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6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房...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6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房价的涨幅大大超过金融产品回报率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让金融市场只能望尘莫及

②其实对古人的意趣爱好是没办法强求的,谢灵运求仙访道,陶渊明东篱赏菊,周敦颐独爱莲花,这些人乐山乐水,恰恰给中国的文化带来了不同的气息。

③他是公认的怪才,喜欢独来独往,行踪如天马行空,这次“十一”假期,班上其他同学都去九寨沟旅游,就他不知去了哪里。

④烂诗可以不读,俗曲可以充耳不闻,豆腐渣建筑却逼着你天天直视,事实上,做一个不负责任的建筑师,比当一个没有天分的诗人,罪孽更重。

⑤中国文化推崇慎言敏行,讲究三缄其口,担心祸从口出,鄙夷侃侃而谈。再加上我们的长幼尊卑观念,让我们在许多场合成了沉默的一群。

⑥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日方一些人总把地区和平稳定挂在嘴上,而地区和平稳定真正要实现时,他们反而寝食不安了。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③⑤⑥    D. ②③④

 

A 【解析】试题分析:①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②乐山乐水: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③天马行空: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对象误用。④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⑤侃侃而谈:理直气壮, 不慌不忙地说话。此处望文生义,应用“夸夸其谈”。⑥寝食不安: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蜀道难》中着重表现人行蜀道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重视学校教育和人伦教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一文从正面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论述秦国“致万乘之势”后确立霸主地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是四联八句,也有少数四句或多于八句,但不常见。

B.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出众。诗人将孔巢父比作陈琳,尾联写陈琳是为了表现诗人对孔巢父的思念之情。

C. 颔联“闻道”“更言”两词语言含糊,表明这些消息都是来自传闻。

D. 首联中的“阻”既指相送之人视线为烟波所阻,又指行舟被烟波所阻。

E. 首联写相送,“江城”点明送别的地点,“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

2.本诗颈联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揣旨窥伺①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元祐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翌日,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效,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起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暬御②,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当降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③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①窥伺:暗中查看(有所图谋)。②暬御:左右亲近的小臣。③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

B.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

C.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

D.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 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C. 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 “晦,农历每月月初。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关于礼制的见解多年后仍然受到肯定。

B. 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太皇太后认为韩在诬陷范,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延期举行。

C. 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谏官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D. 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滞于馆下,又多揣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错  放

三石

“二狗被警察抓走了!”

村里人奔走相告,大家极兴奋,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争先恐后地数落这些年来二狗的种种劣行。

张三说:“这狗日的,去年冬天,他带着几个人到我酒店里喝酒,酒足饭饱,钱一分不付,还耍酒疯,将我的腿都打折了。到现在还没好利索,走路还不便呢。”说罢,张三还一瘸一拐走了几步给大家看。

李四说:“就上月,二狗在村头调戏邻村过路的一闺女,我看人家闺女吓哭了,就上前劝二狗两句。这二狗,正正反反地扇了我十几个耳光,牙都给打落了好几颗。”说罢,李四还张嘴给大家看。

王五说:“今年春上,有一天中午,二狗翻墙到我家偷东西,恰巧被我给撞见了,他不但不跑,还耍横,操起我家的菜刀劈了我两刀。喏,疤还在这里呢。”说罢,王五把袖子捋起,露出胳膊上两条赤色的伤疤给大家看。

夜里,不过年不过节的,村里好些人家都放了炮仗。

别看二狗平日在村子里横行霸道,进了号子就成了酱黄瓜,竹筒倒豆子,把几年来造的孽干的坏事,一五一十地都招了,其中便包括打折张三的腿、扇落李四的牙、偷盗不成刀伤王五的事情。

警察便到村里来调查核实。

找到张三,张三却说:“二狗倒是隔三差五地会来我酒店里喝酒,可都是村里人,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喝酒不付钱呢?”至于腿是如何折的,张三解释说:“那是上山砍树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折的。”

