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根据上面则材料,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感,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议论文。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奉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用爱心和责任铸成的一道彩虹,清新飘逸,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真诚的梦在奉献的呵护下悄悄萌芽生长.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注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奉献的火焰并没熄灭.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里,他举起执着的双手在擦洗人们心灵的尘.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阿里;李素丽在公交车上脸庞的晶莹汗珠.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为世人称颂,为社会献着美丽光芒.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奉献需要付出,自私的人永远不懂奉献.有人错误地认为人的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这种人把奉献当作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而且往往是索要回报多,真正意义上的奉献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牛给予人们那久多,依然默默之闻,不求回报,而猪生前没什么大贡献,却还抱怨人们憎恶的目光,牛,猪的殊途从根本上说是价值观的不同,其导向作用也不同. 奉献是积极主动,却也是最彻底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 现在大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满头银发,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作的欣慰,他们没有索取些什么,只求学生们能力社会建设添份力!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作都投身于奉献的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茏、繁茂! 【解析】 试题分析: 解读上述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①面临抉择时,避免受个人主观情感或功利左右,要理性选择。 ②个体与整体发生冲突时,能以整体利益为重,甘于奉献。 ③其他立意言之成理亦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新闻素材,回答后面的问题。

医生手术台自拍

前,一组西安凤城医院“医生手术台自拍”照片被曝光后,被网友大量转载,舆论瞬间被引爆,广大网民纷纷谴责,种种指责。随后,西安市卫生局迅速启动对此事的调查。结果,“当事者”和相关人员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医院常务院长被记过处分、留职察看一年,扣发三个月职务工资分管副院长被免去行政职务,扣发三个月职务工资麻醉科主任、护士长双双被免去行政职务,记大过处分,扣发三个月奖金所有参拍人员被记过处分,要求写出深刻检查,扣发三个月奖金。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拍照留念,如果手术台上是你的父母亲戚你还会这么做吗?”这是发帖者的说法。他称这组图片是该医院内部人士亲自拍照发朋友圈的,同时声称自己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发图只是想让媒体知道,打击不良情况。

在西安市卫生局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调查情况通报中称“相关医务人员在完成手术后,为了留念,拍摄了本组照片。”12月22日上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郑晓菊也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情景:那天是8月15日手术室的最后一台手术,当时手术难度很高,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从早上10点进行到下午5点半,大家都没吃没喝,终于为患者保住了左腿,心情都很高兴。同时,在西安市卫生局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调查情况通报中也称“相关医务人员在完成手术后,为了留念,拍摄了本组照片。”

根据上述文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儒家文典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子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 (《荀子·子道》)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

(1)、综合比较三则材料,解读其中观点的相同与相异?(3分)

 

 

 

(2)、如何看待荀子倡导的从义不从父?(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一切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郭沫若《银杏》)  

请将上文改写为一段说明性文字。(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敦煌痛

苏沧桑

大漠敦煌如沙漠深处捞起的一个梦,绝美,连读音都绝美,却到处都痛。

皮肤痛。飞沙,乱石,天生粗糙干裂,黑暗苍黄,松弛垮塌。人世间再沧桑的脸,在它面前,也幼嫩。再苍老的生命,在它面前,也鲜活。再深邃的思考,在它面前,也幼稚。

星星点点的绿洲,泉水,驼铃,证明它还活着,心跳着,眼睛亮着,话说着。

脚痛。曾经以为自己是海,滚滚沙涛,翻涌了亿万年。驼峰如舟,流沙如水,走了亿万年,仍然走不出荒凉,遥远,贫瘠。天生的,它只是一个凝固的海,凝固了脚步,凝固了梦想,连时间仿佛也静止。

它在,时间也在。走了的是张骞,霍去病,班超,唐玄奘,李白……是军人,商人,文人,墨客,使节,僧侣,马贼,刀客,还有那些来自国外的著名盗宝贼……他们走了很多年,永远走出了这片大漠,却从没有走出大漠的历史和传说。其实,所有这些人,没有任何一个愿意真心留下来,但这些被羁绊的脚步,注定和它的脚步锁在一起,又重,又痛。

