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7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5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睡 ...

2017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5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韩六爷是睡神。

韩家庄的人都这样说,包括柳叶屋里的祖六奶奶。

祖六奶奶说韩六爷左脸上的疤就是睡出来的。每到过小年的时候,祖六奶奶就会告诉大家,有一年,他们家在炸麻花时,韩六爷一边炸,一边打瞌睡,那口水一不小心溅到了油里面,结果韩六爷的左脸就有了现在的疤。听的人,看着祖六奶奶那半认真的神情,心里难免会想起韩六爷家麻花那股子哈喇子味,再也不敢在他家留饭了。

于是,“睡神”越叫越响,而“韩六爷”倒让人给忘了,就连小朋友们也都有样学样地喊他“睡神”。每到这个时候,韩六爷都乐地应着,花眉毛还一抖一抖的。

可是,下棋的老支书却说韩六爷是大智若愚,大睡若醒。

据老支书说,韩六爷年轻时可是健旺得很,一人能干三人的活。

祖六奶奶也说:“死老头这睡病是后来得的,就是老大出生那年得的。”

“老大”名叫韩要武,属马,算起来都快五十岁了。

要武出生那年,年成还不错,队上竟然给每家分了五斗小麦子,韩六爷心里很是畅快。可是,乐极难免生悲,甘苦常常相幸。

韩六爷年轻时学过些昆曲小生的段子,在开批斗会时一不小心溜了嘴,被革命小将们逮了个正着。结果,被抓进村子里的小学审讯了半小时,又被小将们逼着扫了二十八家厕所——小将们还要他一边打扫,一边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后来,谁要是在韩六爷面前提起厕所,他就喷唾沫到别人的脸上。

幸好老支书搭了一句话,小将们的头头在韩六爷的屁股上踢了一脚,骂了一句:“滚!封建主义的走狗!”要不然,韩六爷恐怕要将整个村子一百五十户人家的厕所打扫一遍!

韩六爷感激老支书。

可是走支书第二天就犯了一个“天”字号的错误。

那天老支书倚着梯子在韩牛蛙家的外墙上画宣传画,一不留神他将标记位罝的符青标在了毛主席的画像上。结果,站在街边袖手晒太阳的副支书韩成训马上就大声喊了起来:“韩芥园,你毛主席他老人家画个日本太君胡,你是何居心!”

那晚,雪下得很急,批斗会开得很猛。在韩成训的动员下,大家一个接一个上台发言,深挖支书韩芥园的反动思想。会一直开到凌晨一点,还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韩芥园一贯思想反动,对毛主席他人家心怀不满。不信大家看看他脚上的鞋!他那双胶鞋的底子上印着一个‘毛’字图案,他是要将毛主席他老人家踩在脚下啊!”妇女主任郭彩娥大声控诉道。

韩六爷鄙夷地看了郭彩娥一眼,故意起哄说:“哎,彩娥,你咋知道支书鞋底的用案?你和支书是啥关系啊?”

大家哄堂大笑。

郭彩娥急红了脸,恨恨地了韩六爷一个白眼。

韩成训大声喊道:“严肃点!注意阶级立场!”

会继续往下开,韩芥园颤巍巍地戴着纸帽子,脸上挨了郭彩娥一口浓痰。

时间实在太晚了,大家有一声没一声地应和着热情的韩成训和郭彩娥。

郭彩娥为了活跃气氛,还重新做了一个纸帽,上面用浓墨写了一行字:油炸反革命分子韩芥园的狗头!”