找到李四,李四也说:“没有的事,二狗这人,虽然说不正经,可也不至于光天化日之下行不轨之事,没这胆量。”至于牙是如何脱落的,李四解释说:“唉,没办法,年纪大了,牙都掉得差不多了。”

找到了王五,王五更是一脸迷惑:“哪有这事?二狗在村里霸道不假,可借他个胆,他也不敢跟我耍横。你们打听打听,方圆几十里地,谁敢动我王五一根毫毛!”至于胳膊上的伤疤,王五笑着解释说:“这怎么会是刀疤?这是我当年做篾匠时,被毛竹片划伤的,已经好些年了。”

警察还找了些人,但这些人都跟张三李四王五说的一样。

二狗被关了不到一个礼拜,便被放了出来。

于是,村里人又经常看见二狗趾高气扬走街串巷,就有人悄悄发泄对警察的不满来。

张三说:“警察有个鸟用,二狗干的坏事多如牛毛,竟然查不出来,我看只配回家给老婆洗裤头。”

李四说:“据说警察在村里办案的吃喝费用都是二狗家给开支的,这样能查出案子来才怪呢!”

王五说:“二狗有人,他表舅的女婿的姑父的一个同学,在公安局当科长。你们说,有这关系,能不放人吗?”

不过,大家也就背后发发牢骚,对二狗却是不敢造次,老远看见二狗,就躲。躲不掉的,就低声下气跟二狗打招呼。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篇幅短小,巧设悬念,环环相扣,总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颇具匠心。

B. 警察到村里来调查核实,张三李四王五以及村里的一些人都没有说实话,主要是想突出他们对二狗的畏惧以及善良的本性。

C. 二狗被警察抓走,村里人奔走相告,极其兴奋,争先恐后地数落这些年来二狗的种种劣行,说明村里人内心多年的压抑得以宣泄,抓住机会落井下石。

D.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简练,而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中二狗缘何得以“错放”,请简要分析。对此,你有什么启示?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报道之就业篇

编者按:民生发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对老百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埋头苦干,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深化改革,稳步向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民生改善,人民更有获得感。回首这4年多,我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民生账单”? 横跨这一时间轴,解读历年来的民生“硬”数据,以就业小窗口,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

提气!连续4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

国务院日前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显示,以就业和社保为代表的各项民生指标全面完成:1310万,1322万,1312万,1314万……这是我国2013年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1300万,每年都超过目标300万。

对于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据估算,中国5年来新增约6400万就业人口,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

就业好于预期,饭碗就有了保障。北京一家西餐厅的厨师陈向,6年前离开河南老家外出务工,边干边学,如今月薪超过5000元,“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学到了手艺。”他表示,“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好。”

凝心!795万,稳住就业底盘靠他们

每到就业季,就常听到高校毕业生这样感叹——“找份好工作,真难!”

据教育部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为795万。回顾过往3年,分别新增22万、16万、30万,逐年增长依然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的主旋律。

毕业季求职是场马拉松,一边是依然不可盲目乐观的经济和就业环境,一边是持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如何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许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将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做了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规划》明确,要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除高校毕业生外,农村劳动力、困难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安置工作也被摆在了突出位置。据统计,2016年去产能过程中安置职工72.6万人,今年大约还需安置职工50万人。

聚力!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刷新速度和颜值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比上年增加85万人。

“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习近平强调“首创精神”一词。

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力,为就业市场创造全新就业岗位。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2017年乃至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方向。                                    

(李警锐 张琪昭)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闻从三个方面对当下中国突出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报道,而且认为可以通过“就业”小窗口来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

B. 中国5年来新增就业人口约6400万,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特别是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比去年还多了100万人。

C. 牵牛要牵牛鼻子。稳住就业底盘要靠795万高校毕业生,只有解决好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就业,才是抓住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D. 文章从三个方面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并且暗示读者,国人将来的就业状况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2.“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结合文本材料,谈谈你对“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这一问题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