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黄忠在长沙与关羽交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黄忠在长沙与关羽交战时,因马失前蹄被倒在而就擒。关羽亲自给黄忠松绑,黄忠深受感动,向关羽投降。(《三国演义》)

B.黛玉见宝钗向薛姨妈撒娇,不禁伤感落泪。薛姨妈安慰黛玉,同意认她作女儿,还说要向贾母提议把黛玉定给宝玉。(《红楼梦》)

C.梅来到高家避难,与觉新在花园里相遇。两人情不自禁相拥而泣,互诉相思之情,瑞珏看到这一幕,只是默默走开。(《家》)

D.吴荪甫在做公债空头时,受到赵伯韬的极力压制。为了凑齐卖方保证金,他孤注一掷,抵押了自己的工厂和公馆。(《子夜》)

E.欧也妮委托庭长赶往巴黎,为叔父偿清全部债务,从而恢复了叔父的名誉,使夏尔能顺利地与侯爵的女儿结婚。(《欧也妮·葛朗台》)

 

(6分)A.C(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是,黄忠没有就擒,而是被关羽义释;黄忠也没有向关羽投降,而是在刘备亲往他家相请时才投降刘备的。C项错误是,“相拥而泣”应为“相对而泣”;“瑞珏看到这一幕,只是默默走开”属无中生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夜渡江          []柳中庸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注】作者:有的版本写作姚崇。

1)诗歌颈联是如何表现夜渡的?请简要分析。(2分)

2)最后一句的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对字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驷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构陷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

(摘编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      擅恣:专权放肆

B.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穿凿:牵强附会

C.邕陈辞                        谢:辞别

D.士大夫多救之                  矜:同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蔡邕博学多才的一组是(3分)

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设疑以自通                    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邕全心侍奉生病的母亲,七十天不曾睡过安稳觉。和叔父、堂弟共同生活,三代之间不分家产,深得家乡父老敬重。

B.蔡邕因琴技高超被陈留太守举荐,受到皇帝征召,蔡邕不得已启程进京,中途又托病回到家中。

C.司空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强行征召他,蔡邕被迫应征。蔡邕受到董卓礼遇,常借机对董卓匡正补益。

D.董卓被杀后,蔡邕在王允家谈到董卓时不禁叹息,神情上有所流露。王允十分生气,将蔡邕交给廷尉治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庐于冢侧,动静以礼。(3分)

(2)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嗟乎!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4)管弦呕哑,             。(杜牧《阿房宫赋》)

(5)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们总在做着相同的事情,却总想获得不同的结果。

——爱因斯坦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不脱离材料的立意范围,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7分)

在柏拉图看来,理性、意志和欲望。其中理性是人类独有的,因此是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理性追求的是最高的善,其中包含对于具有普遍性的真、善、美的理念的追末,这种追求属于精神追求。基于这种追求之上的幸福,就是理性幸福。欲望则让人能够满足生存需要,使人具有健康的身体作为理性的承载物。,即感性幸福。在和谐的状态下,人处于幸福之境使得欲望的发展不至于湮灭人性意志的作用在于调节理性和欲望真正的幸福,需要三者和谐。幸福被柏拉图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即真正的幸福基于中正公允的社会正义,个人的幸福须得到社会的肯定。

1)材料中画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3分)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