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滴眼泪微不足道,但一滴眼泪中的人性的光辉却光芒...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滴眼泪微不足道,但一滴眼泪中的人性的光辉却光芒四射。

一滴眼泪折射出了人性的善与恶,折射出了人性的美与丑,更折射出了人性的真与假。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世界。 ——题记 曾经,我一度认为眼泪是弱者的表现,因此我几乎不在别人面前流泪,有时即使只有一个人,也不要让眼泪流出眼眶。 眼泪,一种充满殇愁的无色液体,它不像医院里的消毒药水有着使人皱眉的气味儿,没有气味儿,却充斥着悲伤,让人只觉心酸。 眼泪,是感情宣泄的产物,或快乐,或悲伤,可总让人手足无措,让人压抑,我是打心眼儿里不喜欢。 眼泪,是人性的体现。这一点我想是不可否认的,我相信一个有泪水的人,即使虚假,让人讨厌,他心中依然有一丝未被泯灭的人性,那就该是善良吧。 在读《巴黎圣母院》时,伽西莫多行刑时的那一幕,简直如噩梦般让人厌恶,群众的冷漠、幸灾乐祸、无同情心,真是让人失望。哦,不!根本就是让人愤怒!但是群众的咒骂、讥讽,让伽西莫多不屑一顾,丝毫没有因为这些辱骂而流下一滴委屈的泪水。即使孚罗洛的忘恩负义,也没有使他流泪。但就在伽西莫多要水喝时,爱斯梅拉达,这个曾经被他绑架过的女孩儿,却以德报怨,为他递上一壶甘甜的水。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这个看似如怪物般丑陋、冷血的伽西莫多竟流下了他人生的第一滴眼泪,一滴眼泪唤起了人性的光彩。这滴泪既悲伤,又喜悦。爱斯梅拉达的善举触及了伽西莫多心灵深处的那一抹善良,唤醒了人性中的良知。 中国的一位诗人艾青在诗里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正是在那个年代里对祖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的知识分子们最真实的人性情感的流露。眼泪,似乎是弱者的标志,但更是人性美的体现,落泪,那不是懦弱,是善良中最璀璨的一粒明珠。 有人,有生活,便避免不了眼泪,或爱,或恨,或悲,或喜。眼泪,亦是人性的体现。这百感交集的泪水,正是我们播撒人性收获的果实。 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天堂,同样,一滴眼泪中也能折射出人性的五彩光芒。 【解析】试题分析:两则材料都涉及“泪”与“人性”,所以写作时不可离开这两点。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人性”。“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人性善恶论也就限定了人性的一个伦理范畴。“人性”的人文内涵比较抽象而又极为丰富复杂,大致涉及真和假、美和丑、善和恶三对矛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仔细欣赏著名作家张洁画的一幅油画,然后描绘画中豹子的外形和精神气质,以及让你产生的审美想象。要求:语言简洁,有文采,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周萍:(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理由合理、充分;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勋绩

[西班牙]狄森塔

①骄阳似火,无情地烤灼着宽阔的马路——卡斯蒂利亚的一条官道。在这条道上,行人要想在路边找株小树来乘乘凉,或者找条小溪来解解渴,那是枉费气力。只是偶尔有一群小鹌鹑从割过的庄稼地里振翅飞起,扬起一团灰尘;大鹌鹑叫得很响,在空中一翻就不见了,而灰尘仿佛被阳光照穿了似的,像金雨一般落到路上。在八月闷热的傍晚,杳无人迹的马路和茫茫无际的田野显得格外荒凉。

②一小队穷苦的行人在缓缓地行进着。这一小队行人的成员是一个女人、三个孩子和一头毛驴。那个女人嘴巴似张非张,喘着大气,她衣衫褴褛,满身灰尘,光着脚,抱着一个吃奶的婴儿。这个可怜的女人只有一双动人的乌黑的眼睛透露出往日的风韵;这双眼睛此刻正充满着爱,凝视着儿子那张黑黝黝的小脸。跟在那个女人后面有气无力地走着的,是一头皮包骨的老毛驴,两只耳朵耷拉着,尾巴没精打采地拖着,满身是污泥和杂草。搭在驴背上的两只筐里,在破布堆上,躺着两个孩子。他们彼此迥然不同!小的脸色红润,头往后仰着,睡得很香,在睡梦中不知笑什么;大的五岁光景,发着烧,在那不舒服的床上翻来翻去,常常痛苦得嘴唇歪斜,睁着大而红肿的眼睛紧盯着母亲。她们是什么人呢?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带着一个生病的孩子走在这杳无人迹的、被无情的太阳晒得火烫的大道上呢?她们是什么人呢?是一家无依无靠的吉卜赛人,她们在欧洲到处流浪,沿途乞食。从哪儿来的?是从最近的一个村子里来的,这个不幸的女人不敢在那个村子里歇一下脚,甚至也不敢舀一罐水,因为农民们吓唬说,如果她不立即离开他们的村子,他们就要把她这个女乞丐、巫婆、吉卜赛女人痛打一顿。因此她没有讨到一块面包,没有弄到一滴水,就带着生病的孩子走了。这会儿她转过身来,打老远又伤心又气愤地望着那清晰地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灰色钟楼。