韩六爷靠着炉子上的烟囱,炉子上有一盆热水。他冷眼看着郭彩娥的表演,心里很是厌恶。他于是闭上了眼睛,炉子上水盆里冒出来的水汽环绕着他。

“油炸反革命分子韩芥园的狗头!”郭彩娥高喊了一声口号。

站在郭彩娥身后的韩六爷被这猛一激灵,肩膀没靠稳,身子向前一扑,打翻了炉子上的热水盆,一下子全溅在郭彩娥的大腿上去了。

郭彩娥大哭大闹起来,脏话全向着韩六爷飚了出来,韩六爷也趁机乱飚脏话,泼妇、下贱之类的字眼全放了出来。批斗会一下子笑了场,闹得韩成训不得不宣布散会。

那晚,韩六爷觉得郭彩娥的脏话听起来好舒服。

那晚,韩芥园在出会场时感激地看了韩六爷一眼。

那晚,韩六爷得了个“睡神”的雅号并且,他也从此上了睡觉。

再后来,韩六爷一开批斗会就睡觉,再没人要站在他旁边,也再没人逼着他发言了。

韩六爷觉得心里畅快得紧。

再后来,已经进入了没有批斗会的时代了,可韩六爷这开会就睡觉的毛病再也改不过来了。

如今,祖六奶奶常常对人叹口气说:“他是睡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支书说韩六爷是大智若愚,大睡若醒,由此可见,他明白当年批斗会上韩六爷和郭彩娥的对骂是为了救人而故意为之的。

B.文中“雪下得很急”,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焦躁;而“炉子上水盆里冒出来的水汽环绕着他”,则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平和。

C.韩成训指责老支书对毛主席心怀不满,这反映出他是一个卑贱无耻,下流龌龊,只想通过斗争他人往上爬的政治投机分子。

D.为了将韩六爷塑造成一个特殊年代里的平凡而不失善良的小人物形象,小说共用了动作、外貌和心理描写三种描写手法。

(2)作品主人公韩六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睡神”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析。

 

 

 

(1)A(2)①大智若愚,聪明机智。在批判韩芥园时,为了打断批斗会,故意装睡,将热水泼在郭彩娥身上, 并故意与之对骂,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大智若愚的一面。②多才多艺,富有情趣。学过昆曲,在批斗会上会溜嘴唱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可以看出是一个富有情趣,多才多艺的人。③心地善良,懂得感恩。韩芥园给红卫兵小将搭了句话,使他免于扫厕所,他心怀感激,于是想办法打断了韩芥园的批斗会,表现了他心地善良、懂得感恩的一面。④胸怀宽广,包容他人。祖六奶奶说他是睡神,甚至小孩子也叫他睡神,他都坦然处之,表现了他胸怀宽广、包容他人的一面。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其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上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上主要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上主要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的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对含义的分析要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小说的情节、主旨、人物和结构的角度分析。 【解析】(1)B项,“‘雪下得很急’,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焦躁”属于过度解读,主要是为了渲染批斗会的气氛;“‘炉子上水 盆里冒出来的水汽环绕着他’,则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平和”解读错误,从前文的“厌恶”两字来看,韩六爷此时内心并不平和。C项,“卑鄙无耻”属于过度解读,也有可能他是出于真诚。“下流龌龊”也有过度解读之嫌。D项,还有语言描写。 (2)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在批判韩芥园时,为了打断批斗会,故意装睡,将热水泼在郭彩娥身上,并故意与之对骂”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大智若愚,聪明机智”的性格特征。 (3)①从小说的内容来看,主人公韩六爷外号为“睡神”,并且中心事件就是“睡神”的由来,以此为题可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②从小说的主旨来看,“睡神”一词蕴含着文本的主旨,象征着特殊年代里的 一种生存方式:在批斗会上以一种大智若愚的方式来保全自己,保护他人。③从小说的情节结构来看,“睡神”二字贯穿全文,以之为题,相互呼应,小说结构更加严谨。④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睡神”也是对主人公韩六爷的形象概括,有助于塑造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特点,使读者更容易把握住主要人物的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请吃饭

这个周末,周小五请了三个人吃饭。三个人中,有两位是他的上司,还有一位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对他都很重要。周小五提前一天就跟他们打了电话,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周小五在酒店订好包厢,早早地赶到了。

服务生介绍说,酒店有一种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挡次,周小五不假思索,挑了680元这一档。请这几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面子。

