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春芳,字子实,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举进...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春芳,字子实,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举进士第一,除修撰。简入西苑撰青词,大被帝眷,与侍读严讷超擢翰林学士。寻迁太常少卿,拜礼部右侍郎,俱兼学士,直西苑如故。佐理部事,进左侍郎,转吏部,代讷为礼部尚书。时宗室蕃衍,岁禄苦不继。春芳考故事,为书上之。诸吉凶大礼及岁时给赐,皆严为之制。帝嘉之,赐名《宗藩条例》。寻加太子太保。四十四年,命兼武英殿大学士,与讷并参机务。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春芳自学士至柄政,凡六迁,未尝一由廷推。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居政府持论平,不事操切,时人比之李时;其才力不及也,而廉洁过之。时徐阶为首辅,得君甚。春芳每事必推阶,阶亦雅重之。隆庆元年春,有诏修翔凤楼,春芳曰:“上新即位,而遽兴土木,可乎?”事遂止。齐康之劾徐阶也,语侵春芳。春芳疏辨求去,帝慰留之。及代阶为首辅,益务以安静,称帝意。时同列者陈以勤、张居正。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春芳愕然,三疏乞休,帝不允。既而赵贞吉入代以勤,刚而负气。及高拱再入直,凌春芳出其上,春芳不能与争,谨自饬而已。俺答款塞求封,春芳偕拱、居正即帝前决之。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时春芳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度拱辈终不容己,两疏请归养,不允。南京给事中王祯希拱意,疏诋之,春芳求去益力。赐敕乘传,遣官护行,有司给夫廪如故事。阅一岁,拱复为居正所挤,几不免。而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父母殁数年乃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八十一》,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芳恭慎,不以势            凌:欺压

B. 齐康之劾徐阶也,语春芳      侵:攻击,侵犯

C. 益务以安静,帝意          称:赞扬

D. 南京给事中王祯拱意              希:迎合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B.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C.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D.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春芳才华出众,受皇上厚爱。。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皇上爱惜其才,他从翰林学士到主掌大权,六次升迁,都非大臣推举,皆由皇上特旨任命。

B. 李春芳敢于上书,勇于除弊。他主张改革礼制,其方案被皇上赐名《宗藩条例》以示嘉奖;隆庆元年,皇上下诏修造翔凤楼,李春芳认为不宜,修楼一事就这样停止了。

C. 李春芳为人谦恭,做事谨慎。在任职期间,论议平正,不说偏激的话;当时徐阶得皇帝信任做了首辅,李春芳遇事必推崇徐阶,徐阶也很看重他。

D. 李春芳为人看透朝政,多次请归。因张居正自恃才气,李春芳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上不允许;给事中王祯上书诋毁李春芳,皇上误信,免去李春芳的官职俸禄。

4.翻译: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

5.翻译: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

 

1.C 2.A 3.D 4.世宗很宠爱身边值勤的大臣们,他们的升迁任命都出自皇帝的诏书。 5.以勤端庄谨慎,而居正自恃才气,欺凌他人, 眼睛里好像没春芳这个人。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推断和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含义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本题C项,“称”应为“符合,相当”。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最重要的是要从语意相对独立完整的角度来断句,这样就要关注句子中的名词或代词,因为名词或代词在句中能做主琼中或宾语。本句的意思是:正逢赵贞吉被高拱逐出朝廷,高拱气焰嚣张之际,又与徐阶重修旧怨。春芳为徐阶从容辩护,高拱更加不高兴。据此本句可断开为: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活  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也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很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有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退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本文展开故事的方式非常巧妙。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老人在树下休息时,向作者讲述了自己,老人歇够了,故事也随即终止,行文流畅自然。[来源:学 优高考网

B. 福贵买牛时,在新丰市场碰上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正是老牛的眼泪和伤心换来了福贵的同情,才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C. 福贵掏钱买牛时,作者重点刻画了赤膊男人和周围人的哄笑,他们的言行与神态侧面烘托了老人行为的不可理解与他这次买卖的不划算。

D. 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点出了老人在乡间生活的环境,增添了小说的意味,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和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

E. 本文通过老人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他年少时的风光与落魄、与老牛的相遇及相依。老人的经历虽坎坷,但全文基调并不悲凉。

2.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3.本文主人公福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描写的对象是“老人和牛”,作者为什么以“活着”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 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 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 “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曾在长安困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B. 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C. 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D. 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    )

A. 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 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 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C. 《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D. 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 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干杯”。

C. 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D. 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文化另一种晦涩委婉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发生后,马云没有捐款,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言辞激烈,谩骂马云的道德水平低下,与其地位身份不符,形成“逼捐”态势。

针对这一事件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马云作为顶级富豪和公众人物,行为应该成为各界的表率,马云不捐实在不妥,“逼捐”有理;其二,捐与不捐,完全是个人行为,马云有捐或不捐的权利,也有自主决定以何种方式参与社会公益的权利。

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观点明确,文体明确,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念高危,_____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5)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节选)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1.下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公寤生        寤生:脚先出来,难产

B. 为之请制        制:制度,礼节

C. 大叔完聚        完:修治城廓

D. 大叔出奔共        奔:逃跑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制,严邑也,虢叔死。       用亡郑以陪邻

B. 之请制                     廉颇赵将

C. 命子封车二百乘伐京         勇气闻于诸侯

D. 若弗与请除之               既得志,纵情以傲物

3.下列对于文中有关词语和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武公是郑桓公的儿子,武姜是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B. 本文塑造人物个性鲜明。郑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义”。

C. 作者紧紧抓住以郑庄公为一方,以姜氏、共叔段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这一线索,围绕争夺权利这一焦点安排叙事线索。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交代人物和矛盾的起因。

D. “伐”指的是公开宣战,有时还有伴有礼乐,古汉语表示“宣战”的字词还有“侵”“征”“袭”,“征”是天子随从作战,一般指的是正义的战争。

4.用“/”给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