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的文献,形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汉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学者在研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想派别,后经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今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汉朝是经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儒生通过对经学进行阐述发展的过程,使经学的思想深深渗透到普通民众之中。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及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1.C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两汉经学”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项,“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不是今古文经学的根本区别。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20分)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是毛泽东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词。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不脱离诗词内容的文章。字数在300到500之间。

 

查看答案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20分,每题5分)

相信未来

食指

蜘蛛网A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B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C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D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E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1),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2),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1.ABCDE字母处划线词语的含义各是什么?
2.(1)(2)划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3.诗人为什么相信未来?
4.简单分析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最显著两个艺术特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查看答案

选出与粪土当年万户侯句中粪土一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视之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草菅人命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完全符合填入横线处内容的一项是   

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     ),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     ),也就是推陈出新。(     ),(     )也便没有可出之新。

A打破或者叫决裂/ 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

B决裂或者叫打破/批判与继承、扬弃与吸收/不推陈便没有可推之陈,而没有出新

C打破或者叫决裂/批判与继承、扬弃与吸收/不推陈便没有可推之陈,而没有出新

D决裂或者叫打破/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