周小五在新城区上班,父母还住在老城区,尽管离家并不远,但他很少回家,因为有做不完的事。就是到了周末,也得学习韩语、电脑和国际贸易,还要打各种各样的电话、请别人吃饭或者被别人请……靠着这样一点一点的努力,他的事业慢慢发展起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请的人一个也没到,周小五就给其中一位上司打电话,问他现在走到哪里了。上司在电话里先是一愣,接着一副恍然大悟的口气,说:真不巧,刚才一个重要客户要我去一趟,事关重大,不能来了……

周小五说:“没关系,您忙您的。他说完,把服务生喊过来,说:“请把套餐换成380元钱那一档的,有一位朋友不能来……”

这时,电话来了,是另一位上司打来的,说突然出了点事,得留在家里处理,不能来了……

周小五忍不住自己的失望,问:必须您处理吗?

上司说:“是的……这样吧,明天或者下个周末,我请你。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小五也只好认了。他又一次喊来服务生,尴尬地问:能不能换成180元钱那一档的?

服务生有些不乐意了,周小五连忙赔着笑脸,解释说,又有一位朋友不能来了,不想浪费。

只剩那位相处多年的好朋友了,对小五想,这么要好的哥们,到门口吃个大排档,60块钱就能让两个人吃得乐呵呵的,这顿饭请得有些多余了,但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朋友肯定快到了,于是他就让服务生赶紧上菜。

菜很快上齐,桌子上的煮锅开始沸腾。服务生指着几盘生肉和生菜,问:现在下锅吗?

周小五点点头,服务生就将几盘菜倒进了煮锅。

想不到的是,这时候朋友也打来电话,说他身体很不舒服,得去医院挂盐水,实在对不起,改日一定摆酒谢罪。

周小五好一阵沮丧,沮丧过后又为难了:这满满一桌菜他一个人怎么吃呢?打包?他宿舍里连个热饭的炉子都没有,再说,好多菜已经下锅,根本不能打包。

这时,电话又一次响了起来,这次是父亲打来的,问周小五:今天是周末,你回家吗?

周小五说:“忙,不回了。

父亲说:“你空了就回来看看吧,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你妈老是念叨你。

周小五嘿嘿笑了几声,说:“真的有点忙。

父亲又问:你现在在哪里?

周小五说:在酒店……哦,对了,你和妈吃过饭没有?要是没吃,你们就过来一起和我吃吧,我在这里等你们。

父亲在电话那头愣怔了一会,然后问周小五:“你刚才说让我们和你一起吃饭?

是啊是啊,我请你和妈来吃饭。

放下电话,周小五想起自己请过无数人吃了数不清的饭,却唯独没有请父母吃过一顿饭!

父母一会儿功夫就赶了过来,看来是叫了出租车。他们脸上全是笑容,丝毫没多想儿子为什么突然请他们出来吃饭,一家人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一起吃饭,吃一份最低档次的套餐。

周小五分别敬了父亲和母亲一杯酒。他将酒一饮而尽的时候,心里突然涌出想哭的冲动。

吃完饭,周小五和父母一起回了家,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

星期一一上班,一位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事就跑过来告诉周小五:昨天你爸妈在小区里逢人便讲,说你请他们在大酒店里吃了一顿高档饭,还说你给他们敬了酒,祝他们身体健康……”

周小五一下子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离家并不远,但他很少回家,因为有做不完的事是小说中隐约的叙事背景,也是很多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表现出作者对周小五的深深理解。

B.小说写周小五的一位上司电话里先是一愣,接着一副恍然大悟的口气,这一细节说明他的上司没有把周小五请吃饭一事放在心上。

C.父母赴宴前后的描写,传达出父母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只要付出一点父母就倍感骄傲的满足感,运用对比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D.小说语言平实但故事性强,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小中见大,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2)文中画线处周小五的两次所包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以请吃饭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安的新闻(节选)

小安家出了一点儿事。

爷爷死了,小安从此成了家里的主人。三间房,两棵树,一房院落和正堂屋里条桌上父母的牌位,还有寂寞、冷清、烧饭、种地、被褥、日月及屋里、院里的清洁和脏污,这些先前都归着爷爷管,可现在,却归着小安了。

