他的生日礼物。”

我忍不住哭了。我的一双老手在不停地颤抖着,在支票上签字时,我的两眼已经是一片模糊了。马修也同样哽咽了。

“夫人,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这家店是我祖父开的,他经营这家店已经超过三十年了。他总是答应哪一天要退休。他说,他要退下来放松放松,还要出去放舟垂钓。所以,去年他为自己定做这只独木舟。然而,他却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用它。”

说着,马修更是泣不成声了。“我的祖父死了,死得很突然,就在上个星期,他才68岁。我想,如果你丈夫得到这只独木舟,想必祖父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安慰。不过,你必须保证你的丈夫要经常使用它,能保证吗?”

“我保证。”说完,我急忙离开了商店,去寻找我那可爱又可气的丈夫。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疯了吗?”“你这人简直不通人情,令人讨厌!”等对话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夫妻间的矛盾,表现了他们性格上的尖锐对立。

B.小说写商店里拥挤的人流,走廊上的曲棍球器械、篮球、高尔夫球棒、健身器械、钓鱼器具等,为下文写发现独木舟后的惊喜之情作了铺垫。

C.小说中写“我”签完字后马修的哽咽,是来衬托“我”的“哭”,表明马修一方面同情“我”的家境,一方面也为“我”对丈夫的一片深情所感动。

D.小说的结尾句“我急忙离开了商店,去寻找我那可爱又可气的丈夫”很有意味,既有违背诺言后的惴惴不安,也有买到独木舟后的欣喜。

(2)小说中的“我”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多次写到“独木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B (2)①幽默风趣。想逛商店,却用俏皮的口吻说:“哎!快教我几招自我控制的妙法!”②生活节俭。“我”自信是一个明智的消费者,喜欢买一些便宜的商品。③对丈夫关心体贴,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在商店里看到丈夫梦寐以求的独木舟,激动不已,虽然经济不宽裕,还毅然决定用为自己做白内障手术的钱,为丈夫买下那只“独木舟”。 (3)①小说的线索。“独木舟”贯穿小说始终,使小说脉络清晰,结构严谨。②推动情节发展。由想买独木舟到进店发现并买下独木舟,“独木舟”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密切关联,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深化了主题。围绕“独木舟”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夫妻、祖孙以及普通人之间的感情,也触及为谋生而忙碌、难得休闲的生活状态以及表现了对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人的怜爱等内容。④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独木舟”这一事物,更能表现出“我”对丈夫的爱。 【解析】(1)A项,“表现了他们性格上的尖锐对立”错误。C项,“是来衬托‘我’的‘哭’,表明马修一方面同情‘我’的家境,一方面也为‘我’对丈夫的一片深情所感动”错,马修的哽咽主要是他联想到自己的祖父,对祖父的怀念引起了他感情的波动。D项,这句话并没有体现“我”违背了诺言后的惴惴不安。 (2)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我’自信是一个明智的消费者,喜欢买一些便宜的商品”等情节中概括出其“生活节俭”的性格特征。 (3)这道题可从结构、内容角度分析。结构上主要是从线索和上下文的关系、和题目的关系角度考虑。这篇小说围绕“独木舟”展示,从想买独木舟写起,到发现独木舟、买下独木舟,文章结构十分清晰。内容上,独木舟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引发对人生状态、情感等的思考,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小说以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2017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5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韩六爷是睡神。

韩家庄的人都这样说,包括柳叶屋里的祖六奶奶。

祖六奶奶说韩六爷左脸上的疤就是睡出来的。每到过小年的时候,祖六奶奶就会告诉大家,有一年,他们家在炸麻花时,韩六爷一边炸,一边打瞌睡,那口水一不小心溅到了油里面,结果韩六爷的左脸就有了现在的疤。听的人,看着祖六奶奶那半认真的神情,心里难免会想起韩六爷家麻花那股子哈喇子味,再也不敢在他家留饭了。

于是,“睡神”越叫越响,而“韩六爷”倒让人给忘了,就连小朋友们也都有样学样地喊他“睡神”。每到这个时候,韩六爷都乐地应着,花眉毛还一抖一抖的。

可是,下棋的老支书却说韩六爷是大智若愚,大睡若醒。

据老支书说,韩六爷年轻时可是健旺得很,一人能干三人的活。

祖六奶奶也说:“死老头这睡病是后来得的,就是老大出生那年得的。”