心更痛。

它是一个弃儿。被春风遗弃,被雨水甘露,被小鸟,被繁华,被爱情……甚至被寂寞。寂寞,需要一种意境,一种情怀。而属于它的,是无边无际的,空白无望的,遗世独立的孤独--不是它遗世,是天地遗弃它。

遗弃也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被外人掠夺,而自家人无动于衷。

英国人处心积虑运走了三千多卷经卷,五百幅以上的绘画。法国人用化学胶布粘走了26方最精美的壁画,盗走几尊彩塑。日本人,俄国人,也闻讯赶来,运走了无数珍贵文物。

而最亲的自家人,却用破木箱,任本就零落不堪、劫后余生的宝藏再经风吹雨淋,千里迢迢运到北京,留下一堆最破烂最不完整的东西。

最后,它以被掠夺的方式惊艳世界,不知道这是幸或不幸。从此,它备受宠爱,然而,已深入骨髓的耻辱与心痛,痛在生命里的每时每刻。午夜梦回,大漠泪雨滂沱,却不着一丝痕迹。

我用目光爱抚着这个弃儿的心脏--莫高窟。

多么美轮美奂啊。那一笔一笔,一刀一刀,一座一座,是谁,怎样仰着酸痛的脖子,撑着酸痛的胳膊、手腕,睁着酸痛的眼睛,怀着怎样的心情,历经十几个世纪,亿万个日日夜夜,夜夜日日,上下五层,一千多个洞窟,凿出来,画上去,造就如此完美的神秘博大、旷世绝伦?

每一笔,都是痛,每一笔,都是美。

这是一种什么力量?不过是沙漠黄土,孤山崖壁,仅有钱和能工巧匠是不够的,仅有毅力和信心也是不够的。

无他,唯有信仰。

它的辉煌,其实是信仰的辉煌。

走出莫高窟,收到朋友一条短信:"流逝的不是时间,是我们。"

是啊,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以流逝的姿势经过生命,经过时间。此刻,我正经过敦煌。

乐樽和尚流逝时,留下第一个洞窟。

平凡的工匠流逝时,留下瑰宝。

王道士流逝时,留下一个藏经洞和一个伤口。

驼铃流逝时,留下丝绸之路。

常书鸿流逝时,留下补丁,守护。

我们这一代人流逝时,留下什么?矿泉水瓶?垃圾和喧哗?留下故宫被盗、碎瓷?留下满世界足可乱真的赝品?留下莫高窟的关闭、月牙泉的消失?留下满足了好奇目光、带走了炫耀谈资后拂袖而去的冷漠身影?

我不舍的目光回望敦煌时,我想问它:你的心,是不是还痛?

敦煌不语。

三天后,回到江南,十里荷花,无比水灵,鲜嫩。

七天后,放在清水里的干莲子抽芽了,女儿时时傻傻地盯着看,想象它会真的长大,开花,美如万里之外壁画里的佛花。

她眼里,饱含人类最初的单纯。

皈依单纯,是否也是皈依一种信仰?

皈依美,爱,诚信,正直,坦荡,淡定,和谐……是否也算皈依信仰?

世人皆如此,敦煌和敦煌们,还会痛吗?(有删改)
1.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星星点点的绿洲,泉水,驼铃,证明它还活着,心跳着,眼睛亮着,话说着。

 

 

(2)它以被掠夺的方式惊艳世界,不知道这是幸或不幸。

 

                                                                            
2.纵观全文,概述文章表现的敦煌之。(6分)

 

 

 

                                                                            
3.请结合文章结构来分析划线三段在文章中的作用。(5分)

 

 

 

                                                                            
4.文章结尾,作者问 世人皆如此,敦煌和敦煌们,还会痛吗?读完全文,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文章主题加以探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当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代替则被降格为和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取代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天人合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删改)
1.本文论述了儒家与道家之别,请结合全文说说儒道有哪些不同?(4分)

 

 

 

                                                                            
2.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心自在。

B.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自由逍遥。

C.道家认为孕育万物,以代替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D.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类社会少。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至高主宰。

道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

B.面对乱世,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比道家强。

C.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

D.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