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灾难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奔...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灾难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奔赴现场,展开救援,当此情景,人们无不热泪盈眶,拍手称快

B. 在“耐克杯”高中篮球联赛决赛中,我校篮球健儿不孚众望,经过与对手的激烈角逐,最终夺得了本年度总冠军!

C. 搜集南京大屠杀资料的过程中,人们那血泪的诉说、惨痛的经历,常常使得研究者不忍卒读,热泪盈眶。

D. 老式居民楼的窗户往往是犯罪分子登堂入室的首选通道,人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尽早安装防护栏。

 

C 【解析】(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A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B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可改为“不负众望”。D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纯萃        明火执杖        战战兢兢         面面相觑

B. 辖制        没精打采        各行其是         不磷不缁

C. 歌颂        娇阳似火        祸起萧墙         集思广义

D. 车蓬        堂而皇之        哀声叹气         束手就擒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xián)三尺   岁丰年(rěn)   寒(chèn)  瘦(xiāo)

B. (qiáng)人所难  (qiāo)然无声  (jǐ)背    (bǔ)乳

C. 高翔远(zhù)    及(jī)年华    (zhuó)痛  (zēng)恶

D. (bó)相传     同室操(gē)    (wéi)杆   (qǐ)祷

 

查看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愿纯净主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

1.请分别解释文中滞销的奢侈品畅销的牙膏的含意。(6分)

2.依据材料,概括纯净主义的信条。(3分)

3.作者反对纯净主义的理由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 后来,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C.《子夜》前三章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来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