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①毛泽东三大原则:恋亲不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毛泽东三大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习近平新年贺词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要求: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习作例文】 和谐社会需要公平正义 和谐是什么?和谐就是全人类一起亲密相处,彼此平等。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近代的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在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正义是个人和国家的“善德”。 历史上,人们为追求公平正义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抗争,如南宋钟相、杨幺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民心,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还有武侠小说中大侠们“杀富济贫”等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名言也屡见不鲜,都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要求。还有一篇是古代韩国的,有一个叫申不害的宰相。国王问他怎样才能实行法制。他说,首先要赏罚公正分明,不能受那帮亲戚宠臣的请求,徇私枉法。但现实中,公平其实很难,人情大于法律,金钱权力交易屡见不鲜,大到升官发财,小到吃喝玩乐,没关系的被城管追得满街乱跑,有关系的当街占道,为霸一方。当我每次看到人们为各自目的走后门时,我就愤愤不平,想:那对其他人不公平,开后门的自己实力不强而被提升,比自己工作努力而被提升真是天壤之别。所以,我真希望世上没有后门。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天早上,我家的汽车牌照被人偷了,还附了纸条留了联系电话,要我们汇钱过去,我要爸爸报警,爸爸说,没用的,如果报警,而小偷又抓不住,那他就会经常偷我们了。我无语。那时起我就想当一名警察。要制裁所有的坏蛋。 最近,我看了电影《东京审判》,虽然描述的是6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但犹如眼前,主人公梅汝璈法官和他的同伴们,坚持正义,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促成了正义的全面胜利。邪不压正,近年来,涌现了无数见义勇为、匡护正义的先进人物:平民英雄李学生、舍己救人孟祥斌、勇斗歹徒的洪岳文…… 人世间,除了权力,金钱,声望,暴力等等之外,还有一个给人成功,有了它,一个人的潜能可以成倍成倍地施展出来,它就是——公平正义!有了公平正义,整个社会就会和谐美好!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题偏重理性思维,要有一定的社会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为考生,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亲情与公平正义。这是材料的“切入点”。作文导向性明确,思路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引发思考:贪官栽在亲人孩子身上给谁敲警钟?由此联系现实深刻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倘若虎不威风,何来狐之假;②家庭助廉;③莫让亲情遮望眼;④坚守正义与原则;⑤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观察下面的一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

(1)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2

(2)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3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卫生部和红十字会的组织下,我国即将建立器官移植应对系统,增加了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执法力度。

B.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其国家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C.面对美国大片、洋快餐、洋节、洋词和各种洋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流行的现状,社会各界应努力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节日文化的影响力。

D.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

李约瑟:他让世界发现理性中国              

李约瑟,一个中西结合的名字,一位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研究孜孜不倦的英国大学者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尽管他已经辞世那么多年,但他和他主持编著的皇皇巨著——剑桥版《中国科学技术史》依然在人们心目中闪着熠熠光辉。

1937年夏日的一天,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约瑟·尼达姆在自己的胚胎学研究之余,和跟随自己妻子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闲谈。尼达姆异想天开地提了一个问题:你们中国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如此落后?没想到,这个话题激起了鲁桂珍的强烈反应:什么科学落后,这是西方中心论的偏见,中国古代科技比你们了解的要伟大得多!

这位在晚年成为他第二任妻子的中国女子如此咄咄逼人的回答,让他颇感意外,并萌生了对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兴趣。此时,37岁的尼达姆虽已是功成名就的皇家学会院士,却从未到过中国,不认识一个汉字,对于世界的另一面还有一种文明足以媲美希腊罗马,他毫无所知。他开始向鲁桂珍询问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话题。造纸、印刷、指南针,他吃惊地了解到,原来中国古代有着足以傲视世界的灿烂科技文明!

于是,尼达姆开始学习汉语,并一笔一画地学写汉字的横竖撇捺,鲁桂珍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出于对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尊崇,尼达姆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李约瑟。从此,一位生物化学家渐渐将兴趣转移到充满未知领域的东方自然科学史中,成就了一段贯穿20世纪的文化交流传奇。

1942年,粗通汉语的李约瑟随英国文化考察团首次抵达中国。在为期4年的这趟中国之旅中,李约瑟考察了大半个中国,东到福建,西至敦煌的千佛洞,搜集了大量古代科技史料,并结识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学者,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他说,这次中国之行注定了我今后的命运,除了编写一本过去西方文献中旷古未有的中国科学、技术、医药历史专书,我别无所求

二战结束后,李约瑟回到英国,马上在鲁桂珍等人的协助下,开始了一部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撰写。1954年,他主编的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很快轰动西方汉学界,被认为是20世纪完成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这部计有7卷34分册的巨著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所起过的、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即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在公元1到15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却首先在西方兴起?为什么中国传统科学一直处于原始的经验主义阶段,而没能自发地出现近代科学?16世纪后,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样的疑问及研究,成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至今仍是科学史界热论并争执不下的重要话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李约瑟通观全局地研究中西科技史,理清其发展脉络,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和异同点;从科学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中西社会体制、经济结构、历史传统、思想体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考察中西商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他认为,中国与西方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由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作为一个西方人,李约瑟在观照中国科技文明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他采用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令人们惊奇的文明领域。从兼收并蓄古典文献及考古史料、实地考察生产和生活传统到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研究,李约瑟的自然科学史治学方法被后世许多学人沿袭与模仿。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约瑟·尼达姆读了大量中国的哲学方面书籍因受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李耳的影响将名字改为“李约瑟”从而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中西结合”的人物。

B.鲁桂珍对约瑟·尼达姆蔑视中国古代科学极为愤慨义正辞言地对他进行了激烈的反击这反而促使这位生物化学家转而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

