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的艺术手法做简要赏析。(5分)
2.诗中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6分)

 

1.①动静结合,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雁横塞”这是动景,“人倚楼”这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合。③渲染。作者通过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饶有情韵,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对艺术特点的概括2分,结合诗歌做具体赏析3分。意思对即可。) 2.寄托了诗人孤单惆怅、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 理由:①篱菊的意象,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寄托的是归隐三径之心。②诗中把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之情,孤独之意。③尾联借用典以明主旨,写家乡鲈鱼正美,我不归去,却如囚徒般羁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与之相和谐。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表现手法知识的积累与理解,结合着颔联诗句分析作答。“雁横塞”“长笛一声”这是动景,“残星几点”“人倚楼”这是静景,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诗人思乡远望的感伤表现出来;还可从寓情于景、渲染衬托等角度赏析,要注意结合着具体词语赏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韦粲,字长蒨。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太清二年,征为散骑常侍。闻侯景作逆,便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率部即发。至南州,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步骑万余人至横江,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先是,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率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累日不决。粲乃抗言于众曰:今者同赴国难,义在除贼,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若论位次,柳在粲下;语其年齿,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今日形势,贵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旧齿,年德已隆,岂应复挟私情,以大计。之高垂泣曰:吾荷国恩荣,自应帅先士卒,顾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谓众议已从,无俟老夫耳。若必有疑,当剖心相示。于是诸将定议,仲礼方得进军。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青塘。青塘当京师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贼传粲首阙下,以示城内,太宗闻之流涕曰:社稷所寄,惟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诏赠护军将军。世祖平侯景,追谥曰忠贞。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阅部下                 简:挑选。

B大计          沮:阻止。

C令粲青塘                 顿:驻扎。

D令军主郑逸击之           逆:预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韦粲英勇抗敌和心怀大局的一组是(   

A即驰马出,率部即发                     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

B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

C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                   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

D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           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以报告不实相推脱,韦粲义正严词地指斥了他的行为。

B裴之高以自己年长位尊自居,反对韦粲提出的以柳仲礼统率诸军的提议,韦粲非常激动,对诸将讲形势和大义,最终促使裴之高改变了主意。

C柳仲礼率部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囤集于此,韦粲身先士卒,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由于适逢大雾,迷失了道路,韦粲的部队没有及时筑好防御工事,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侯景率兵进攻得手,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5分)

(2)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选自《书屋》2011年01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墨家高度世俗化的理论体系,使得其门徒缺乏灵魂信仰的基础。

B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C墨家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B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路人给出了各种回答:

以前总感觉自己年龄还不大,孩子高中开学那天,忽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时间都去哪了?应该都在回忆里吧。如果能重新来过的话,我还是想再上一遍大学。

时间过得真快,早上和太阳赛跑,晚上数着星星回家,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以后,我还希望自己能这样干下去,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我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不再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不再为去哪里玩纠结,不再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挥霍,我要成为父母的依靠。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或者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以时间都去哪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诗歌以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这是两幅标题为一百多年前和一百多年后的照片,请写出它们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5分

提示:上面一幅图片中,人物手拿手机;下面一幅图片中,人物手拿烟枪。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B.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青奥会的实践证明,对空气污染提前预测,提前采取应急措施,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

C.近日南京军区用高仿真硅胶人像复原了1945年日军“受降仪式”现场。在复原场景中,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D.近年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的工业园区将污水排进腾格里沙漠深处。一些足球场大小的排污池,污秽不堪,气味刺鼻。专家透露,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