③那个生病的孩子,吃力地支起身子,把手伸向那个女人,轻轻地唤道:“妈妈……”那个吉卜赛女人浑身抖了一下,向孩子扑过去。“怎么了,亲爱的?”她低声说道,把吃奶的婴儿放在睡着的哥哥身旁,用双手搂住病孩的脖子。“水!给我喝吧!我很想喝……这儿在火烧。”孩子用小手指指自己难受地挺起的胸部。“水?”母亲惊恐地重复说了一遍,“我到哪儿去弄呢,孩子?”“喝,”孩子又要求道,“我想喝……”他那干裂的嘴唇不由自主地微微张开,而在凝视着母亲的目光中含着那么多的失望和忧愁,使得她脸色发白,失声大哭。她的儿子,她的亲骨肉,在向她祈求他生死攸关的援助,而她却无能为力。她眼巴巴地朝瓦罐看了又看:瓦罐里空空如也。她瞧了瞧天空,天空里一小片云彩也没有;又急切地望望像荒漠一般的大路、田野、草地、平原,一直到天边都看不到一条小溪,也看不到一口水井。正在遭灾受难的土地好像露出了它那干得变了样的嘴巴,对那个吉卜赛女人说道:“给你儿子喝的水?这儿给谁喝的水也没有。让大家都跟我一样渴死吧。”母亲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发狂似的反复说着:“一滴没有,我一滴也没有……我到哪儿去给你弄到水呢,孩子?”可怜的母亲!在这种荒野里只有一个水源——那就是满含泪水的眼睛。

④吉卜赛女人蓦然满怀希望地露出了笑容:在不远的地方她看到了一所修路工的茅屋。窗子和门都关着,那个年轻的妇人奔到门前,疯狂地用拳头把门擂得砰砰直响,可是白敲,没有人答应。她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没有力气敲,也没有力气喊了,步履艰难地沿着墙走去,拐过屋角,意外地看到地上满满的一钵子水,真是又惊又喜。她又看了一次,高兴得喘不过气来。她没有发觉有一只很大的牧羊狗正走近那个钵子。狗毛倒竖,龇牙咧嘴,眼睛里露出凶光。它一见女人,就发出呜呜的叫声。她抬头一看,猜到狗的意图,就扑上前去,与狗同时来到钵子跟前。在一刹那间,他们都愣住了,敌对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个女人已经把手伸过去,可是牧羊狗抢在她前头一跳,趴在钵子上面,恶狠狠地露出牙齿。她根本没有想到退缩:她准备把水争夺过来。“嘿,你也想!”她恨恨地嚷道,“瞧着吧,你得不到水的!”她朝着狗脸上打去。狗一下子站立起来,咬住她的肩膀,把她弄翻在地。她又怒又痛,禁不住叫了一声,可她没有惊慌,也没有退缩;她抓住敌人的喉咙,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狠命地握紧了。狗牙齿咬得愈来愈深了,可吉卜赛女人使出浑身力气,紧紧地卡住它的喉咙。这场搏斗时间很短促,没有声音,却很可怕:两个敌人在地上翻滚,极力要战胜对方。可就在这时狗呜呜叫着松开了牙齿,身子软了,倒在吉卜赛女人身旁。吉卜赛女人放开了手指。她脸色苍白,气喘吁吁,从地上爬了起来。她身上的衣服一块块地掉了下来,裸露的胸部和肩膀上很深的伤口裂了开来。她并没有感到痛,踢开敌人的尸体,拿起夺得的钵子,就向儿子奔去。她没有理会肩膀上流下来的鲜血,把水凑近生病孩子的嘴巴,又亲切又温柔地笑着说道:“喝吧,孩子,喝吧!亲爱的!”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作品以要水、找水、得水为叙述主线,塑造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反映吉普赛人悲惨的流浪生活,目的是表达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B. 首段的环境描写,描绘出一幅空旷、酷热的画面,为下面情节的推进提供了背景,侧面表现出女人生活的艰辛。

