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得了网友一片点赞。

B.自驾游属于自助旅游的一种类型,是有别于传统的集体参团旅游的一种新的旅游形态。自驾车旅游本身具有自由化与个性化、灵活性与舒适性及选择性与季节性。

C.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2014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其中康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90%以上。

D.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在内的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都存在超标。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B项成分残缺,应在“季节性”后加“的特点”;C项“近”与“以上”矛盾,任意去掉一个。D项“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前缺少介词“对”,“存在超标”后缺少宾语中心语“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今社会________,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__________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________,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 振振有词  扬汤止沸     B鱼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

C鱼龙混杂 侃侃而谈  扬汤止沸     D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

薛宝琨

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话:一是曲艺是个金饭碗,你一辈子也吃不完,一是别看你是北大高材生,搞这行还得从头学起。从此我谨遵师教,不仅越发仰视他,而且越发仰视曲艺和相声。

日前一家电视台要我提供侯宝林笑话,他们拟创办一逗你玩栏目,要求从头到尾笑声迭起。我哑然,在我大脑的映像里,除去舞台上侯宝林那幽默智慧的喜剧形象而外,在任何一个群落里他从不耍活宝,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他在学艺时绝少说熊话或贱话——在他打钱的钱板子上是从来没有您就当我是逗您一笑的欢喜虫,以及猫儿狗儿之类自侮的语言。

1940年他在天津走红,不是凭着丑化自我,而是靠他传神动听的说唱、清新洗洁的语言、略带儒雅的风度。而在白天一场《空城计》夜晚一场《改行》的当天一炮打响。是他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于是他第一个蓄起了分头穿上了西装,在街上碰见同行,这位朋友不屑地说:嗬!说相声的穿西装——人啦。侯宝林立即抗争说:人啦怎么着,说相声的就不是人吗?

他的相声文明,这是侯宝林在天津一待五年的赫赫战绩,也是天津观众对他最贴切的评价。相声一直都以说逗为主,学唱则从侯宝林开始,或是以他为代表,便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与说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现力也更加美致的时代艺术了。悲剧的内容,喜剧的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为他提供也是侯宝林为自己找到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把严肃的感情和轻松的形式结合在了一起。侯宝林文明的另一表现就是舞台风度派头,在台上不卑琐油滑、不贫里贫气,他的自尊和自信、平稳和谦和、轻松和亲切给了他一生无休无止的人缘。建国后,时代赋予了他展示才华的天机。侯宝林的名字几乎成为中国相声的符号,他使相声这门艺术不仅老少咸宜,并且走出国门享誉国际。

但是,就在他从干校归来还原为人不久——19797月,侯宝林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研究工作了。他的这一决定立即引起社会反响,他不是说过一个演员设若脱离了舞台,他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从而成为行尸走肉了吗

侯先生说,他艺术的高峰时期已经过了。他不愿像有的戏曲大师那样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魅力,把一个残缺不全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他说他如今的心力体力都不比从前。他不愿意凭着名声让观众可怜他。虽然在录像里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神采飞扬,但他告诉我,那已经是勉为其难了。他对我说:不知怎的就是高兴不起来。我当时认为,或许是他老了——他已然六十开外了。在这之前或而后,他总是向我提及《牛虻》,那位主人公痛苦着身心还要充当马戏团小丑逗人们发笑,这是怎样残酷和无法忍受的践踏及扭曲!我们同时都沉默着,我联想他当时或许就是被这种情思折磨吧。文革所钩沉的不仅是时代的垃圾,同时还深及几千年的民族劣性,这或许才是他开心不起来的真正原因。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现在特别需要严肃,需要自尊,需要在尊严中度过余生。其实我已察觉到他对那些戏称他侯宝林儿的人们,不管是好意还是无知、谑称,只要林儿字一出,他就顿时神情严肃阴沉下来。轻则装作听而不闻,重则面带愠怒。

1979年下半年,侯宝林开始案头工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相声的表演》《相声溯源》等有关文字,如今汇集成册的《侯宝林谈相声》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说:只是为了填补空白,绝不会成为盖世奇文;只要能够铺路,为别人的建树打下基础,哪怕是有人驳辩、批判,也算是我们的功劳。

(有删改)

相关链接:侯宝林的人生和艺术哲学是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他始终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摘自《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及文化史意义》)

侯宝林12岁拜师学习京戏,三个月后开始街头卖艺。这挣饭的本事在侯宝林看来并不高明,其实还是要饭的,只不过折着跟斗要饭而已。他认为所出卖的与其说是技艺不如说是自尊。(摘自《侯宝林评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与侯宝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既仰慕侯先生的学识和超凡的艺术才能,又能深刻地理解侯先生的为人。

B.侯宝林说曲艺是个金饭碗,意味着曲艺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有无限机遇、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人挖掘的领域。

C.侯宝林在天津演出时凭借《空城计》《改行》一炮打响,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等的地位。

D.侯宝林留给观众的是其全盛时期的形象,他选择退出舞台则是消极地退却,因为演员离开舞台则失去了生命

 

E.侯宝林的相声既有说学逗唱的融合,又有寓庄于谐的趣味,他谦和亲切的风度、幽默智慧的形象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2)、作为一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对相声这门艺术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侯宝林急流勇退,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侯宝林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宝 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他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5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