“老大”名叫韩要武,属马,算起来都快五十岁了。

要武出生那年,年成还不错,队上竟然给每家分了五斗小麦子,韩六爷心里很是畅快。可是,乐极难免生悲,甘苦常常相幸。

韩六爷年轻时学过些昆曲小生的段子,在开批斗会时一不小心溜了嘴,被革命小将们逮了个正着。结果,被抓进村子里的小学审讯了半小时,又被小将们逼着扫了二十八家厕所——小将们还要他一边打扫,一边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后来,谁要是在韩六爷面前提起厕所,他就喷唾沫到别人的脸上。

幸好老支书搭了一句话,小将们的头头在韩六爷的屁股上踢了一脚,骂了一句:“滚!封建主义的走狗!”要不然,韩六爷恐怕要将整个村子一百五十户人家的厕所打扫一遍!

韩六爷感激老支书。

可是走支书第二天就犯了一个“天”字号的错误。

那天老支书倚着梯子在韩牛蛙家的外墙上画宣传画,一不留神他将标记位罝的符青标在了毛主席的画像上。结果,站在街边袖手晒太阳的副支书韩成训马上就大声喊了起来:“韩芥园,你毛主席他老人家画个日本太君胡,你是何居心!”

那晚,雪下得很急,批斗会开得很猛。在韩成训的动员下,大家一个接一个上台发言,深挖支书韩芥园的反动思想。会一直开到凌晨一点,还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韩芥园一贯思想反动,对毛主席他人家心怀不满。不信大家看看他脚上的鞋!他那双胶鞋的底子上印着一个‘毛’字图案,他是要将毛主席他老人家踩在脚下啊!”妇女主任郭彩娥大声控诉道。

韩六爷鄙夷地看了郭彩娥一眼,故意起哄说:“哎,彩娥,你咋知道支书鞋底的用案?你和支书是啥关系啊?”

大家哄堂大笑。

郭彩娥急红了脸,恨恨地了韩六爷一个白眼。

韩成训大声喊道:“严肃点!注意阶级立场!”

会继续往下开,韩芥园颤巍巍地戴着纸帽子,脸上挨了郭彩娥一口浓痰。

时间实在太晚了,大家有一声没一声地应和着热情的韩成训和郭彩娥。

郭彩娥为了活跃气氛,还重新做了一个纸帽,上面用浓墨写了一行字:油炸反革命分子韩芥园的狗头!”

韩六爷靠着炉子上的烟囱,炉子上有一盆热水。他冷眼看着郭彩娥的表演,心里很是厌恶。他于是闭上了眼睛,炉子上水盆里冒出来的水汽环绕着他。

“油炸反革命分子韩芥园的狗头!”郭彩娥高喊了一声口号。

站在郭彩娥身后的韩六爷被这猛一激灵,肩膀没靠稳,身子向前一扑,打翻了炉子上的热水盆,一下子全溅在郭彩娥的大腿上去了。

郭彩娥大哭大闹起来,脏话全向着韩六爷飚了出来,韩六爷也趁机乱飚脏话,泼妇、下贱之类的字眼全放了出来。批斗会一下子笑了场,闹得韩成训不得不宣布散会。

那晚,韩六爷觉得郭彩娥的脏话听起来好舒服。

那晚,韩芥园在出会场时感激地看了韩六爷一眼。

那晚,韩六爷得了个“睡神”的雅号并且,他也从此上了睡觉。

再后来,韩六爷一开批斗会就睡觉,再没人要站在他旁边,也再没人逼着他发言了。

韩六爷觉得心里畅快得紧。

再后来,已经进入了没有批斗会的时代了,可韩六爷这开会就睡觉的毛病再也改不过来了。

如今,祖六奶奶常常对人叹口气说:“他是睡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支书说韩六爷是大智若愚,大睡若醒,由此可见,他明白当年批斗会上韩六爷和郭彩娥的对骂是为了救人而故意为之的。

B.文中“雪下得很急”,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焦躁;而“炉子上水盆里冒出来的水汽环绕着他”,则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平和。

C.韩成训指责老支书对毛主席心怀不满,这反映出他是一个卑贱无耻,下流龌龊,只想通过斗争他人往上爬的政治投机分子。

D.为了将韩六爷塑造成一个特殊年代里的平凡而不失善良的小人物形象,小说共用了动作、外貌和心理描写三种描写手法。

(2)作品主人公韩六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睡神”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请吃饭

