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背绳墨以追曲兮,             。(屈原《离骚》)

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甲: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日光下澈 ③影布石上 ④佁然不动 ⑤俶尔远逝 ⑥往来翕忽 乙:①瀚海阑干百丈冰 ②竞周容以为度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⑤烽火扬州路 ⑥可以横绝峨眉巅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澈、佁、俶、翕、瀚、繁、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8分)

晓行

[]张问陶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诗是怎样以晓行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杨善,字思敬,大兴人。十四年八月扈驾北征。及土木,师溃,善间行得脱。也先将入寇,改左副都御史,与都督王通提督京城守备。寇退,进右都御史,视鸿胪如故。景泰元年,廷臣朝正毕,循故事,相贺于朝房。善独流涕曰: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众愧,为之止。是年夏,也先使至,廷议简四人为正副使,与偕行。景帝命善及侍郎赵荣为使,赍金银书币往。

明日谒也先,亦大有所遗,也先亦喜。善因诘之曰:太上皇帝朝,太师遣贡使必三千人,岁必再赉,金币载途,乃背盟见攻,何也?也先曰:奈何削我马价,予帛多剪裂,前后使人往多不归,又减岁赐?善曰:非削也,太师马岁增,价难继而不忍拒,故微损之。太师自度,价比前孰多也?帛剪裂者,通事为之,事露,诛矣。即太师贡马有劣弱,貂或敝,亦岂太师意耶?且使者多至三四千人,有为盗或犯他法,归恐得罪,故自亡耳,留若奚为?贡使受宴赐,上名或浮其人数,朝廷核实而予之。所减乃虚数,有其人者,固不减也。也先屡称善。善复曰:太师再攻我,屠戮数十万,太师部曲死伤亦不少矣。上天好生,太师好杀,故数有雷警。今还上皇,和好如故,中国金币日至,两国俱乐,不亦美乎?也先曰:敕书何以无奉迎语?善曰:此欲成太师令名,使自为之。若载之敕书,是太师迫于朝命,非太师诚心也也先大喜。其平章昂克问善:何不以重宝来购?善曰:若赍货来,人谓太师图利。今不尔,乃见太师仁义,为好男子,垂史策,颂杨万世。也先笑称善。知院伯毅帖木耳劝也先留使臣,而遣使要上皇复位。也先惧失信,不可,竟许善奉上皇还。时举朝竞奇善功,而景帝以非初遣旨,薄其赏。家京师,治第郭外。园多善果,岁时馈公卿戚里中贵,无不得其欢心。

(节选自《明史·杨善传》)

少补北平诸生.不甚通经术,而性沉敏,能为人策事。善始事中贵人振,后更事中贵人吉祥等,而与石亨比。会景帝病,善伺知亨、吉祥有迎太上皇谋,遂与之合,而发南宫锢。太上皇即位,论善功,封兴济伯。善虽负才辨,以巧取功名,而憸忮多岸谷。其为序班,坐事下狱。庶吉士章朴亦坐事下狱,与相狎,言家有万孝孺集。时方穷治孝孺党。善从借观而密奏之,上遂诛朴,而复善官。   

(节选自王世贞《杨善传》)

[]上皇:指明英宗。憸忮(xiān zhì):奸邪嫉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也先将入寇寇:入侵

B.廷议简四人为正副使简:选拔

C此欲成太师令名令:美好

D而与石亨比比:并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背盟见攻,何也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朝廷核实而予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今不尔,乃见太师仁义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何不以重宝来购王好战,请以战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善不是很精通经学,但性格深沉敏锐,年轻时就能为人谋划事情,后周旋于士大夫与宦官之间左右逢源。

B.杨善出使瓦剌,在与也先交锋时,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最终得以奉迎英宗回国,完成了皇帝交给他的任务。

C.在政治立场上,杨善拥护英宗,与石亨、曹吉祥等人合谋,推翻景帝,使英宗复辟,杨善也因有功而被封赏。

D.杨善虽然富有辩才,但他密告章朴家藏方孝孺文集,致使章朴被杀,自己却复官。从中可以看出其为人阴险。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十四年八月扈驾北征。及土木,师溃,善间行得脱。(3分)

2)非削也,太师马岁增,价难继而不忍拒,故微损之。(4分)

3)若载之敕书,是太师迫于朝命,非太师诚心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地域形象与中国古代边疆的经略

边疆地域形象与早期疆域观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疆域观最初是以华夏中心观夷夏观为基础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考究中国古代的疆域观,不难发现,虽然统治者宣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将海内视为自己当然的统治疆域。其实,统治者在对待疆域方面,既有内外之别,也有远近之分

