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庄生所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                      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                        佚:散失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分)

                                                                            

 

1.D 2.B 3.B 4. (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岂……乎”各1分)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虽、响、状语后置、喻各1分) (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佚:安逸。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在下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每天读好书

        

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3分

A.鼎鼎大名    B.恭请    C.在下    D.抛砖引玉
2.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3分

A.天地称一统              B.囊括八方地

C.图书富百城              D.此地有良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然则,何以解忧?

曹操说:唯有杜康。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七言较多回荡捭阖,效力大些。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跌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完气足,不得嗫嚅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________(饱满/满足),气力是否________充沛/充分,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一个人独诵,最为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节选自余光中《            》,有改动)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饱满   充沛               B满足   充沛

C饱满   充分               D满足   充分
2.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建安是年号,曹诗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B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C范仲淹,北宋人,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为后世人所熟知。

D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诗歌《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3.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填入处的一项是3分

A人到中年      B何以解忧       C情贯古今      D独诵高咏

 

查看答案

请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

笑说蟹文之灾

流沙河

老夫银行排队,恭缴电、气、话之三费。站立久了心烦,不免游目四顾,用以杀死时间(Kill-time就是汉语说的“消遣”)。忽睹一妇,夏衫华丽,背绣英文曰Speciallady,即特殊太太,不禁莞尔,心情为之一振。乃自思忖:“既然特殊,又何必来排队?”

一自国门乍开,英语涌入,其势滔滔,不可逆挡。要现代化,要和先进文化接轨,就得容之纳之。道理大家明白,何须我来饶舌。但窃以为被动容纳同时,也该主动疏之导之,莫让蟹行文字泛滥成灾才好。所谓泛滥成灾,别以为指的是“特殊太太”之类。笑话罢了,那不算啥。我指的是考试。学生要考英语,考吧。读硕士读博士而研究古汉语者,或中国古史者,或中共党史者,也非考英语不可吗?争取当公务员之非涉外事者,也要考英语吗?各行各界评专业职称,也要考英语吗?是不是太看重英文了?

英文应该学,但不能都去学waiter英语,一辈子做低级舌人,侍候商董,至多爬上洋买办的阶梯。试看今日外文系的,几人能译学术著作。听他口语多么地道,不过高等waiter罢了。《颜氏家训·教子篇》云:“齐朝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观今鉴古,人情不二。我心窃忧之,有不忍言者。

更值得忧心的是汉语。早在英语高烧之前,译体文风已经常见报刊文字。今则变本加厉,坏我汉语生态,竟造出这样笨拙的译体病句来。胪列如下,请共赏之。

这本书已被我读过了。(这本书我读过了)

当我早晨起床的时候。(早晨我起床时)

作为政协委员的我。(我当政协委员)

浙江女子似乎就像花朵般的娇艳。(越女如花)

我出门去的同时,看见他正在哭着。(我出门,见他在哭)

必须加以严厉的惩办。(必须严办)

你有吃过午饭了吗?(你吃午饭了吗)

对我说来,她是我的妻子。(她是我妻)

译体恶风劲吹,从大作家到小学生,同受其愚弄而懵然不觉。更可怕的是报刊上一窝蜂去学样,还觉得有趣,真要教前辈大师们,鲁胡老梁沈赵,地下同声一哭。写到这里,猛想起余光中。他是外文系老教授,一辈子弄外文。看看他笔下吧,食洋而化为中华的灵与肉,那文字多纯粹,多典雅,多准确,多活泼。

蟹文透过译体病句侵入报刊,我们拿啥武器去抵抗呢?我答:拿文言文。这武器能逢长化短,逢繁化简,逢深化浅,逢晦化显。笔下仍写现代汉语,但应掌握传统文言,择其铦利者而用之。必如此,方不至于被蟹文的语法攻占了我们的头脑笔下,杂交出怪胎来。不是教人排外,是用自家之本,赚取他家之长。若相反,便是自家无主,尽拾别人的敝屣了。