这个周末,周小五请了三个人吃饭。三个人中,有两位是他的上司,还有一位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对他都很重要。周小五提前一天就跟他们打了电话,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周小五在酒店订好包厢,早早地赶到了。

服务生介绍说,酒店有一种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挡次,周小五不假思索,挑了680元这一档。请这几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面子。

周小五在新城区上班,父母还住在老城区,尽管离家并不远,但他很少回家,因为有做不完的事。就是到了周末,也得学习韩语、电脑和国际贸易,还要打各种各样的电话、请别人吃饭或者被别人请……靠着这样一点一点的努力,他的事业慢慢发展起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请的人一个也没到,周小五就给其中一位上司打电话,问他现在走到哪里了。上司在电话里先是一愣,接着一副恍然大悟的口气,说:真不巧,刚才一个重要客户要我去一趟,事关重大,不能来了……

周小五说:“没关系,您忙您的。他说完,把服务生喊过来,说:“请把套餐换成380元钱那一档的,有一位朋友不能来……”

这时,电话来了,是另一位上司打来的,说突然出了点事,得留在家里处理,不能来了……

周小五忍不住自己的失望,问:必须您处理吗?

上司说:“是的……这样吧,明天或者下个周末,我请你。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小五也只好认了。他又一次喊来服务生,尴尬地问:能不能换成180元钱那一档的?

服务生有些不乐意了,周小五连忙赔着笑脸,解释说,又有一位朋友不能来了,不想浪费。

只剩那位相处多年的好朋友了,对小五想,这么要好的哥们,到门口吃个大排档,60块钱就能让两个人吃得乐呵呵的,这顿饭请得有些多余了,但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朋友肯定快到了,于是他就让服务生赶紧上菜。

菜很快上齐,桌子上的煮锅开始沸腾。服务生指着几盘生肉和生菜,问:现在下锅吗?

周小五点点头,服务生就将几盘菜倒进了煮锅。

想不到的是,这时候朋友也打来电话,说他身体很不舒服,得去医院挂盐水,实在对不起,改日一定摆酒谢罪。

周小五好一阵沮丧,沮丧过后又为难了:这满满一桌菜他一个人怎么吃呢?打包?他宿舍里连个热饭的炉子都没有,再说,好多菜已经下锅,根本不能打包。

这时,电话又一次响了起来,这次是父亲打来的,问周小五:今天是周末,你回家吗?

周小五说:“忙,不回了。

父亲说:“你空了就回来看看吧,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你妈老是念叨你。

周小五嘿嘿笑了几声,说:“真的有点忙。

父亲又问:你现在在哪里?

周小五说:在酒店……哦,对了,你和妈吃过饭没有?要是没吃,你们就过来一起和我吃吧,我在这里等你们。

父亲在电话那头愣怔了一会,然后问周小五:“你刚才说让我们和你一起吃饭?

是啊是啊,我请你和妈来吃饭。

放下电话,周小五想起自己请过无数人吃了数不清的饭,却唯独没有请父母吃过一顿饭!

父母一会儿功夫就赶了过来,看来是叫了出租车。他们脸上全是笑容,丝毫没多想儿子为什么突然请他们出来吃饭,一家人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一起吃饭,吃一份最低档次的套餐。

周小五分别敬了父亲和母亲一杯酒。他将酒一饮而尽的时候,心里突然涌出想哭的冲动。

吃完饭,周小五和父母一起回了家,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

星期一一上班,一位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事就跑过来告诉周小五:昨天你爸妈在小区里逢人便讲,说你请他们在大酒店里吃了一顿高档饭,还说你给他们敬了酒,祝他们身体健康……”

周小五一下子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离家并不远,但他很少回家,因为有做不完的事是小说中隐约的叙事背景,也是很多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表现出作者对周小五的深深理解。

B.小说写周小五的一位上司电话里先是一愣,接着一副恍然大悟的口气,这一细节说明他的上司没有把周小五请吃饭一事放在心上。

C.父母赴宴前后的描写,传达出父母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只要付出一点父母就倍感骄傲的满足感,运用对比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D.小说语言平实但故事性强,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小中见大,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2)文中画线处周小五的两次所包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以请吃饭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安的新闻(节选)

小安家出了一点儿事。

爷爷死了,小安从此成了家里的主人。三间房,两棵树,一房院落和正堂屋里条桌上父母的牌位,还有寂寞、冷清、烧饭、种地、被褥、日月及屋里、院里的清洁和脏污,这些先前都归着爷爷管,可现在,却归着小安了。

