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祭祖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民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祭祖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最初,人们对于梦和死亡现象非常困惑,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于是人类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并认为,灵魂是独立的,会在人睡觉或出神时离开身体,当人死了就会永远离开身体。亡人的肉身会腐烂消失,但灵魂一直存在。应如何对待这些神秘且不死的灵魂呢?人们的选择是举行祭祀。

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如”“”“等。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祈福求吉而举行的。在殷人的头脑中,祖先是令人恐惧的死者,这些人经常制造各种灾祸。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们定期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栖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祈求祝福。这和《说文解字》对的解释相符合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商时期的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增加了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礼记·王制》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通过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了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周代创制的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

到了汉代,汉儒将孝道思想和祭祖礼仪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自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成为汉王朝治国的重要思想根基。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为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同时,汉代统治者将孝道推广到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各个层面,并形成了以家族伦理为核心,逐步向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扩展的孝文化。

汉代以后,祭祖礼仪追寻着以孝为核心的价值取向,长期活跃在人们的节日礼仪生活中。但在传统社会,礼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根据礼不下庶人的古礼规定,庶民长期被排斥在国家礼仪制度之外。在祭祖礼仪方面,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当时受科举制度推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士庶阶层的界限被打破,祭祖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朱熹《家礼》的出现,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家礼》是朱熹编写的冠、婚、丧、祭四礼指南。朱熹考虑到人们举行祭礼时可能遇到的诸多难处,认为不用构泥于繁琐的礼仪要求。为了保证可操作性,朱熹对传统祭礼进行了提炼,按照祭祀时间、地点、人物、器物、仪节五个主要方面制定了祭礼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宋明以来中国人举行祭祖礼仪的标准范式。

自《祭祖礼仪的文化传统》,作者邵凤丽

1.下列关于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梦和死亡现象的困惑促使人们去思考,于是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出于对灵魂的敬畏,人们举行了祭祀活动,这是祭祖的源头。

B商王朝祭祖的口的是祈福求吉,其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而周代的祭祖则含有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

C到了汉代,祭祖礼仪和孝道思想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完善了相关理论,对祭祖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D宋代是祭祖仪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是不同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祭祖的权利,二是形成了祭礼的基本模式。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对的解释是用手持肉,献给神灵。商朝人举行祭祀活动时的的含义和这个解释一致。

B在周代,宗庙设置体现了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之间的宗法关系,因为就社会结构而言,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

C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多种方式弘扬孝文化,其口的是巩固国家政治统治。

D朱熹《家礼》的出现对中国祭祖礼仪的发展意义深远,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重要而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举行祭祖礼仪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B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我国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等是当时的祭祀性文字。

C在周代,人们的社会等级不同,其所拥有的庙数也不相同,如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三庙,士有一庙。

D很长一段时间,祭祖礼仪是贵族的特权,庶民不能进行祭祖,这是因为礼在当时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

 

1.D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错,“不同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祭祖的权利”的原因是“当时受科举制度推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士庶阶层的界限被打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最近,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在登顶珠峰的过程中,先搭乘直升机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飞到海拔6400米的二号营地,再攀登到8800米以上的珠峰峰顶。此举打破了历来攀登珠峰的传统: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顶。尽管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它早已在登山界达成了共识,也是评判登山者是否登顶成功的首要标准。王静在接受采访时表明,当时选择乘直升机是因为该路段因冰崩已被封闭,无法穿越。此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王静没有遵照标准登顶,不能算作登顶成功,并觉得此举亵渎了体育精神;有人认为,王静在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的前提下选择搭乘直升机,算是一种变通的方法,最终达成了目标,值得肯定;还有人认为,如果把攀登珠峰当作一种人生体验,王静的做法无可厚非……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⑤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①  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②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  ③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④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⑤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在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⑥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

其实这

确定

所以

/

B

这其实

/

认为

因为

即使

C

实际上

/

可能

就是

D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为了缓和人口迅速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有必要延迟退休.然而,谁都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实施。

C. 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这意味着每年煤的消耗量将减少1亿吨。

D. 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 ②⑤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渔鼓

刘绍英

芦苇砍倒后,长哥把丝网一条条收进了船舱,又从舱底翻出用布兜裹着的渔鼓,就上了岸。

渔鼓自是好材料做成,鼓筒溜溜的光滑,竹纹清晰,看得出来,夏天的时候已经喂过桐油了。上端系了 一块红绸布,好似姑娘辫子上的红绸结。下端绷上了蟒皮,用手拍上几下,那梆梆的声音浑厚經锵,便会直往心里钻去。

