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近朱...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淤”“濯”“清涟”“庸”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5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月朔,会诸生于学宫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躬课农桑                督促

C.卒奏寝其事             搁置

D.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拦截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B.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C.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D.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C.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5分)

(2)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舜文化

《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在部落联盟的体制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舜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之后,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文化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梳理儒家的传授关系时说,是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是舜文化。舜文化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舜文化这个道德文化的源头,就不可能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亲和力;没有舜文化的润泽,就不可能培养出国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舜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造就出以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为己任的一批又一批国家精英。
1.下面对舜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由文明产生的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

B.舜文化是在社会转型期为适应社会发展由当时的舜帝创造的文化。

C.舜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

D.舜文化是民族大融合进程中产生的具有原生性特征的道德文化。
2.对文中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的舜文化的核心。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一项是(      )(3分)

A.舜文化的滋养和润泽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保持国家强大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B.舜文化是为了适应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应运而生的和谐文化。

C.舜文化得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其原因是它代表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

D.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其中道德文化最重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抓进警察局。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文字可以作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通知的时间为2015年5月26日。

①学校拟举办2015年课本剧竞演活动,请各年级积极组织本年级的师生观看。

②本次课本剧竞演的主题是“激活名著点亮心灵”。

③本次活动的地点定在学校礼堂。

④本次活动由语文组和团委联合举办。

⑤本次课本剧表演将和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同时举行。

⑥本次竞演活动将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⑦本次活动的时间定在2015年5月31日(周三)晚6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