爷爷七十一岁,得了一场感冒,没有扛住天寒间的发烧和咳嗽,头天晚上还在床上说,身上好冷啊,明天保不准水缸会被冻裂的。然而来日里,水缸完整无缺着,只是缸里的水成了冰陀儿,可是爷爷却在床上热暖暖被窝里不言不语了,不动不弹了。

邻里间帮着小安葬了他爷爷,就把那房屋、院落和冷清,一股脑儿丢给了十五岁的小安去,由他经营收整了。小安在院里石头上木木坐了大半天,起身到屋里把爷爷睡过的被褥拿到院里晒了晒。把爷爷活着舍不得扔掉的纸箱、破凳、三条腿的小桌子、没有把的锈斧头,还有从来没有用过的一柄锯,以及爷爷再也不用了的弯拐杖,一堆儿放在一间屋子里,锁上门,关了窗,再把别的屋子洒了水,扫了地,擦了桌,忽然间,小安发现自家分外亮堂了,悠远宽敞了,日光粗粗壮壮,透明得和玻璃一个模样。还有日光中飞的尘星儿,金银交错,在光亮里飞飞撞撞,碰出一串叮叮当当地响。空气中洒了水的味,像正夏时站在田野的河边闻到的味道一样,是一种尘土洗水的新鲜味。到末了,小安立在堂屋悠远的味道里,望一眼桌上一溜儿论资排辈拉开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去年因为车祸也追着父母站在那队伍中的哥哥的牌位和遗像,小安觉得这屋里好像缺些啥。明确无误地缺着一样东西呢,也便聚下神儿想了几秒钟,便灵醒过来是缺少一台电视机。

应该在对面的界墙下面摆放一台电视机。

现在,村里的电视机多得像村头树上挂的白色塑料袋,不光家家有,有的家里还有三四台,是屋子都摆一台电视机。听说村长家的厕所砌在屋子里,连那厕所的墙上都挂有电视机,人在厕所蹲着时,可以边蹲边看电视呢。

小安决定要买台电视机。先前爷爷掌管这个家,爷爷不让买,让他想看了到邻居家里去。到邻居家里终归不方便。现在小安当家做主了,他首先决定要买台电视机。钱是有,爷爷种地、放羊,还把房前屋后成材的树每年伐掉两棵卖,这就给小安留下几千块。加上村人邻居安葬爷爷时送的吊孝礼,眼下儿,小安掌管着五千多块钱,像掌管着一个银行的金库一样。

小安说“买”,就往街上走去了。

村人们问:“小安,你去哪儿?”

小安大声答:“上街买台电视机。”

村人们有些惊异了:“你爷爷刚死你就要去买台电视机?”

小安说:“爷爷活着时候就要买,可我怕花钱,没让爷爷买。现在爷爷不在了,我去买台电视机,爷爷在那边看不见,但他能听到电视呢。”

(节选自阎连科《小安的新闻》,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主人公小安对爷爷的去世很淡然,甚至有一点儿终获独立自由的庆幸,这一点从“忽然间,小安发现自家分外亮堂了,悠远宽敞了”一句即可看出。

B.小说的第二段已经交代爷爷过世了,而第三段又不厌其烦地交代了爷爷去世的过程,在行文上虽有些繁琐,但这种重复是为了强调。

C.小说展现了当代中国农村淳朴的民风、民俗,乡亲们帮小安安葬爷爷,还送来了吊孝礼,这些都体现了小说歌颂温暖的人情和重视礼义的主题。

D.小说的语言,质朴中不乏深意。如:“村里的电视机多得像村头树上挂的白色塑料袋”“连那厕所的墙上都挂有电视机”,这些句子看似平易,实则耐人寻味。

(2)小安要买电视机的愿望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的开头极其简洁:“小安家出了一点儿事”,但言简意却深,短短一句体现了作者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旨表达等方面的匠心,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多余一句话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张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说这话时,售票员姑娘连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话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姑娘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姑娘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姑娘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小姐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筒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子,和她计较什么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转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设计了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等人物,充分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在短小的篇幅里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B.小说段落短小,这种写法不仅可使叙事节奏加快,而且有利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描写需要。

C.“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可是“我”自己也说出了不冷静不得体的最后一句话,并因此而受了伤,说明“我”也是个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人。

D.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文字间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担忧。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自觉地思考原因和反思自我。

(2)小说中“我”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余一句话”是指什么样的话?请简要说说出现“多余一句话”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