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春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

诗歌鉴赏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

1.第一、二句中的”“有何含义?

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4分)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2分)。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2分)! 2.(7分)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2分)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2分)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3分)。 【解析】试题分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随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如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本军独当一面。光颜乃壁溵水。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蝟。子揽马鞅谏死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是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敢前,独光颜先败贼。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十二年四月,光颜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郾城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侍。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衊之。饬名姝,教歌舞、六博,举止光丽,费百钜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

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    逮:抓住

B.始逾月,本军节度使        擢:提拔

C.光颜乃溵水                壁:构筑营垒驻守

D.名姝,教歌舞              饬:整治,训练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B.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C.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D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颜天资敏捷矫健,平定剑南时屡次出入敌营,拔取旗帜,神出鬼没,名声很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刺史等。

B.讨伐蔡州时,敌军用阵势压制住李光颜的阵营,李光颜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营,往返冲突,于是士气大振,击溃了敌军。

C.李光颜命人在缴获的铠甲上全都涂上雷公符、斗星,署名破城北军,使郾城守将邓怀金、县令董昌龄非常恐惧,最终不战而降。

D.都统韩弘恭谨地进献一些美女慰劳李光颜部队征战的勤苦,李光颜借机激励部队的士气,并让使者将这些美女带回去了。
4.将下列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

(2)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人类基因组研究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各自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的研究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的大部分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地取名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的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1.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研究工作仍然存在漏洞,某些基因被忽略不计。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的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虽然十分接近,但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2.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科技发展到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由“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使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6)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王实甫《长亭送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题。

【清】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请赏析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

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遂成风俗,乃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务,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务?上览而嘉之。

谔又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礼》、 《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东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注释】引预:引荐。参厕:参与;置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解文         属:写作

B.流宕忘            反:返回

C.何能务           赞:赞扬

D.自非怀经抱质        自非:如果不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此事业,谔之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B.朝闻死                   围之不继,吾还也

C.谔又时文体尚轻薄         樊哙侧其盾

D.子孙辄嫁卖                夫子欲,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谔在隋文帝登基前已看出他有帝皇的志向,而文帝做丞相时也很看重李谔,他们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B.文帝即位后,李谔多次上书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文风,文帝或纳之览而嘉之都能从谏如流。

C.李谔认为文风不正起自曹魏三祖,下面纷纷起而仿效,遂成一种社会风尚。到了江东齐、梁二朝,这种文风的危害达到了极点。

D.隋文帝为了端正文风,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并处分了一位因奏表写得浮华艳丽的刺史,引起在朝官员极大的震动
4.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上 书 曰 臣 闻 古 先 哲 王 之 化 人 也 必 变 其 视 听 防 其 嗜 欲 塞 其 邪 放 之 心 示 以 淳 和 之 路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

(2)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