所谓的内外之别,就是将华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严格区分来开。常以九州范围作为区分内外的标准。最初的内外之分,含有强烈的防范周边少数民族的意识,并逐渐形成了内诸夏,以外夷狄”②的基本准则。

受此影响,中原王朝统治者对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多称为异域绝域殊域殊方等,以作为区分内外的地理标识。如《周书》设有《异域传》一目,观其所指之异域,既有高丽、百济等邻国,也有今我国境内的突厥、吐谷浑、高昌、鄯善等部族。

④“远近之分主要区分的是从统治中心到边疆的空间距离。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之际即有一种将全国王畿以外的土地进行分等的九服制度。对于九服的划分,古人或认为是以远近作为收赋的依据,或认为是用于区分华夏与夷狄。其后在《禹贡》中,也记载了一种五服制度,以王都为中心,以里的距离作为划分标准,依次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虽然九服制也好,五服制也好,都只是时人的一种设想而已,并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其观念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边疆的地域形象,既有客观事实的描述,也有较多的主观想象,甚至故意歪曲的内容。由于农耕文化视域下的传统边疆观,不仅将夷狄排斥在中国之外而且固执地视夷狄分布的边疆区域为化外之地,对夷狄居住的边疆地区进行集体有意识的贬低,经过长期反复的渲染,边疆地区生活穷苦、环境恶劣、人民野蛮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对边疆经略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首先,经略边疆需要大量人才,但内地士子与官僚多不愿意前往,无疑会影响边疆的经略。以华南边疆广西以例。宋代,广西去朝廷远,士夫难以一一到部,官僚统治机构中多有缺额。其次,边疆的地域形象还深刻地影响到边疆地区重要性的认识,是王朝边界变迁的重要因素。在一些统治者眼里,边疆地区乃穷山恶水,属无用之地。汉武帝经略西域,开展大规模屯田,其后民力屈,财用竭,面临严重危机,不得已而罢轮台屯田,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后来西汉放弃了对海南岛,也是基于同样的认识。

中国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各地风俗各异,经济文化发展十分不平衡。由于历史与自然条件的原因,边疆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内地,是客观事实,亦不必讳言。经略边疆,首先是要发展边疆,才能守边固土。历朝有远见的统治者为经略边疆,付出过巨大努力,但多收效于一时。尽管个中原因十分复杂,但缘于心理偏见形成的边疆地域形象的影响,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人们以边疆为穷途劣地,视边疆为畏途,边疆的发展缓慢。时下建设边疆,不仅要大力发展边疆的经济文化事业,更要培植正确、健康的边蹕观,纠正原有的地域偏见,修正人们心目中的边疆形象。显然,这需要各方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摘自《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3期)
1.下列关于边疆地域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边疆的地域形象与早期疆域观密切相关,内外之别”“远近之分的观念是影响边疆地域形象塑造的因索。

B.边疆地域形象虽有主观想象、故意歪曲、有意贬低的成分,但客观事实的描述对经略边疆的消极影响更大。

C.源干心理偏见形成的古代边疆地域形象,严重影响了有远见的统治者对边疆的经略,其努力大多收效于一时。

D.时下我们需要努力培植正确、健康的边疆观,纠正地域偏见,修正边疆形象,推动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先指出边疆地域形象和早期疆域观的关系,然后简析了中国古代疆域观,最后说明统治者对待疆域有内外之别远近之分

B②③④逐层深入,引用历史资料,分别阐释了内外之别远近之分的含意,指出这两种观念对边疆地域形象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C段分析了边疆地域形象中负面内容产生的原困,段承接上文,从两个方面说明它对经略边疆产生的消极作用,并列举历史事实证明。

D段首先指出边疆落后于内地的事实,然后概括了边疆形象对经略边疆的影响,最后呼吁我们要为修正人们心目中的边疆形象作出努力。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统治者以九州范围为标准,以内诸夏,以外夷狄为准则,区分华夏与周边少数民族,养成了强烈的防范周边少数民族的意识。

B.对于商周之际实行的九服制度和《禹贡》中记载的五服制度,古人或认为是以远近作为收赋的依据,或认为是用于区分华夏与夷狄

C.中原统治者多从农耕文化的视角审视边疆,将夷秋排斥在中国之外,视其分布区域为化外之地,体现了农耕文化的优越感。

D.在古代统治者眼里,边疆地区生活穷苦、环境恶劣、人民野,属无用之地,在面临危机时就弃守疆土,造成王朝边界的变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小蚂蚁正在地下爬,有人在它的四周倒了一圈洗衣粉。洗衣粉有着强烈的气味,小蚂蚁每每爬到洗衣粉边上不知什么原因就退了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小蚂蚁累得不能动弹了,还是未爬出那圈洗衣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0~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命题特点。要求:答出三个特点;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少于50字。(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