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卢鹤绂: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香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卢鹤绂: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1936年9月,卢鹤绂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会说: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一边讲课,一边还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卢鹤绂预言‚浓厚之能源的‚特殊之用途得到应验。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做了介绍。此文一出,被美国文献和专著广泛采用,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如果卢鹤绂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1958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44项研究进展,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对京剧的痴迷源于年幼时在舞台下的耳濡目染,入门完全是无师自通,唱功、演技都是听来的、看会的。他曾自豪地说,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其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节选自《新民周刊》2014年7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卢鹤绂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他在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基础学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核能方面颇有建树,故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

B. “546培训班”任务结束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如果卢鹤绂不回到复旦大学继续当老师而是也到核弹基地,就不会成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C. 本文引用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的话,介绍卢鹤绂任教的培训班的成员,都从侧面展现了卢鹤绂的人物形象。

D. 卢鹤绂酷爱京剧,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京剧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其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1.C 2.第一段写了卢鹤绂回国时带了大量的研究资料。表现了他学者的身份和爱国精神;在引出了传主的同时,引出下文内容;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首先 卢鹤绂是一位学术精湛的大师,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②他是一个富有情怀的人:他有爱国情怀,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以及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他有淡泊名利的情怀,放弃成为专家的机会,继续从事 教育工作;他有热爱生活的情怀,喜欢京剧,在东剧中体味人生哲学。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基础学科方面成就显著”错,另因果不当;B项,得不出“就不会成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D项,“他不用任何准备 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没有必要抛弃”的内容表述含混。 2.试题分析:首先从内容的角度分析:第一段写了卢鹤绂回国时带了大量的研究资料。表现了他学者的身份和爱国精神;再从结构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引出下文内容;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讲究

孙春平

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庚。

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王玲抢着把苹果一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姐妹的笑声。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有了这般效果。这是老爸早就备下的对女儿考上大学的贺礼。五妹张燕是辽宁铁岭来的,跟赵本山是老乡,故意学着那个笑星的语气对王玲老爸说:“哎哟妈呀王叔,您老可真讲究啊!”众人再大笑,“讲究”从此便成了302室的专用词语,整天挂在了八姐妹的嘴上。

第二个来“讲究”的是三姐吴霞的妈妈,带来了八件针织衫,穿在八姐妹身上都合体不说,而且八件八个颜色,八人一齐走出去,便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效果。吴霞说,妈妈在针织厂当厂长,这点儿讲究,小菜一碟。

年底的时候,二姐李韵的家里来了“钦差”,是爸爸单位的秘书,坐着小轿车,送给大家的礼物是每人一个皮挎包。女孩子挎在肩上,可装化妆品,也可装书本文具,款式新颖却不张扬,做工选料都极精致,只是都是清一色的棕色。但细看,就发现了“讲究”也是非比寻常,原来每只挎包盖面上都压印了一朵花,或腊梅或秋菊等,八花绽放,各不相同。李韵故作不屑,说一定又是年底开什么会了,哼,我爸就会假公济私。

每有家长来,并带来讲究的食品或礼物的时候,默不作声静坐一旁的是七妹赵小穗。别人喊着笑着接礼物,她则总是往后躲,直到最后才羞涩一笑,走上前去。所以,分到她手上的苹果,便只剩了两个标点符号,落到她肩上的挎包则印着扶桑花。有人说扶桑的老家在日本,又叫断头花,那个桑与伤同音,不吉利,便都躲着不拿它。每次,在姐妹们的笑语喧哗中,默声不语的赵小穗总是很快将一杯沏好的热茶送到客人身边,并递上一个热毛巾。平日里,寝室里的热水几乎都是赵小穗打,扫地擦桌也是她干得多,大家对她的勤谨似乎已习以为常。大家还知道她的家在山区乡下,穷,没手机,连电话都很少往家打,便没把她的那一份“讲究”挂在心上。

一学期很快过去,放寒假了。众姐妹兴高采烈再聚一起的时候,已有了春天的气息。那一晚,赵小穗打开旅行袋,在每人床头放了一小塑料袋葵花子,说:“大家尝尝我们家乡的东西,是我妈我爸自己种的,没用一点儿农药和化肥,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

葵花子平常,可赵小穗送给大家的就不平常了,是剥了皮的仁儿。一颗颗那么饱满,那么均匀,熟得正是火候而又没一颗裂碎,满屋里立时溢满别样的焦香。

李韵拈起一颗在眼前看,说:“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时那份情趣,怎么还剥了?是机器剥的吧?”

