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圈养/终成眷属 堤坝/...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养/终成属  坝/心吊胆  作/山峻岭

B. /不一击  污/轻怕重  仿/装作样

C. 让/潺流水  评/恶不悛  搪/敷衍

D. 美/鞭入里  龉/嚼品味  守/家本领

 

B 【解析】A.juàn,dī/tí,suì/chóng;B.kàn/kān,diàn/niān,mó/mú; C.shàn/chán,gū/hù,sè;D.pì,jǔ,kā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1月7日,一位网友转载一篇文章称,“孙子要苹果手机,奶奶背着装有零钱的竹筐来付钱。真是为这样的年轻人感到悲哀,心疼奶奶……”从发布的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年迈的奶奶弯腰背着竹筐,看上去有些吃力,而孙子只顾自己往前走,毫不关心奶奶。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查看答案

墓志铭是记述死者功绩的简短铭文。请结合所学课文内容,用第二人称为格斯拉写一段“墓志铭”。要求用语得体,有感染力,不超过6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錾磨师傅

耿 立

这是一个平原里的人都熟悉的石匠,一年总有几回从村庄走过。他走过来,把褡裢从肩头一甩,锤子錾子互相碰响。父亲与石匠就在驴子前的空地上,各自提下裤裆,蹲下,互相递上纸烟,霞光的斑斓里有了剪影般的影子,映在磨道边的屋墙上。辣辣的烟雾弥漫着,很浓。

天到半下午,太阳的光减了力量,在阴凉里就有点冷。錾子和锤子单调的闷音叮叮当当响。石匠师傅全然不在意我的存在,哼起歌子来:

“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啊呀哭,哭号陶,急走羊肠去路遥,天,天哪!且喜得明星下照,一霎时云迷雾罩。”

在师傅的眼窝里,我看出了水珠,汪汪的,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地明亮。

我问唱的什么?他放下锤子。“《夜奔》。”

“《夜奔》是什么?”

“就是夜里走路到梁山。逼得夜里走路。”

梁山,在我们平原的边缘上。但为何成为“夜奔”,我还是不明白。师傅说,大了,有了识见,就会明白。

我问师傅见过山吗?他笑了,说他就从很远的深山里,在农闲的时候到平原来,凭着手艺叮叮当当地挣钱。在我的眼睛里,师傅是见过世面的人,很神秘,那一錾一錾的有节奏的声音,也像是魔力和韵调。

平原外的一切是什么模样?师傅问我想跟他走吗。

“想!”

“为什么呢?”

“天天吃煎饼。”

师傅放下錾,把锤子放到磨盘上,“孩子,你还小。”他摸着我的头顶说。

“大山不好吗?”

这一问,好像捅到了师傅的苦处。他摇摇头,“你还小,哪里都有作难的时候啊,大了,等你见到山,经历了,就明白了。”我感到师傅的话极深奥,就想他许是不愿意带我去看山。

我有点想哭,就缠着他,让他等着我,等我长大了,到山里去找他,师傅乐了。

父亲看我如此的样子,就说拜石匠做师傅,将来能拿动锤子錾子,可以背着褡裢的年纪,就跟着师傅到平原外走动。于是,我恭恭敬敬地叩了头。父亲打了酒,杀了一只鸡,配上从地里摘下的还有黄花的黄瓜。

第二天师傅走了,我和父亲送他到村外的土路。一个光光的脑壳,一个褡裢,一把錾子叮当着远了。

这以后的日子,师傅在霜降的时候,都会来我们的村子。每次师傅来的时候,总不会空手,带一些平原不常见的物件,煎饼、山核桃、榛子……他从褡裢里掏出那些东西的时候,总会说“我的小徒弟”。我发现师傅十分地珍爱师徒关系,在学屋里,我曾比较老师和师傅,觉得老师不会给我带来平原外的神奇,而师傅说,等我大一点,他就会给我打一把錾子和锤子,和他到平原外走一走。

也许,师傅给我的是平原外的牵挂。有一年,到了霜降,师傅没来,到了寒露,师傅还没来,村子里的几家磨都钝了,变得喑哑。贴近年关的时候,我在村外看到了一个背褡裢的人,他告诉我师傅死了,在一家的磨道里,拿着錾子,忽然一放锤子,一口气没上来,走了。

我听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平原外牵念我的人走了,我对平原外的牵念也减了许多。也许师傅有许多的苦楚,我想到他第一次不自制地在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面前唱起《夜奔》。后来,我在空余时,喜欢起篆刻。我有一个愿望,哪天就刻一方肖像印章,内容是林冲在雪夜,斜背着长枪,枪端处,挑着的是酒葫芦,也是天黑得紧,雪也下得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以錾磨为线索,记述了“我”和錾磨师傅的交往过程,展现了一位普通的山民形象,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B. 文中写到师傅在錾磨时唱《夜奔》,是为了体现他的乐观、坚强和无奈,而“我”当时不能理解师傅的心情,这在情节上为下文做铺垫。

C. 文末写“我”想到师傅唱的《夜奔》,和上文照应,表现了“我”对师傅的怀念,暗示师傅像《夜奔》里的英雄人物一样了不起。

D. 文章讲究细节描写,在写师傅唱《夜奔》时“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地明亮”,表明《夜奔》里的唱词和人物命运深深触动了他。

E. 师傅来自大山深处,不知有无妻室儿女,所以“我”感到师傅“很神秘”,甚至连那一錾一錾的有节奏的声音,也像魔力和韵调。

2.文中画线处錾磨师傅共两次说到等“我”大了就会“明白”,他所说的就会“明白”究竟指什么?试作说明。

3.錾磨师傅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写到“我”要刻一方林冲雪夜行的印章,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