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文字可以作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通知的时...

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文字可以作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通知的时间为2015年5月26日。

①学校拟举办2015年课本剧竞演活动,请各年级积极组织本年级的师生观看。

②本次课本剧竞演的主题是“激活名著点亮心灵”。

③本次活动的地点定在学校礼堂。

④本次活动由语文组和团委联合举办。

⑤本次课本剧表演将和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同时举行。

⑥本次竞演活动将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⑦本次活动的时间定在2015年5月31日(周三)晚6点。

 

通知 兹定于2015年5月31日(周三)晚6点,在学校礼堂举办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激活名著点亮心灵”2015年课本剧竞演活动,届时将在全校范围内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请各年级组织好本年级师生观看。 语文组、团委 2015年5月26日 【解析】试题分析:通知的标题要体现出活动的主题,一般“通知”,要首行居中;正文要有演出时间、地点、汇演的主题内容,还要有演出及观看的要求。下发通知的单位、时间格式等要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表格显示的内容,将表后文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要求,语言连贯、简洁,不要出现数字。(6分)

近年部分国家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支出比例统计表

国家

分项

发达国家

新兴经济体

美国

英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经济增长率

3%

23%

6%

68%

96%

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比例

16%

21%

14%

13%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不但远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1_____ 。然而,(2 _____ ,例如教育、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比例,就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相协调,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经济落后于我们的印度。因此中共中央提出,我国将(3_____ ,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缔造幸福中国

1                                                                      

2                                                                      

3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标志着远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当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农耕时代是手工时代,工业文明是机器时代

所以说,手工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在转型的过程中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的一次文明转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A. ①⑥③⑤④②

B. ③②⑤⑥①④

C. ④⑤②⑥①③

D. ④⑥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19%

C.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_______。

② 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_______,回味绵长。

③ 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______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 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

 28日凌晨,著名文史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所挚爱的研究,离开了他所牵挂的学生。

王运熙1926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从小就爱好古典文学。后来,王运熙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治学兼通新旧文学,目光宽广,思路开阔。他在和王运熙谈话时,滔滔不绝,上起先秦汉魏,下逮现代的一些学者和作家。正是在这样一种名师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情形下,王运熙走上了他的治学之路。

1978年到1996年退休,王运熙主持的语言文学所集中了多位学科带头人,下设6个研究室,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成为学术研究的重镇。语文所成立以后,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完成了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

 1983年到1996年,王运熙又在原有基础上与顾易生共同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历时十余年,对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把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王运熙一生专注于学问,甘于淡泊,白首未改此心。他曾经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但不吃也无所谓;但不让我看书写书,那就一天也受不了。虽是玩笑,却道出了他虽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心境。

王运熙赠给学生吴承学一本《文心雕龙探索》,他在书的扉页题写治学自警语全面观照,准确把握。正本清源,探明原貌。他的治学亦如此,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在研究《文心雕龙》时,王运熙的结论与北方一些学者,如,中华书局的周振甫,山东大学的陆侃如、牟世金,西北师范大学的郭晋稀等几位先生的观点并不相同,在当时引起了争论。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关学著作。他以原著文本为研究的出发点,努力把握刘勰整个文学思想体系,避免先入为主,用现代文学理论去套。因此得出的结论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同,逐渐被大家接受并信服。

王运熙先生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来讲,这种做法让人十分敬佩。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文心雕龙学会会长詹福瑞告诉记者。

王运熙常为学生讲起近代以来的学术流派,信古、疑古、释古三派中,他将自己定位为释古——既不盲目信古,也不一味疑古,而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地分析、鉴定,恰切地评述、印证,最后得出平实、适中的结论。

创新在王运熙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求实即是创新。他认为古典文学研究面对的是浩繁的历史材料,人们在面对这些材料时难免众说纷纭,其中便会夹杂很多误解,而研究如果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

复旦大学教授、王运熙的弟子杨明告诉记者,王运熙一生孜孜不倦,只为求真求实。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风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何理解众说纷纭。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曾有过热烈的讨论,流行的学说认为风骨代表文章的内容纯洁的思想合乎道德规范的情感和意志等。王运熙对材料进行穷尽性的搜集,然后条分缕析,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

与此相承,王运熙也澄清了当时对建安风骨的误解。很多学者认为,建安风骨主要是指那些表现社会动乱、人民苦难的诗歌的思想内容。王运熙则认为,南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

王运熙服膺《札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史记,五帝本纪赞》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将其作为治学的座右铭。王运熙的治学正是对这两句话的最好注解。

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但他很了不起,了不起就在于忠于学术,坚守学者的良心。杨明对王运熙的治学品行推崇有加。

直到去世,王运熙一直居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套48平方米的旧房子中,从1978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每天都能听到火车进出的轰鸣声。正是在这间斗室,走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

王运熙是在凌晨离世的,一如往常一般平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恰可比拟。

(节选自2014222日《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王运熙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博古通今,思路开阔,引领王运熙走上了治学之路,为他从事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B. 文中提到周振甫、陆侃如、牟世金等先生,既为了说明王运熙的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与众不同,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地位。

C. “1978年到1996”“1983年到1996”“1978年至今等具体时间,使文中所述情况显得十分真实,突出了王运熙进行学术研究的持久。

D. 王运熙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但不吃也无所谓。表明他喜爱的是读书。他认为如果生活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所以他乐居陋巷。

E.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是王运熙先生的写照。夏花绚烂比喻他活着的时候贡献卓越,若秋叶静美是说他去世时平静安然。

2.文中多处引用了王运熙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王运熙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王运熙是怎样理解学术创新的?文中谈到了他的哪些学术创新?请简要概括。

4.本文的题目是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你怎么理解平淡有丘壑?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