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选自《书屋》2011年01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墨家高度世俗化的理论体系,使得其门徒缺乏灵魂信仰的基础。

B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C墨家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B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1.D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墨家”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答题区域在第八段,“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A项在第一、二段。B项,答题区域在最后一段,“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C项,答题区域在倒数第二段,文中并未说墨家是“结党营私”。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路人给出了各种回答:

以前总感觉自己年龄还不大,孩子高中开学那天,忽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时间都去哪了?应该都在回忆里吧。如果能重新来过的话,我还是想再上一遍大学。

时间过得真快,早上和太阳赛跑,晚上数着星星回家,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以后,我还希望自己能这样干下去,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我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不再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不再为去哪里玩纠结,不再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挥霍,我要成为父母的依靠。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或者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以时间都去哪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诗歌以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这是两幅标题为一百多年前和一百多年后的照片,请写出它们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5分

提示:上面一幅图片中,人物手拿手机;下面一幅图片中,人物手拿烟枪。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B.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青奥会的实践证明,对空气污染提前预测,提前采取应急措施,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

C.近日南京军区用高仿真硅胶人像复原了1945年日军“受降仪式”现场。在复原场景中,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D.近年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的工业园区将污水排进腾格里沙漠深处。一些足球场大小的排污池,污秽不堪,气味刺鼻。专家透露,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第9车厢

俄罗斯    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按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站起身,说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来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修改)

(1)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5分)

(2)小说开篇写了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6分)

(3)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6分)

(4)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每题2分。(6分)

(1)蜀道的开凿过程                               《蜀道难》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一天齐,险似绝壁                           

(3)《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