爷爷七十一岁,得了一场感冒,没有扛住天寒间的发烧和咳嗽,头天晚上还在床上说,身上好冷啊,明天保不准水缸会被冻裂的。然而来日里,水缸完整无缺着,只是缸里的水成了冰陀儿,可是爷爷却在床上热暖暖被窝里不言不语了,不动不弹了。

邻里间帮着小安葬了他爷爷,就把那房屋、院落和冷清,一股脑儿丢给了十五岁的小安去,由他经营收整了。小安在院里石头上木木坐了大半天,起身到屋里把爷爷睡过的被褥拿到院里晒了晒。把爷爷活着舍不得扔掉的纸箱、破凳、三条腿的小桌子、没有把的锈斧头,还有从来没有用过的一柄锯,以及爷爷再也不用了的弯拐杖,一堆儿放在一间屋子里,锁上门,关了窗,再把别的屋子洒了水,扫了地,擦了桌,忽然间,小安发现自家分外亮堂了,悠远宽敞了,日光粗粗壮壮,透明得和玻璃一个模样。还有日光中飞的尘星儿,金银交错,在光亮里飞飞撞撞,碰出一串叮叮当当地响。空气中洒了水的味,像正夏时站在田野的河边闻到的味道一样,是一种尘土洗水的新鲜味。到末了,小安立在堂屋悠远的味道里,望一眼桌上一溜儿论资排辈拉开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去年因为车祸也追着父母站在那队伍中的哥哥的牌位和遗像,小安觉得这屋里好像缺些啥。明确无误地缺着一样东西呢,也便聚下神儿想了几秒钟,便灵醒过来是缺少一台电视机。

应该在对面的界墙下面摆放一台电视机。

现在,村里的电视机多得像村头树上挂的白色塑料袋,不光家家有,有的家里还有三四台,是屋子都摆一台电视机。听说村长家的厕所砌在屋子里,连那厕所的墙上都挂有电视机,人在厕所蹲着时,可以边蹲边看电视呢。

小安决定要买台电视机。先前爷爷掌管这个家,爷爷不让买,让他想看了到邻居家里去。到邻居家里终归不方便。现在小安当家做主了,他首先决定要买台电视机。钱是有,爷爷种地、放羊,还把房前屋后成材的树每年伐掉两棵卖,这就给小安留下几千块。加上村人邻居安葬爷爷时送的吊孝礼,眼下儿,小安掌管着五千多块钱,像掌管着一个银行的金库一样。

小安说“买”,就往街上走去了。

村人们问:“小安,你去哪儿?”

小安大声答:“上街买台电视机。”

村人们有些惊异了:“你爷爷刚死你就要去买台电视机?”

小安说:“爷爷活着时候就要买,可我怕花钱,没让爷爷买。现在爷爷不在了,我去买台电视机,爷爷在那边看不见,但他能听到电视呢。”

(节选自阎连科《小安的新闻》,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主人公小安对爷爷的去世很淡然,甚至有一点儿终获独立自由的庆幸,这一点从“忽然间,小安发现自家分外亮堂了,悠远宽敞了”一句即可看出。

B.小说的第二段已经交代爷爷过世了,而第三段又不厌其烦地交代了爷爷去世的过程,在行文上虽有些繁琐,但这种重复是为了强调。

C.小说展现了当代中国农村淳朴的民风、民俗,乡亲们帮小安安葬爷爷,还送来了吊孝礼,这些都体现了小说歌颂温暖的人情和重视礼义的主题。

D.小说的语言,质朴中不乏深意。如:“村里的电视机多得像村头树上挂的白色塑料袋”“连那厕所的墙上都挂有电视机”,这些句子看似平易,实则耐人寻味。

(2)小安要买电视机的愿望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的开头极其简洁:“小安家出了一点儿事”,但言简意却深,短短一句体现了作者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旨表达等方面的匠心,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多余一句话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张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说这话时,售票员姑娘连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话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姑娘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姑娘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姑娘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小姐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筒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子,和她计较什么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转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设计了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等人物,充分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在短小的篇幅里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B.小说段落短小,这种写法不仅可使叙事节奏加快,而且有利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描写需要。

