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6分) (1)复为慷慨羽声,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6分)

(1)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                    ,不思其反。(《诗经·氓》)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飞湍瀑沆争喧胚,              。(李白《蜀道难》)

(5)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6)酌贪泉而觉爽,                   。(王勃《滕王阁序》)

(7)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                       ,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1)士皆瞋目 (2)信誓旦旦 (3)凌万顷之茫然 (4)砯崖转石万壑雷 (5)东篱把酒黄昏后 (6)处涸辙以犹欢 (7)曲径通幽处 (8)水皆缥碧 (6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小题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注意“誓”“凌”“ 砯”“篱”“涸”“幽”“ 缥”等字的书写。答题时要养成回头望的习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咏云

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注】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辞章。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

(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的”“二字。(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划8处)  4分)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  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予以谓: 室之邑,必有忠信o"岂虚言也哉!

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日: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序》)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不张,国乃灭亡      维:法度

B.其世而不肯出欤        薄:迫近

C.凝青、齐之间          家:安家

D.闻李氏之风少知愧哉    宜:应当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怪士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    B.岂儒者果无其人哉

夫晋,何厌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疾卒于官                  D.路人者环聚而嗟之

验之事,合契若神              小学而大遗,吾未其明也
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4分)

(2)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4分)
4.请概括作者在文中引用五代小说的目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面题目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 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

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入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1.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B.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C.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生日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这    些仪式还会随社会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B.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然后招待客人,给每位客    人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礼仪。

C.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    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

D.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识,也是女子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礼中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代表着长辈对冠者的不同祝愿,也使其感受成年的诸多权利和责任。

B.人们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具备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务的资格。   

C.古代,所有女子在完成笄礼后就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她们从此足不出户,一心一意于闺中等待出嫁。

D.一个人成年之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    当今社会依然如此。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                                           。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西伯利亚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

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

贝叶注意到

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

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

A②④①⑥③⑤    B①⑥⑤④③②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⑤⑥③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