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不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的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1.文中说“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2.“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绍推进情节的发展;记者对画作的评价,反衬出画家的艺术追求,有利于深化主题。

3.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

4.“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1.画中的泥土精细而真实,草木郁郁葱葱,给人一种悲壮的激情和强烈的印象。 2.身材魁梧,追求时尚,缺乏艺术鉴赏力,浮浅而又直爽。用记者对画家情况的介 3.①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一幅题为“沼泽地”的油画展开的,揭示故事内容;②象征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险恶环境,更好地表现画家执著的艺术追求;③表现了艺术家在严酷的现实中也要保持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深化作品主题。 4.第一次含义是: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第二次含义是: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 答案: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给人深刻的印象;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有着执著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 【解析】 1.试题分析:“可怕的力量”来自于这幅画作的不同寻常:满幅昏黄的色彩,黄的泥土、黄的草丛、黄的水洼以及昏黄的无花树,仿佛暗示着这里异常的危险; 2.试题分析:记者的身材和服饰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陪衬,他对画作的评价和艺术家的艺术品味也只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神话了作品的主题; 3.试题分析:小说的题目一语双关:既是画作的名字,也是艺术家创作环境的险恶的象征,更表现了艺术家在严酷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小题

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

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制帽,身穿藏青碎白花纹上衣和裙裤,肩挎一个学生书包。我独自到伊豆旅行,已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歇了一宿,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穿着高齿木屐爬上了天城山。重叠的山峦,原始的森林,深邃的幽谷,一派秋色,实在让人目不暇接。可是,我的心房却在猛烈跳动。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这时候,大粒的雨点开始敲打着我。我跑步登上曲折而陡峭的山坡,好不容易爬到了天城岭北口的一家茶馆,吁了一口气,呆若木鸡地站在茶馆门前。我完全如愿以偿。巡回艺人一行正在那里小憩。

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把它翻过来,推到了一旁。

“噢……”我只应了一声,就在这坐垫上坐下。由于爬坡气喘和惊慌,连“谢谢”这句话也卡在嗓子眼里说不出来了。

我就近跟舞女相对而坐,慌张地从衣袖里掏出一支香烟。舞女把随行女子跟前的烟灰碟推到我面前。我依然没有言语。

舞女看上去约莫十七岁光景。她梳理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令人感到她活像小说里的姑娘画像,头发特别丰厚。舞女的同伴中,有个四十出头的妇女,两个年轻的姑娘,还有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汉子,他身穿印有长冈温泉旅馆字号的和服外褂。

舞女这一行人至今我已见过两次。初次是在我到汤岛来的途中,她们正去修善寺,是在汤川桥附近遇见的。当时有三个年轻的姑娘。那位舞女提着鼓。我不时地回头看看她们,一股旅行的情趣油然而生。然后是翌日晚上在汤岛,她们来到旅馆演出。我坐在楼梯中央,聚精会神地观赏着那位舞女在门厅里跳舞。

……她们白天在修善寺,今天晚上来到汤岛,明天可能越过天城岭南行去汤野温泉。在天城山二十多公里的山路上,一定可以追上她们的。我就是这样浮想联翩,急匆匆地赶来的。赶上避雨,我们在茶馆里相遇了。我心里七上八下。

不一会儿,茶馆老太婆把我领到另一个房间去。这房间大概平常不用,没有安装门窗。往下看去,优美的幽谷,深不见底。我的肌肤起了鸡皮疙瘩,牙齿咯咯作响,浑身颤抖了。我对端茶进来的老太婆说了声:“真冷啊!”

“唉哟!少爷全身都淋湿了。请到这边取取暖,烤烤衣服吧。”

老太婆话音未落,便拉着我的手,把我领到她们的起居室去了。

1.开头第一段中写“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中写到“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试写出“希望”的内容。

3.在“我”与“舞女”的再相见的情节中,小说塑造“我”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4.赶上避雨,在茶馆相遇后,“我”心里为什么七上八下?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①仲夏,芭蕉那高及屋檐、软阔碧绿的如盖仙扇,总能营造出一片清与静。②这静,是叫人无法不心安神逸、去除烦躁的静。③这清,是不带任何杂质的清,犹如井水的清,秋之溪水的清。④何况这清与静,还附着绿叶的冷,这冷与清、静,是如此的美妙,⑤才叫你尘心内敛,清凉入静,自怡自适,了无他念。 

从上下文衔接来看,材料中有两句顺序颠倒一下会更好,这两句是____(只填序号)。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课文节选,添上表示“我”心情的合适词语,使语意完整。

我心情紧张,一直敞开门扉,惘然呆坐着。每次听见鼓声,心胸就(1)__________

“啊,舞女还在宴席上坐着敲鼓呢。”

鼓声停息,我又(2)____________了。我沉醉在雨声中。

不一会儿,连续传来一阵紊乱的脚步声。他们是在你追我赶,还是在绕圈跳舞呢?嗣后,又突然恢复了宁静。我眼睛明亮了。仿佛想透过黑暗,看穿这寂静意味着什么。我(3)__________,那舞女今晚会不会被人玷污了呢?

我关上挡雨板,钻进被窝,可我的心(4)___________________。我又去浴池洗了个澡,暴躁地来回划着温泉水。

 

查看答案

川端康成是因为________、《伊豆舞女》等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答案

《伊豆舞女》中的主人公是“我”和____,小说写的是一个20岁的高中生“我”,为了排遣假期校园生活的寂寞,独自登上了南去的旅程,在风景秀丽的伊豆与一个14岁的卖艺舞女____萍水相逢的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