C.“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可是“我”自己也说出了不冷静不得体的最后一句话,并因此而受了伤,说明“我”也是个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人。

D.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文字间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担忧。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自觉地思考原因和反思自我。

(2)小说中“我”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余一句话”是指什么样的话?请简要说说出现“多余一句话”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铜镜在青铜时代属礼器春秋战国时代为贵族所佩戴和享用。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如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主要用途是照鉴察形。汉代的铜镜已经相当精巧用途也更广泛。尤其是汉代铜镜背后的铭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成为了解汉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铜镜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者的祝福、庆祷、期盼的文字有的也反映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从中可见制镜者的内心愿望使得铜镜的使用价值增加了意义。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铜镜制作的商业化从前制镜者的特殊愿望就可能变为适用众多买者的套话式的吉语。但无论是制镜或买镜送人或自用铭文上的吉语无疑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就是说铭文表达的这些价值观念不仅仅是使用铜镜的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因为有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换句话说这些铭文中表达的价值观主体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部分也不是最低俗的部分而是属于社会一般流行的、各阶层都接受的观念。这对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流行观念具有相当的价值。

汉代铜镜的铭文包含多种文化元素表现为多样的形式。比如有的铭文就有东王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反映了这些神话在汉代生活中的影响。又如汉代铜镜铭文多七言形式对研究七言诗的出现有价值故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同时这些铭文所表现的价值观对了解汉代社会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向往世俗幸福的内容在汉镜铭文中十分突出。如延寿万年等不仅反映了人们追求长寿的愿望也应与汉代流行神仙观念有关;“大乐贵富毋极等主要反映了当时官僚阶层对贵富的企盼。这些是汉代人追求世俗幸福的价值观的体现其中把快乐作为幸福的要素是值得关注的。

有更多的铭文是把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和家庭伦理结合在一起表达的体现出家庭伦理观念是汉代人的深切关怀。如铭文中有大量表达保二亲”“宜子孙”“宜兄弟的语句这表示在汉代人心目中对幸福的追求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是关切家庭幸福关切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相思镜铭文长相思毋相忘这一类情感相思铭文在汉镜中甚多多属夫妇、男女之间真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离别情况之多。

还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铭文可以取诚是个人立身的道德,“有君子之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是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这些都说明铜镜铭文也有道德警诫的功能虽然这类铭文不多但反映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汉代社会的深入影响。

(选自陈来《汉镜铭文体现的价值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但不同时期的铜镜也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青铜器时代铜镜是礼器但到后来就成为照鉴察形的工具。

B.古代铜镜的铭文指铜镜上的文字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的人的祝福、期盼等情感的文字也有的表现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增加铜镜的使用价值的意义。

C.汉代铜镜铭文是了解汉代文化的窗口汉代铜镜上的东王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反映了汉代铜镜铭文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元素。

D.汉代铜镜上的铭文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内容涉及家庭、社会伦理观念和个人立身的道德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铜镜上的铭文都是吉祥话无论是代表制镜者特殊愿望的铭文还是铜镜制作商业化后的铜镜铭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

B.汉代铜镜铭文中既有神话记载也有人们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对道德的追求等这使汉代铜镜铭文成为了解汉代社会流行观念的窗口。

C.汉代铜镜的铭文体现了汉代人的价值观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是研究汉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D.汉代铜镜的铭文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对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对长寿、官爵和长乐等方面的追求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镜是用来佩戴和享用的到了汉代铜镜的功能变得更广泛能够反映制镜者与佩用者关系的特殊性。

B.铜镜铭文表达的价值观念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而是属于社会一般流行的、各阶层都能够接受的观念因为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

C.汉代人的幸福观有着个性特点不仅关注个人的幸福而且关心家庭幸福关切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等这体现出汉代人对家庭伦理的深切关怀。

D.相思镜上的铭文在汉代铜镜铭文中占的比例很大大多属于夫妇、男女之间的真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离别情况之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