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普遍智力是施诸一切对象都灵验的,像一把同时可以打开许...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普遍智力是施诸一切对象都灵验的,像一把同时可以打开许多种锁的钥匙;特殊智力是施诸某一种特殊对象才灵验的,像一把只能打开一种锁的钥匙。比如说,一个人的普遍智力高,无论读书、处事或作战、经商,都比低能人要强;可是读书、处事、作战、经商各需要一种特殊智力。尽管一个人件件都行,如果他的特殊智力在经商,他在经商方面的成就必比做其他事业都强。对于某一项有特殊智力,我们通常说,那一项为“性之所近”。一个人如果要专门做文学家就非性近于文学不可。如果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成功的固然并非绝对没有,究竟是用违其才;不成功的却居多数,那就是精力的浪费了。世间有许多人走错门路,性不近于文学而强作文学家,耽误了他们在别方面可以有为的才力,实在很可惜。“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对于这种人确是一个很好的当头棒。

①但是这句话终有语病。天生的资禀只是潜能,要潜能现为事实,不能不假人力造作。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禀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实;但是种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实的,因为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树,开花结实,有一大半要靠人力,不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资禀能否实现于学问事功的成就,也是如此。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②比如说李白、杜甫对于诗不能说是无天才,可是读过他们的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李白在人生哲学方面有道家的底子,在文学方面从《诗经》《楚辞》直到齐梁体诗,他没有不费苦心模拟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世所共知。他自述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西方大诗人像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诸人,也没有一个不是修养出来的。莎士比亚是一般人公评为天才多于学问的,但是谁能测量他的学问的浅深?医生说,只有医生才能写出他的某一幕;律师说,只有学过法律的人才能了解他的某一剧的术语。你说他没有下功夫研究过医学、法学等等?我们都惊讶他的成熟作品的伟大,却忘记他的大半生精力都费在改编前人的剧本,在其中讨诀窍。这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完全是“天生的”而不经“造作”的诗人在历史上却无先例。

(节选自朱光潜《资禀与修养》)

1.根据文意,回答“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的意思。

2.阅读第一段,融会贯通,概括本段的意思。

3.作者说“但是这句话终有语病”,其理由是什么?

4.第2段中句②如果改为“读过李白、杜甫的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就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为什么?

5.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三项是(    )

A. 普遍智力对一切对象都灵验,因此普遍智力比特殊智力更重要。

B. 假如某人在文学方面有特殊智力,我们就说文学是某人“性之所近”。

C. “性不相近”而要从事文学创作,也有可能成功,这是把天生的资禀这种潜能现为事实了。

D. 作者举李白、杜甫为例,是说明“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的道理。

E. 一般人只看到莎士比亚成熟作品的伟大,却不知道他只习惯于在别人作品中讨诀窍。

 

1.诗人的特殊智力是先天的资禀,不是靠后天造就。 2.特殊智力对于成材非常重要,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大多要失败。 3.天生资禀只是潜能,要变为事实,还得靠后天培养。 4.不能像原句那样强调有特优资禀的人也要下工夫修养的意思。 5.ACE 【解析】 1.试题分析:本文段的问题大多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对题干中的语句的理解,学生可以在自己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答案。 2.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3.试题分析:本文段的问题大多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对题干中的语句的理解,学生可以在自己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答案。 4.试题分析:本文段的问题大多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对题干中的语句的理解,学生可以在自己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答案。 5.试题分析:A“因此普遍智力比特殊智力更重要”错误;C“这是把天生的资禀这种潜能现为事实了”错误,E“却不知道他只习惯于在别人作品中讨诀窍”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一是: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既粗糙又不准确,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1.同外国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句中,“新境界”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第一部分作答。

3.从文学作品的最初功用来看,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作者举《三国演义》为例,是为了证明什么?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韩愈《师说》)

④嗟乎!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应用会话要求能根据对象恰当地使用语言,能根据场合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有礼节有分寸的话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人家的东西很好但太贵,不想买,而人家依然热情地给你推销,你可以委婉地对卖东西的说:

(2)一陌生人说话绝对片面,观点言辞偏激,还征询你的看法,你应该这样对他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③既见复关,载笑载言。____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诗经·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用“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