赵小穗说:“我爸说,大家功课都挺忙,嗑完还要打扫瓜子皮,就一颗颗替大家剥了。不过请放心,每次剥之前,我爸都仔细洗过手,比闹‘非典’时洗手过程都规范严格呢。”

王玲先发出了惊叹:“我的天!每人一袋,足有一斤多,八个人就是十来斤。这可都是仁儿呀,那得剥多少?你爸不干别的活儿啦?”

赵小穗的目光暗下来,低声说:“前年,为采石场排哑炮时,我爸被炸伤了。他出不了屋子了,地里的活儿都是我妈干……”

吴霞问:“大叔伤在哪儿?”

赵小穗说:“两条腿都被炸没了,胳膊……也只剩了一条。”

寝室里一下静下来,姐妹们眼里都噙了泪花。一条胳膊一只手的人啊,蜷在炕上,而且那不是剥,而是捏,一颗,一颗,又一颗……

张燕再没了笑星般的幽默,她哑着嗓子说:“小穗,你不应该让大叔……这么讲究……”

赵小穗喃喃地说:“我给家里写信,讲了咱们寝室的故事。我爸说,别人家的姑娘是爸妈的心肝儿,我家的闺女也是爹娘的宝贝……”

那一夜,爱说爱笑的姐妹们都不再说话,寝室里静静的,久久弥漫着葵花子的焦香。直到夜很深的时候,王玲才在黑暗中说:“我是大姐,提个建议,往后,都别让父母再为咱们讲究了,行吗?”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八包剥了壳的葵花子是小说中最为感人的一个细节,这礼物的实际价值不怎么贵重,但从寄寓父女情的角度来看,却显得最为讲究。

B.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礼物与礼物的对比,也有人物与人物的对比,还有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

C. 小说通过李韵的爸爸让秘书坐着小轿车送皮挎包这一情节,批判了某些政府官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的不正之风,突出了主题。

D. 有字的苹果、鲜艳的针织衫、时髦的皮挎包都很“讲究”,但作者却没有太过细致地描述,这都是为了凸显赵小穗父亲的葵花子作铺垫。

2.小说以“讲究”为题,请结合全文,分析“讲究”的含义及其作用。

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之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60年到中亚勘察了解中国涉外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这就是“丝绸之路”学术概念首现。古代丝绸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开拓于陆地,也发展于海上。西汉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南方的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挽救了17世纪上万名欧洲海员生命的动人故事。

海陆古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

历史文明在今天翻开新世纪的篇章,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郑重提出共建新的国际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30 年到50年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崭新的蓬勃生机。

“一带一路”战略既是历史文明的承传,更是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为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多边合作方案,型塑了中国与世界进行深度战略互动的基本范式。“一带一路”的主旨是冀望与利益相关国家一起解决当前国际性的难题,实现泛欧亚大陆及其沿岸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度的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可以将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互补、互惠、互促。总体上讲,“一带一路”东西牵着发展势头强劲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北美经济圈,形成了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的大格局,建立起了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基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高度评价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做到守望相助,深化战略合作;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风雨同舟,共对安全挑战;勇担责任,加强国际协作。

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为各自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我们热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宗旨,携手合作,共建互助开放的经济文化新体系。

                 (摘编自乌东峰《从“一带一路”文明史迈向新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

B.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先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他经过勘察了解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

C. 《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挽救了上万名海员生命的故事,说明明清时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

D. 古丝绸之路的价值在于,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提出的。

B. “一带一路”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其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几十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崭新的蓬勃生机。

C. “一带一路”有助于实现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解决这些国家的发展难题。

D. “一带一路”战略承传历史文明,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有助于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必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深度战略互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相关国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是新形势下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B. “一带一路”牵着两个经济圈,有助于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从而建立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C. “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国家互补、互惠、互促,为彼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因此,中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

D. 构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习近平从互助、融利、友谊、安全、责任五个方面强调要充实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日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贞元九年,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生病,多次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见到四面八方和出使外族的人,一定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2)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

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书。八年,领军将军。十一年,转右仆射,仍转左仆射。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追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选自《宋书》卷五二,列传十二。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B.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C.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D.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讳是出现在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能直呼其名,也称作君避名讳。

B.在古代常用来丧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有时候也表示官职的平调。

C.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的的平民、百姓。文中桓玄将司马显父子称作司马庶人,毫无贬低之意。

D.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博闻强记,透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

B.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只有谢景仁不去。所以,在此期间谢景仁不被重用,三十岁方为著作佐郎。

C.谢景仁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感动了宋高祖。在平定了京邑,入住石头城之后,宋高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谢景仁不愧为名门之后。

D.义熙五年,宋高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刘毅坚决劝阻高祖。谢景仁支持高祖的主张,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讲景仁是太傅安孙。(5分)

(2)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B.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C.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D.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

B.荫是恩荫之意。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C.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因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D.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为宁海军节度推官。

B.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

D.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5分)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