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

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不超过80个字(5分)

            审美选择               改造加工             形诸画卷

 

 

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读图表内容,同时,分析图示演示的内容,结合信息方面加以分析即可,注意按照相关提示词语加以组织答案,本题注意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美国有一种蝉,它每17年才出现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17年里,这些家伙一直生活在黑暗的地下,吸允树根以维持生命。到第十七年五月钻出地面,附上树枝。              ?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显然,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3分)

(1)_______,正体现了文人们对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这一审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2)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______。

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

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

近水如镜,兰舟轻漾,一湖幽静

近水如练,新荷满布,郁郁青青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结构,加强言语操作,创设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B.比利时诗人凡尔合仑的诗描绘了随着大都市的扩张许多农民濒于破产的景象,这对他这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C.在哈尔滨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以及后来在我国其他城市陆续上映的几部日本影片,都是近几年日本电影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D.随着法制的健全和社会意识的进步,脑死亡法的及早出台和安乐死法案的颁布和实施,都将是21世纪初叶的重要课题。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仅仅靠一双脚板,一块块地搜集,很难包揽天下的奇石,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B.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C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D.你纵使有运斤成风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

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陈子元

叶辉

陈子元1924年出生于上海,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上海四维化学农场,跟随匈牙利籍植物生理学家蔡古从事无土栽培试验。然而,陈子元却未能沿着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的路走下去,他走上的是一条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学术之路。

1956年,我国第一个12年科学发展规划制定,原子能和平利用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原子能在农业上的应用随即被提上议事日程。陈子元和同事来到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参加了原子能和平利用讲习班,讲习班分设10个专题组,陈子元被分在同位素农业应用组并任组长。两个月的培训结束,陈子元受命组建我国农业高校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开始了我国核农学艰苦卓绝的先驱之旅。

1959年,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虽然建成,但条件异常简陋,实验仪器短缺。实验室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边建设边工作,边开展科研边培养人才。同位素实验室建成后,在当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的支持下,他们获得了放射源。

1959年10月,农学院谢学民等两位青年教师受命从北京将放射源取回。放射源被送到实验室后,陈子元亲自上阵操作。你们还没有结婚,我已经有孩子了,我来吧。他穿上防护服,取出放射源进行实验。中国核农学的探索就此开始。

就在中国核农学刚刚蹒跚起步时,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撤回全部专家。核农学研究由热转冷,一些高校刚成立的农业物理系纷纷下马,教师也纷纷离岗。在一片寂寥中,陈子元顽强地坚持着。

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轰动。此书向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发出了警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学者陈子元也开始关注卡森所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着手研究应对办法——当卡森提出农药污染将对人类造成危害时,陈子元等已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始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农药的广泛应用虽然减轻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使粮食增产,但大量使用农药也导致农作物产品的污染,农药残留导致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减少农药污染?使用农药必须要有安全标准。而要制订标准,就必须搞清楚农药在作物体及周边环境中的动态、数量、质量的变化,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要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就必须对农药从农作物生长、收获、储存到进入人体的全过程进行了解,而要跟踪全过程,就必须给农药做上标记,自此,陈子元开始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研究。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陈子元成为我国最早把同位素应用于农药残留研究的专家。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农药残留是不当使用农药造成的,而原因是农民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可是,当时我国还没有一个农药安全使用的标准。因此,农业部决定,立即制订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1973年初,全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课题正式下达,这是一个需要全国农业及有关系统科研人员协作的大课题,农业部决定由陈子元总负责,统领全国有关科研机构协同作战。

陈子元在研究中引入动力学过程的概念,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整整6年,陈子元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协调各方,戮力同心,课题组共编制出29种农药与19种作物组合的69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1979年,我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草案编制完成。1984年,国家正式颁布,这部农药国标一直沿用至今。

(选自2014年03月28日 光明日报 》,有删节)

材料链接:

1985年陈子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科学顾问委员会聘为委员,他是该机构的第一个中国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中国核农学第一位院士。

2004年,中科院前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陈子元80华诞时发来贺信称:您是我国著名的核农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五十多年中,您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兢兢业业、治学严谨,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您培养教育的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农学事业的骨干力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陈子元大学毕业后跟随蔡古从事无土栽培试验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但后来他却走上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学术之路。

B.1956年,陈子元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开始了我国核农学艰苦卓绝的先驱之旅。

C.1959年,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建成,虽然条件简陋,仪器短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但陈子元他们还是获得了放射源。

D.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时,陈子元等已经开始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

E.由于农民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20世纪70年代,农业部决定,由陈子元总负责制订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2.陈子元在减少农药污染和安全使用农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分)

3.陈子元被成为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请结合原文分析原因。(6分)

4.2004年,中科院前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陈子元80华诞时发来贺信,对陈子元的优秀品质给予高度的评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