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本年度,“老人”成了热门词,从广场舞扰民...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本年度,“老人”成了热门词,从广场舞扰民到不排队、乱过马路,似乎都和老人有关。网络上顿时掀起了有关“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的热烈讨论。

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观点,要求语言准确、连贯、得体, 120左右

 

(示例)自私自利、不守公德的恶劣行为只是少数老人的作为,不能以偏概全;道德品质和年龄没有关系,每一个年龄层次都有品德不好的人;中华民族有尊老的传统,要用宽厚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5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对于这些社会现象,要能理智、客观地看待, 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即可。要做到联系实际,合理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寓意,要求不超过15个字。(2分)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想把一张薄纸扔过河,怎么用力也不成;想把一块小石头扔过河,稍微用力即可。

 

查看答案

改写下面画横线部分的句式,使整个语段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字词)。

承天寺清幽静谧,木棉花火红灿烂,这一切充盈着我的视野。这时,我知道,我回到了故乡——泉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题。(8分)

当年在北大,上辜鸿铭先生的课,听他臧否当世人物是一大享受。上课之际,讲到得意处,一把年纪的他也会忘形,轻则【甲】,重则【乙】,其形象让人忍俊不噤。

学界巨(      老辜素来以铁齿铜牙闻名,骂起人来常常令人捧腹。袁世凯称帝时,他正上课,站在讲台上,从第一分钟陆续地骂到最后一分钟,学生在下面拼命鼓掌助兴。下课之后这些骂语犹能绕梁三日。

在北大,能入辜鸿铭法眼的人没有几个。那些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君子,在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辜鸿铭眼里更是            。他批评胡适【丙】,认为他的英语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说: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拉丁文,又不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第一段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改为      

(3)为第三段的空格处补出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4)第二段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2分)

序号           修改                                         

(5)文中【甲】【乙】【丙】三处所填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甲】                     【乙】                  【丙】

A.一展歌喉唱段小曲         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    驴唇不对马嘴

B.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   一展歌喉唱段小曲          驴唇不对马嘴

C.一展歌喉唱段小曲       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  干什么不吆喝什么

D.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   一展歌喉唱段小曲      干什么不吆喝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

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自学。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

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他找到一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他回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

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观点相互矛盾。稿子下了很大功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完成。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这篇《谭嗣同论》后来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

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

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文革时,在干校只准读毛选,李泽厚在行囊里偷偷带了英文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毛选遮在上面掩护,还偷偷做了几万字的笔记。

蛰伏近二十年,19793月,34万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了,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实际上,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康德的书,通过批判,李泽厚在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将康德与马克思相联系,从中表达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初步构想。在思想大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此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已再版6次。

4个月后,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同样引起轰动。

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时隔30年,易中天仍清晰记得《美的历程》带给他的震撼,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不能为!

在这之前,美学史的论著基本是教科书式的编年史,只有归纳,没有独创,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让人得到些知识,完全无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当时我也看过好些文学史美术史,不满意。所以这本书,每章每节,我都有些新东西。

《美的历程》让年轻人看到了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讲哲学,可以不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既定框架;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帽子,完全可以从作品和自己的感受出发。冯友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当时,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美学热袭来,青年人对美学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美的历程》更成了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1986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标题即为请听北京街头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

虽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说:这在我写的书里,第三本也算不上!在他看来,1988年出版的《华夏美学》更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华夏美学》在儒道互补的思路下提出了所派生的情本体美学、乐感美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也为他后面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198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美学专著《美学四讲》出版,他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时隔二十年后,2010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文学理论与批评选集》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成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 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在介绍李泽厚哲学、美学思想和论著的同时,还借助他人对其论著的高度评价,突出了李泽厚在中国当代哲学、美学领域开创性的贡献。

B.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他相继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美学四讲》等专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

C12岁的一次精神危机使李泽厚对人生倍感困扰与悲观,却也使他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这可以视为其思想之河的源头。

D.《华夏美学》一书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表达了李泽厚真正的美学抱负,他的美学观点也主要集中在这部专著中。

E20102月,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权威文论选收录了李泽厚的《美学四讲》,这足以说明李泽厚的美学研究所达到的高度。
2.《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
3.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你对导师并不重要这个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节选,有改动)
1.下面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窗》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通过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窗,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B.第段作者从春天入笔,通过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自然引出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的独特感悟,突出了窗的作用。

C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具有启人心智的作用。

D.第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意在说明我们通过别人眼可以观察别人的心理,别人通过我们的眼也可以观察我们的心理。

E.文章的结尾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一句,既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又总结了全文,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
2.怎样理解第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这句话的含义?(4分)
3.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谈谈你对钱钟书文章风格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材料: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氏以最经济曼妙的文字,凝聚长年累月的心得,将浩浩如长江大河的古籍经典,点化评析,萃于一编,正是量体裁衣、称身惬意的形式,更便于流传久远,嘉惠后人。

                                                        (邹文海《名家评说钱钟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