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扑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⑴作者在谈到徐老师的教学特点时,说起徐老师介绍作者的方式,“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种介绍方式是不是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

⑵“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这里“虚泡囊肿的地方”指的是什么?“筋骨”又是指什么?

⑶作者说“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这一句中的“一点点”和“一点”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1)不是。徐老师这样介绍主要是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使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更感兴趣。 (2)“虚泡囊肿的地方”指的是文中可有可无甚至是毫无用处的废话;“筋骨”指的是文章的精要之言、精辟之语。 (3)不能删。因为这句话是在评价作者自己的文章,用“一点点”和“一点”是作者的一种谦虚的表现。 【解析】试题分析:(1)老师并没有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仅仅是想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亲近感,对语文学科更感兴趣罢了;(2)两个短语的意思分别是指文章中可有可无或者没有用处的语言以及文章的精要、精辟之言;(3)这两个短语是不能删的,这是作者的谦虚的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寻声暗问弹者谁,        。移船相近邀相见,         

(白居易《琵琶行》)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

(3)子曰:“        ,如礼何?        ,如乐何?” 

(《论语》)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古之圣人,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韩愈《师说》)

(2)六王毕,四海一。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杜牧《阿房宫赋》)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陆游《书愤》)

(4)千古江山,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熟语释义

惟妙惟肖:____。

神游八表:____。

 

查看答案

梁实秋散文代表作____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1970年完成____的翻译。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____。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查看答案

梁实秋(1902-1987),现代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____,笔名秋郎。____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____,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____,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