C. “这个不幸的女人不敢在那个村子里歇一下脚,甚至也不敢舀一罐水”,结合全文看,文中侧重表现了这个吉普赛女人的胆小。

D. 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用冷静客观的第三人称叙述人物的经历、事件,更能在艰辛中表现母爱的温暖,在残酷中突显母爱的伟大。

E. 作者善用动词写人。病孩要水,女人“扑”过去;与狗争水,女人“扑”上去,两个不同情境下的“扑”,生动表现了女人的坚强英勇。

2.解释下列两句话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这会儿她转过身来,打老远又伤心又气愤地望着那清晰地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灰色钟楼

(2)在这种荒野里只有一个水源——那就是满含泪水的眼睛

3.举例说明,第④段具体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母亲形象?写母亲与恶狗争斗,目的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标题“母亲的勋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狂欢节在罗马

犯人已在前一天傍晚从诺伏监狱移禁到了波波罗广场口的圣·玛丽亚小教堂里,就在那儿过夜,每一名犯人有两位教士做伴。他们给关在一间有铁栅门的礼拜堂里,门前有两个轮流换班的哨兵。教堂门口,每边都有一列双排的宪兵,从门口直排到断头台前,并在断头机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留出一条约莫十尺宽的通道,在断头机周围,则留下一片将近一百尺的空地。其余一切地方都被男男女女的头填满了。许多女人把她们的小孩子扛在她们的肩头上,所以孩子们看得最清楚。平西奥山像是一家挤满了看客的露天大戏院。巴布诺街和立庇得街拐角上的两座教堂的阳台上也挤得满满的。台阶上像是一股杂色斑驳的海流,向门廊下拼命地挤,墙上每一年凹进去的地方都供着活的雕像。伯爵说得不错,人生最动人的奇观就是死。

可是,虽然这一幕庄严的情景似乎应该令人肃静无哗,但人群里反而浮起一片很大的闹声,那是一片笑和欢呼所组成的闹声,显然在人们的眼里,这次杀人只是狂欢节的开幕典礼。突然间,像是中了魔似的,骚动停止了,教堂的门开了。最先出现的,是一小队苦修士,其中有一个领头走在前边。他们从头到脚都裹在一件灰色粗布的长袍里,只在眼睛的地方有两个洞,他们的手里都拿着点燃了的小蜡烛,在苦修士的后面,走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他浑身赤裸,只穿着一条布短裤,左腰上佩着一把插在鞘里的牛耳尖刀,右肩上扛着一把笨重的长锤。这个人就是刽子手。他的脚上还绑着一双草鞋。在刽子手的后面,根据处死的先后顺序,先出来的是庇皮诺,然后才是安德烈,每一个都由两位教士陪伴着。他们两个人的眼睛都没有被蒙着。庇皮诺的步子很坚定,无疑他已明白会发生什么事,而安德烈则由两位教士扶着走。他们都时不时地去吻一个忏悔师送上来的十字架。单单看到这一幕情景,弗兰兹就觉得他的那两条腿已在发抖了。他望了望阿尔贝,阿尔贝的脸色白得像他的衬衫一样了,他机械地丢掉了他的雪茄。虽然那支雪茄还没抽到一半。只有伯爵似乎无动于衷,不,他激动得很,一层浅红色似乎正在拼命地从他那苍白的面颊上透出来。

弗兰兹早已全神贯注地在望这一场可怕的情景了。那两个助手已把安德烈拖到了断头台上,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咬,怎么喊,已经按着他跪了下来。这时,刽子手已在他的旁边站稳了步子,举起那把长锤,示意两个助手走开。那犯人想挣扎着起来,但还没等他站起来,那把锤已打到了他的左面太阳穴上,随着一下重浊的声音,那个人像一头牛似的面朝下倒了下去……

弗兰兹再也受不了了,昏昏沉沉地倒在了一张椅子里。阿尔贝则闭着眼睛,紧紧地抓住窗帘站着。只有伯爵笔挺地站着,面露胜利的神色,像是复仇的天使。

(选自《基督山伯爵》,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许多女人把她们的小孩子扛在她们的肩头上”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刑场上的喧嚣场面。

B. 详细描写犯人和刽子手上场,目的是衬托观众观看的投入。

C. 作者借助一个小小的刑台,展现人生众相,体现出了人性的不同。

D. “突然间,像是中了魔似的,骚动停止了”表现出观众的害怕。

E. 本文只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把人物的表现刻画得淋漓尽致。

2.是什么使死亡变成了“人生最动人的奇观”?

3.在观看行列的人群中,弗兰兹、阿尔贝和伯爵的表现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4.文中罗马的观众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巴黎的观众在表现和心理上有何不同?这些观众的表现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