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1)其人居远未来 (2)问其深,...

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1)其人居未来    (2)问其,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B.(1)孤舟之嫠妇   (2)琴书以消忧

C.(1)火尚足以    (2)至尊而制六合

D.(1)斩虞常已      (2)抟扶摇而者九万里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首先应辨明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的词性。B项,“泣孤舟之嫠妇”中的“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中的“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火尚足以明也”中的“明”是形容词动用;“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履”是名词动用。D项,“剑斩虞常已”中的“剑”是名词做状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上”是名词动用。A项,“远”和“深”都是形容词做名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1)又欲其西封(扩张) (2)沛公则(置办)车骑

B.(1)况短随化( 寿命长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制止)

C.(1)追逐北( 逃亡)    (2)是故(不要)贵无贱

D.(1)以(到达)天下之士 (2)衡下车(官吏初到任)治威严 

 

查看答案

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B.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D.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形象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性语言。下列文学人物与人物语言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朴园——“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B.别里科夫——“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C.鲁四老爷——“你放着吧,祥林嫂!

D.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天津大学8月2日透露,该校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设计三所设计的2022年冬奥会基础项目——河北北方学院体育馆已开工建设。这是天大设计总院首次设计完成涉及冰上运动的体育项目工程。

B.《手机三包规定》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后,国家发改委从数据处理、公布调价信息到测算调价金额,都有一套完整严谨的程序。

D.2015年8月6日,在俄罗斯喀山进行的201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秒84获得冠军!这是亚洲选手第一次在男子100米自由泳上获得世界大赛金牌。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诗,推而广之还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___________(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打量。【甲】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放射出难以言传的美感。【乙】美无所不在,__________(除非/并非)只有到风景名胜外域异乡或者遭遇某个惊人的事件,才能够拨动审美的心弦。【丙】凭窗远眺,秋日蔚蓝的天空,悠然飘落的几片黄叶,对面阳台上一只雪白慵懒的猫,窈窕淑女探身晾衣的姿态,都让人感到可亲可恋。【丁】这些美,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但汲取、享用的程度,却因人的审美__________(禀赋/秉性)的不同而差异极大。
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    除非    禀赋    B.别具一格     并非    禀赋 

C.独具匠心    并非    秉性    D.别具一格     除非    秉性
2.对文中加点词语点石成金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品格

B.指的是能够从特殊的角度再现或真实或虚幻的 生活

C.指的是使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产生丰富的意味和美感

D.指的是作为诗人和文学家的一种特殊的敏锐和细腻
3.一个目光敏锐、感受细腻的人,会时时处处发现美的闪光,会觉得诗情俯拾皆是。这句话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A.【甲】处 B.【乙】处C.【丙】处D【丁】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