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说明下面漫画《砍》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6分) 内容(4分): 寓意...

请说明下面漫画《砍》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6分)

内容(4分):

寓意(2分):

 

(1)内容:有许多树桩,一个人脚踏在树桩上,站立着.他一手拄着一把大斧,一手摁在抬起的腿上.他砍光了树,脑袋也不翼而飞.(4分) (2)寓意:滥砍滥伐森林,最终断送的是人类自己的生命。( 破坏环境,必将殃及人类自身.)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一、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三、看清漫画标题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眼睛”;而这个“画眼”,常常暗示了画旨。四、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五、其他几个答题要点说明画面内容,要力求囊括整幅画的所有信息,不能丢三落四。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抓住内容要点;②确定结构顺序;③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应防止的两种失误:①误将说明写成记叙文;②误将说明写成议论文。揭示作品寓意,一般应从人的角度(比如道德品质、心理情感、保护环境等等)展开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反复 反衬 互文 夸张               B.双关 反语 互文 夸张

C.双关 拟人 对偶 比喻               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3分)               

A.蚓无爪牙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凌万顷之茫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       快速,引申为“洪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原因,……的原因)

B.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       (越过)

下引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心机)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要)

D.幽壑之潜蛟                               (使动用法,使……舞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横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其内阁一再在钓鱼岛问题上漠视历史这种危言危行是对本国和他国人民的幸福极不负责的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睡眠时间与身体健康状况休戚相关,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么紧张,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D.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轻易是不肯搬到四环、五环外的新楼区去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灰 jìn          zhí拾          不啻         

B.qiú劲         niè噬          狼藉          美轮美奂

C.ruò大          zàng         狙击          熨帖

D. jǔ           kè           缔造          振耳欲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