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析】
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 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C. 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D. 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B. 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C. 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

D. 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

B. 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

C. 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D. 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1.B 2.A 3.D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B项偷换概念。 2.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外延的题目命题方式是用文章以外的内容考核文章中的概念,首先对文章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看列举的事例是否符合文中的概念的内涵的要求。如此题的考核的概念是“‘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选项A不属于这个原因。 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无中生有,AC项混淆逻辑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寂静的森林、广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美丽的图画,你曾置身于哪一幅画面中?试选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成文字。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题材,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查看答案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你度过淇水,到达顿丘。

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来你不要生气,把秋天作为婚期。

C.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并不是织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

D.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过去的深潭。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耽:耽误

B. 女也不爽,士贰其德   爽:过错

C. 固时俗之工巧兮       固:本来

D. 忧心疚,我行不来    孔:很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心而志兮②寐③千万不复④伏清白以直兮⑤逆以我怀⑥足以汝身⑦固前圣之所⑧謇谇而

A. 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B. 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 ①⑤⑥/②⑧/③⑦/④

D. 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