各种洋文不滥用,择地而用之,那是必要的。见洋文而反感,义和团心态,贻祸邦国,愚昧可笑。但是,当今街市上好多店招,货物上好多标识,都来英汉对照,有这个必要吗?余非新左人士,不会上纲批判所谓文化帝国主义,只是觉得市井流风趋新可笑而已。还有更可笑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沿街检举店招上的繁体汉字,必铲之而后快,却放过那些毫无必要的洋文招牌字,真有点“相煎何太急”的意味,不免一叹。

(选自《含笑录》,有删改)
1.从全文看,“蟹文之灾”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
2.第三段中“舌人”指什么人?该段引用《颜氏家训》的用意是什么?(5分)
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南山雨

董桥

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这样熬了两三年,老二出世的时候,我去应征一份工钱优厚的职务,连过三关,十拿九稳,竟然落空。

那期间,石初先生辗转知道了我的境遇,有一天约我到莲香茶楼喝早茶。是农历腊月,天刚亮,楼上靠窗的茶座冷得很,他殷殷劝我多吃点心暖胃,尽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下楼道别之际,徐徐从大衣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是他早年手抄的一些田园诗,喃喃说:“这些诗写得清爽,念起来舒服。苦闷的时候读读诗词,日子会变得漂亮些!”

风很大,我走到大马路一家绸缎庄的屋檐下翻出诗册,浓浓淡淡的墨色录了许多唐诗清诗,范石湖的作品不少,最后一页是毕九歌的一首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

那天晚上天更冷,石初先生打电话言归正题,要我宽心,用了“事缓则圆”四个字劝我再碰碰机缘,说他一九五二年刚来香港也磕磕绊绊,困顿无助,天天晚上读诗抄诗解忧。我说石湖的诗我小时候读得多,倒想知道毕九歌是谁。他说那是清代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里抄到的,只知道他字调虞,渔洋同邑大司空亨的后人,能诗,可惜只流传了那一首七绝:“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

石初先生到死也没有成过名。他茶余饭后即兴写写的游戏文字,怎么说都不输那些名家的笔墨,绝对值得付梓流传。事实竟然不是那样。他的旧诗词,他的白话文,他的英文、法文、拉丁文,全是他七十二年人生中默默修炼的正果,知道的人却太少太少了。

我是一九六五年才从台北带着父执宋伯伯的信去看先生。他住半山般含道,四十出头,白皙的皮肤衬着白皙的衬衫,纤秀的金丝眼镜把一张瘦长红润的脸映得更清贵。他声音低沉,讲话很慢,地道的英国风度,一点不带上海人的阔气和喧阗。那次初识之后,他记起来会打电话问我近况,约我在中环他做事的洋行附近吃个午饭聊聊。后来我在报上写专栏、做翻译,石初先生这才开始用长辈的口吻给我提了许多意见,我们渐渐成了师徒。

先生先是教我中文造句的窍门,说白话文要写出文言的凝练,文言文要透露白话的真切。“胡适之的文言文写得其实比白话文要好,原因在此。”他说,“先生学问深厚而才情单薄!”这淡淡的半堂课,我受用到老。他起初常常说我的翻译七百字里起码有十个地方是笨译,脱裤子放屁的句子太多了:“做人不可取巧,翻译必须学巧!”先生每给我改一篇译文,总是叮咛我回家好好逐句捉摸。这样改了八九篇,回头重看自己的旧译,我才脸红了。

我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石初先生做人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做人,他诚实而世故;做学问,他犀利而纯真,抱定主意不求闻达。那时期,传媒的兴旺造就了一批好辩之士挥笔制造舆论,改造社会。那时期,知识界也有一小撮饱学之士唾弃说教,唾弃生命卑微的欷歔,一心安分乐道,一心经营个人精致的技艺,遁迹自娱。先生继承的正是这一小撮人的情操:“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他常说。

一九九○年年尾,石初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人也苍老了许多。一天,我约他到莲香茶楼喝早茶,下楼道别的时候,我把二十五年前他给我的那本诗册交还给他。我握着他冰冷的手,一句话没说。

先生看看我,看看那本破旧的小册子,微微点了点头,转身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

(选自《旧时月色》,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中申石初先生的人物形象。(6分)
2.“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这句话流露出申石初先生丰富的情感,请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4分)
3.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4.请谈谈本文以“南山雨”为题的用意。(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