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经》既是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经》既是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又是一个果蔬飘香的菜园子。《诗经》中的蔬菜种类繁多,水生、陆生、藤本、草本,这些蔬菜的意象,或平铺直叙,或譬喻象征,或托物起兴,抒发先民的意念和情感,表达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诗经》中的蔬菜很多,至少有30种以上,有苍耳、野豌豆、蕨、荠菜、车前草、田字菜、冬葵、香蒲、水芹等等,光是蒿类,就有白蒿、青蒿、蒌蒿、牡蒿等,大多数蔬菜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如苦菜、冬葵、荠菜、水芹、莼菜等等。其余蔬菜味道不甚美。诗经时代采择蔬菜多以野生植物为主,所以一些野菜带有特殊气味,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进食,多作为穷年灾月的救荒本草。《诗经》中也有一些颇有贵族气的蔬菜,如萝卜、芫菁、莲藕、韭菜等,大约在那个时代已经广为种植了。

《诗经》最早出现的是“荇菜”,这是种水生植物,“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关雎”为“风”之始,自古解“诗”者千万,儒生七嘴八舌,都把“荇菜”当成“起兴”的道具,以“荇菜”的流动无方,喻淑女之难求,让这道味美的菜成了陪衬,忽略了本身的食用价值。荇菜今名“杏菜”,又名“金莲儿”,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沉入水中,性近于荷花,花开时常弥覆顷亩,在太阳下泛光如金,黄灼灼小花,一看便惹人喜爱。茎与叶皆柔软滑嫩,加米煮羹,乃江南一道名菜。

川渝一带盛行“烫火锅”,素菜中最受青睐的就是豌豆苗。豌豆苗的祖先是一种唤作“薇”的植物,即野生的豌豆苗。《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忧止。”葱绿的豌豆苗,既是饭桌上美味的食物,又成为寄托相思的精神食粮。去采豌豆苗的过程,做登山运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见自己的心上人,所以《诗经•召南•草虫》有言:“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卷耳作为北方山石上一种伏地而生的植物,采幼苗嫩叶炒熟,滑而少味,而作蔬菜味不甚美,应是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年岁歉收时的救荒食草。采择卷耳的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采采”动词叠加,既充满口语色彩,又音韵极美,采卷耳变成了类似于采花扑蝶一样的审美活动。

水芹是自古食用的一种重要蔬菜,如《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经•小雅•采菽》“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可见诗经时代已经广为种植,后《吕氏春秋》称“云梦之芹”是菜中的极品,现在我国中部南部栽培较多,尤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最。在江苏,水芹还被称为“路路通”,常作为春节期间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

《诗经•周南•芣苢》篇中,妇女采集芣苢(车前草)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古人采其嫩叶及幼苗作菜蔬,是极普遍的救荒本草。此外民间以为食此草可怀孕生子,且可治疗难产,有极强的药用价值,也是朴素的种族繁衍观念的体现。

《诗经》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园子,阅读《诗经》中的句子,仿佛看见阳光下一棵棵蔬菜在园子里随风摇曳。

(高智《<诗经>里的菜园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蔬菜种类繁多,作为诗歌意象,抒发先民的意念和情感,表达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B. 《诗经》中蔬菜至少有30种,如苍耳、野豌豆、蕨、荠菜、车前草等,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

C. 诗经时代采择的蔬菜多为野生植物,一些野菜带有特殊气味,不适合直接进食,多作为穷年灾月的救荒本草。

D. 萝卜、芫菁、莲藕、韭菜等颇有些贵族气的蔬菜也出现在在《诗经》中,但是否已经广为种植尚无定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自古以来的解“诗”者和儒生把“荇菜”当成“起兴”的道具,却忽略了荇菜的食用价值。

B. 荇菜今名“杏菜”,其花金黄惹人喜爱,其茎与叶可成为一道江南名菜的食材。

C. 《诗经·采薇》中的“薇”是野生的豌豆苗,而豌豆苗是川渝一带人吃“烫火锅”时最喜爱的素菜。

D. 生长于北方的苍耳,其味不甚美,所以只能作为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在年岁歉收时救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薇》和《虫草》借“薇”寄托相思,前者是借“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借“采薇”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想念。

B. 《诗经》中有不少关于采择蔬菜的描写,有的采择的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C. 通过《泮水》和《采菽》可以推断,水芹在诗经时代已经广为种植,成为一种重要蔬菜。时至今日,水芹仍有种植。

D. 车前草有极强的药用价值,食用车前草可以帮助女子怀孕生子,且可治疗难产,这是百姓通过实践得出的朴素医学经验。

 

1.B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B项偷换主语,原文是“大多数蔬菜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在凤凰网的一项最新调查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具体的生理意义,它仅仅是一种荣辱观念的具体反映,还暗含了某种社会行为潜规则。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面对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生存,人情法则在不同的情况下的表现也并不相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不以求回报作为“做人情”的第一目的。然而绝大多数情形下,一个人面对同学、单位同事、社会朋友等诸多层面的社会关系,这时其“做人情”的出发点就不会像对亲属那样单纯。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人们在谈论真的时候,往往也谈论美。从理论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看,真与美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美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客观感受在大脑中作出的一种反映

②是人们对于事物感知后一种理性的思考

③真往往指的是一种客观事实

④它是要符合真和善的

⑤美一般是建立在真和善基础之上的

⑥是一种感性的认识

A. ①⑥②⑤④③    B. ①⑤④⑥③②

C. ③②①⑥⑤④    D. ③⑥②①⑤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预料的变化,明星的概念大大泛化。__________________。

①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

②一方面,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

③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了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

④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⑤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

⑥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

A. ⑤①④②⑥③    B. ⑤④⑥②①③

C. ②①⑤④⑥③    D. ④⑥②①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 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