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 过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

过去,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朋友圈里反而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很多的谣言在传;微信时代,三个臭皮匠凑成之后,不仅没有出现诸葛亮,整体的智商反而比一个臭皮匠的智商还低。

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你为什么会加入一个群?是因为有人把你拉进来,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成一个群。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敢于当面指出别人错误的,对于成年时代的微信用户来说少之又少。微信就像一个秀场一样,当领导在上面引了首唐诗秀才艺的时候,尽管他引的是宋词,但是你不仅点赞,还会转。这就是娱乐化社会,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熟人社会会进一步强化威权的力量,让人们不敢也不愿去质疑有社交优势的人。在微信时代,人们会发现海量的信息。比方说走失的小孩,一百个信息里头可能有99%是假的,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但是为什么不去核实,因为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了,尤其是看到好友转了的时候。

互联网时代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你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睡醒时第一个摸的和临睡前最后一个摸的都是手机,这也源于手机的及时反馈。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平均的睡眠时间减少了40分钟,现在谁能保证在卧室里不放手机。因为有海量的信息,而且及时反馈,你可以进入到所有朋友的卧室。

微信时代,因为全都是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它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谣言反而不胫而走,谣言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按理说在强关系社会,出于互相的信任,人们不会传播谣言,因为这有损于自己的信用。事实上却截然相反,谣言反而更厉害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谣言的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力也会非常强大。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呼吁大家要提防这种低智商社会的来临,我们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哪怕是熟人说的事,哪怕是权威说的事,哪怕你的领导说的事。我们以前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商,明辨是非。

互联网推动了进步,但是当你过于沉溺微信、沉溺于朋友圈的时候,就导致了一种社交变窄。当你的朋友圈里面天天都在传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都在传似是而非的谣言,你就会陷入到一种精神焦虑,我们称之为互联网焦虑。所以到一定的时候,你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了?

总之,我们不能靠微信来了解社会,也不能靠它来管理,更不能靠它来学习。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这个世界的全部。

摘自《新华网》2014-12-23
1.下列对文章中强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微信用户正是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形成一个群。

B.在微信时代,人们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谣言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并且谣言流传的时间也比传统社会长了许多。

C.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谣言泛滥。

D.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以免被其绑架。
2.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微信社交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3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微信社交中不被强关系绑架。(3分)

 

1.B 2.使社会娱乐化,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人们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谣言流传更加厉害。(3分) 3.①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对于微信里的信息保持谨慎的态度,要多打几个问号,力求追寻真相;②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避免陷入互联网焦虑;③把微信当作一个工具,当作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而不能把它当作世界的全部。(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由原文“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可推断出本项表述有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得己:即自得。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贾府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出上面的话。(《红楼梦》)

B.《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消息,介绍新思想,批判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家》)

C.吴荪甫的丝厂贴出了扣减工钱的布告,女工们像潮水一般涌出车间,把那刚刚贴出来的布告撕得粉碎,之后关车、罢工、冲厂。丝厂女工喊出了打到屠夜壶”“打走狗姚金凤等口号,风潮很快席卷恶劣其他丝厂。(《子夜》)

D长坂坡一战中,张飞曾经让二十多个骑兵在树林中敲锣打鼓,以为疑兵,为吓退曹操创造了条件。此计成功之后,张飞再接再厉,让士兵拆断长坂桥,曹操疑有埋伏,不敢追赶。(《三国演义》)

E在初次谈到欧也妮终身大事的那顿晚饭后,拿侬到葛朗台房间拿一瓶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葛朗台责备拿侬怎么和别人一样站不稳,拿依怪楼梯不牢靠,葛朗台太太也说早该叫人来修理了,前一天欧也妮也几乎崴了脚。尽管葛朗台还责怪他们不懂踩楼梯边上还结实的地方走,但是碍于太太的情面,还是请了人来修理,他拿走家中唯一的蜡烛,让妻子、女儿和女佣留在除了熊熊的灶火,没有任何光亮照明的原地。(《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本诗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试简要分析语言风格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文(下)

袁宗道

爇香者,沉则沉烟;檀则檀气。何也?其性异也。奏乐者钟不藉鼓响,鼓不假钟音,何也?其器殊也。文章亦然,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派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般言语;无意见,则虚浮,虚浮则雷同矣。大喜者必绝倒,大哀者必号痛,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惟戏场中人,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

今之文士,浮浮泛泛,原不曾的然做一项学问,叩其胸中,亦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徒见古人有立言不朽之说,又见前辈有能诗能文之名,亦欲搦管伸纸,入此行市联篇累牍,图人称扬。夫以茫昧之胸,而妄意宏钜之裁,自非行乞左马之侧,募缘残溺,盗窃遗矢,安能写满卷帙(篇幅)乎?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其可愧如此,而又号于人曰:引古词,传今事,谓之属文。然则二典三谟,非天下至文乎?而其所引,果何代之词乎?

余少时,喜读沧溟、凤洲二先生集。二集佳处故不可掩,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沧溟赠王序,谓视古修辞,宁失诸理。夫孔子所云辞达者,正达此理耳,无理则所达为何物乎?无论典谟、《语》、《孟》,即诸子百氏,谁非谈理者?道家则明清净之理,法家则明赏罚之理,阴阳家则述鬼神之理,墨家则揭俭慈之理,农家则叙耕桑之理,兵家则列奇正变化之理。汉、唐、宋诸名家,如董、贾、韩、柳、欧、苏、曾、王诸公,及国朝阳明、荆川,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彼何所见,乃强赖古人失理耶?

凤洲《艺苑卮言》,不可具驳,其赠李序曰:六经固理之区薮也,已尽,不复措语矣。沧溟赖古人无理,而凤洲则不许今人有理。何说乎?此一时遁词,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而不知其流毒后学,使人狂醉,至于今不可解喻也。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若使胸中的有所见,苞塞于中,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兔起鹘落,犹恐或逸,况有闲力暇晷,引用古诗句耶?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奏乐者钟不藉鼓响                藉:凭借 

B.入此行市联篇累牍                市:贩卖

C.谁非谈理者                      非:责怪 

D.不可具驳                        具:全部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的文学主张的一组是     )(3分)

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

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

理充于腹,而文随之

此一时遁词,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

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

从学生理,从理生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宗道对那些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只是乞灵古人的作者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抨击。

B.袁宗道对沧溟、凤洲两位先生作品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C.袁宗道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

D.袁宗道认为只要有自己的,则写文章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3分)           

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