渔鼓是长哥父亲留下的。每到芦苇欲倒后,父亲就会与长哥背着布兜,抱着渔鼓,沿澧水河挨家挨户地送吉祥。父亲的声音浑然低沉,有了些苍凉,长哥的声音清脆高亢,透着年轻,鼓声打出的节奏则沉闷敦厚,似八月隐雷。这时,农闲下来的乡亲,渔鼓打到哪,他们就 会跟到哪。走过整个村子,送给各家的唱词都各不相同。回来的时候,糯米糍粑、绿豆皮、米 泡芝麻糖之类的,就会装满布兜。更有些小把戏,好奇地偶尔伸出手去摸一把渔鼓,便一路 跟着父子俩,直到父子俩上了船,他们才怏怏地转去。每到这个季节,乡亲们似乎伸长脖子 等着父子来,一年上头,家家图个吉利热闹。父亲死后,长哥就没再一个人上岸打渔鼓。

长哥翻过了堤坡,就走进了堤坡下的村子。 

村子里很安静。有几只鸡在路边悠闲地抓着草堆。长哥走到第一户人家的门前愣住了,门上了销。长哥记得这家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姑娘红唇白齿,长得好看。每次父亲与长哥 来,她都会给父子俩泡上一杯茶,茶递到长哥手里,姑娘就会说:“喝茶润嗓哩! ”长哥看她, 她就红了脸,头一低,进到里屋去了。等到长哥渔鼓的声音响起,她又会从房里出来站到旁 边很认真地听。记得那年回到船上,长哥晚上就做了个梦,梦里自己娶了这个姑娘。

长哥有些沮丧,拿渔鼓的手很自然地垂了下来。

长哥走到第二家去,刚到院门口,一条黑狗冲了出来,对着长哥狂吠,吓得长哥手里的 渔鼓差点掉到地上。

“谁来了? ”院里一个气力不足的声音。

“我,打渔鼓的。”长哥忙回答,还是抬起腿进了院门。狗伸着红舌头,望着长哥已不再吠。

长哥看见了一个老人衷着床被子躺在藤椅上,在屋檐下晒太阳。太阳正照在老人的脸 上,那脸便有些生动。长哥走到老人的跟前,老人眯着眼,看着长哥的渔鼓咧嘴就笑了 :“哦,打渔鼓的呀。我耳朵背,听不见。儿子到乡政府去了。”

长哥点了点头,心里明白,家里没有其他人,老人耳朵又听不见,这渔鼓要打给谁听呢? 长哥还记起,这是村主任家。平常这个日子,村主任家是最热闹的了。

长哥向老人告辞,抬头看一眼明晃晃,却有些寒冷的日头,就走出了院门。

长哥想: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呢?这样想着,脚步却没有停止,又走到了第三家。这家很热闹,堂屋里有十来个人在看电视。电视的声音特别响亮。长哥把渔鼓拍了两 下,声音沉闷低回。没有一个人回头。长哥把渔鼓又拍了两下,这次的声音有了些激越。两声渔鼓响过,长哥自顾自地唱了起来。屋里的人这才齐刷刷地转头。一大嫂从椅子上站了起 来,走到长哥跟前说打渔鼓的,等我们把这集电视剧看完。 ”

长哥看见,那些转过来的头,马上又转向了电视机。

长哥说:“我到其他人家去了再来吧。”

大嫂说你不要去了,村里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看着长哥满脸的疑问,大嫂继续说:“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弱病残留着看家。”说着,给长哥拉了把椅子,便不再理长哥,眼睛又盯向了电视。

长哥依照大嫂的招呼坐下了。坐下的长哥没有看电视,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渔鼓上端的红绸布已经很旧了,那还是爹在的时候,在镇上用两斤鱼换的。

坐了一会儿,电视插播广告,那些头扭了过来。有几个半大的孩子起身围住了长哥打 渔鼓的,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

“唱两只蝴蝶。”

“唱老鼠爱大米。”

长哥起身。这些前几年还流鼻涕的小把戏,像野地里的蒿草,窜高了。

长哥歉意地说:“我不会唱流行歌,我打渔鼓就送吉祥,说水浒,说好汉故事。”说完,长哥就把渔鼓敲了两下,和着节奏,用他逐渐低沉浑然的声音唱了起来:“ 一送恭喜二送财,三送……”

这时,广告已插播完毕,那些头又都扭向了电视机,不知谁把音量开大了一些,渔鼓的敦厚的梆梆声和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也听不见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颇有诗意地写长哥那年做了一个梦,梦里自己娶了那个长得好看的姑娘,表明长哥是个想入非非的民间艺人。

B. 作者善于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以形写神,如“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就写出了长哥当时的紧张、感动。

C. “村子里很安静。有几只鸡在路边悠闲地扒着草堆”的环境描写,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冷清、自在,与下文“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弱病残留着看家”相呼应。

D. “小把戏”喜欢听的是流行歌曲,对渔鼓不感兴趣了。说明渔鼓是一种髙雅艺术,曲高和寡,不是普通人能够欣赏的。

2.小说两次写到长哥说唱时的声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