C.李约瑟为期四年的中国之旅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搜集了许多古代科技史料为他回国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李约瑟难题”成为科技界争论的焦点大家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这充分说明李约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并不十分完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E.本文通过记叙李约瑟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历程,叙写了他在研究过程中的伟大创举和突出贡献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位外国科学家的感人形象。

(2) 促使李约瑟这位生物化学家“渐渐将兴趣转移到充满未知领域的东方自然科学史”上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概括。(6分)

(3) 李约瑟在对中国科学技术研究中体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 李约瑟是如何研究他提出来的“科学史界热论并争执不下的重要话题”的?这对你有何启示?(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

盲厨师              [俄国]巴乌斯托夫斯基

冬天的傍晚,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个盲眼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花园里堆满了被风吹落的腐朽的树枝,一条带链的狗像主人一样奄奄一息,衰老得不能吠叫了。

几年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眼睛后,和18岁的女儿玛利亚住到这里。小屋里只有一张床,几条跛脚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一个布满裂缝的洋磁罐,还有一架非常古旧的翼琴。

玛丽亚替父亲擦洗身子,穿上干净的衬衫,老人说:我不能叫牧师,但死前我要洗净自己的灵魂。

那怎样办呢?玛丽亚问。

到街上去,老人说,请求你碰到的第一个人来听临终者忏悔。他不会拒绝。

我们这条街这样荒凉……”玛丽亚喃喃地说,披上头巾出去了。

街上空旷无人,风把落叶吹刮得满街跑,阴霾的天空下着冰冷的雨点。

玛丽亚长久地等待着。有人沿着围墙走来,她走上去把父亲的请求说出来。

好吧,那人说,我不是牧师,但是也一样。

他们进了屋子。身材瘦削矮小的陌生人把淋湿的斗篷放在凳子上。烛光把他的黑坎肩、透明的钮扣和饰有花边的衣领照得闪闪发亮。

陌生人很年轻,顽皮地摇晃着脑袋,很快把凳子移近床边。

您说吧!他说,我不借上帝的权力,用我从事的艺术的力量,使你在生命最后获得轻松,并卸下心灵重负。

我干了一辈子活,直到眼瞎,老人喃喃地说,妻子玛尔达得了肺病,医师开了各种贵重的药,我没钱,就偷了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子卖了。现在回想起心里很难受,我向女儿隐瞒着:教她不要动别人桌上一点点小东西。

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谁为这件事吃过苦头吗?陌生人问。

没有。老头哭了起来,如果知道黄金对玛尔达没有帮助,我何必偷呢!

你叫什么名字?陌生人问。

约翰梅叶尔,先生。

约翰梅叶尔,陌生人说,你做的这件事不是罪过,不算是偷窃,相反,算是你对爱情的功劳。

阿门!老头喃喃道。

阿门!陌生人重复道,现在告诉我你最后的心愿吧!

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我来照顾。你还希望什么?

我想再一次看到玛尔达,就像年轻时遇见她的样子。想看见太阳,看见花园百花齐放的春天。

好吧,陌生人站起来,走近翼琴。

突然间急速的声响在小屋内散开,仿佛千百颗玉珠被抛到地板上。

听吧,陌生人说,听吧,看吧!

他弹起来了。烛火的光焰在他发黑的眼睛里摇晃。

翼琴多年来第一次放声歌唱,声音充满了小屋,响彻整个花园。那只老狗从窝里爬出来,轻轻地摇着尾巴。

我看见了,先生!老人欠起身,我看见和玛尔达相会的那天,她因为慌乱打翻了一罐牛奶。这是冬天,在山上。天空像深蓝色玻璃般透明,玛尔达笑了,她笑了。

你看见了吧?陌生人边弹边说,黑色的夜变成蓝色,又成了蔚蓝;温暖的阳光射下来,古树已开放白花。苹果树的花,像大朵的郁金香。阳光射在石头院墙上,把墙烤暖了,冒着热气。天空更高、更蓝、更加壮丽,一群群鸟儿从维也纳上空飞向北方。

这些我统统看见了。老人喊了一声。

翼琴更庄严地歌唱着,好像千百个人在欢呼。

先生,玛丽亚说,这些花不像郁金香,是苹果树,今夜才开了花。

打开窗户吧,玛丽亚。老人请求道。

玛丽亚打开窗户。冷空气冲进来。陌生人弹奏得轻柔而缓慢。

老人倒在枕头上,贪婪地呼吸着,手在被子上摸索着。玛丽亚向他扑去。陌生人停止了弹奏。他凝然不动地坐在翼琴旁,好像被自己的音乐迷住了。

玛丽亚大叫一声。陌生站人了起来,走到床前。老人喘息着说道:

我像许多年以前那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我不愿意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

我叫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陌生人回答道。

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着地,深深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行礼。

当她直起身子时,老人已经去世了。朝霞在窗外显得通红,红光下呈现出铺满了雪花的花园。 (有删改)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叙写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倾听了即将辞世的盲厨师的心灵忏悔,并用音乐帮助他实现了最终的愿望。

B盲厨师为了给妻子治疗肺病,偷了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子,他一直对女儿隐瞒着这件事,担心因为这件事让女儿看不起自己。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比如第一段就写到狗,写狗的奄奄一息,写狗衰老得不能吠叫了,用以衬托其主人生命垂危,即将逝去。

D小说十分擅长描写人物,尤其重视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并能在人与人、人与景的鲜明对比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文字简洁,翼琴更庄严地歌唱着,好像千百个人在欢呼,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出莫扎特琴技的高超。

小说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中的莫扎特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有人说盲厨师灵魂上有瑕疵,但最终获得了真善美的回归。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