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②鸡鸣外欲曙,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③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1.选文第①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

A. 赋的写法    B. 比兴写法    C. 动作描写    D. 景物描写

2.第②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

A. 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离去的微妙心理。

B. 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C. 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 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 “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六合”与《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

4.把《离骚》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B 2.D 3.A 4.(1)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 (2)即使身体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理想,我的心哪是惩罚所能更改的!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选文第①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变现形式能力。选文第一段内容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孔雀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使人不从美禽恋偶而联想的夫妻分离,这就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是比兴的手法。比兴手法,实际上是比喻和起兴两种手法的并称。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可以联系《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第②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是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力。D项不准确,刘兰芝在离开婆婆家之前并没有打算“举身赴清池”,当时还对焦仲卿有一定幻想,希望有朝一日焦仲卿还可以把自己接回家。 点睛:解题时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仔细的通读全文结合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理解主人公在文中的形象,理出文章的思路,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比如本题“举身赴清池”是刘兰芝被婆婆遣回家后嫁给太守家儿子之前的想法。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对遇到的文化文学常识进行识记,特别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一定要求识记、理解。A项,应该是最早最长的长篇叙事诗,不是抒情诗。故选A。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关键词“不吾知”“余情”“其”“信芳专” ,第二句中关键词“虽体解”,“吾犹未变” “岂余心之可惩”等词句,都要特别留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

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果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翅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说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

但是,所有因得到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积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没有谁能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我们不可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惧怕独身越狭长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双怜悯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尽全力去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那寥廓美丽的长天。

1.下面关于“帝王蛾”名称来源因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王蛾”是因其双翅长达几十厘米而获此美名的。

B. “帝王蛾”是因其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而获此美名的。

C. “帝王蛾”是因其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了飞翔的快乐而获此美名的。

D. “帝王蛾”美名的由来,一是因其双翅长达几十厘米,二是因其勇敢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并冲破死亡的封锁,从而拥有了快乐的飞翔而获得的。

2.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王蛾的幼虫生活在一个洞口极狭小的茧中。

B. 当帝王蛾的幼虫将要成为成虫时,这狭小的通道就会使它丧失生命。

C. 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是说很多的幼虫在通过那个狭小通道时,因力竭而身亡。

D. 有人怀了恻隐之心,将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

3.以下判断符合文意的正确的一项是:

A. 经人加宽的幼虫的生命通道,有利于其幼虫的生命转化。

B. 经人工修剪的生命通道出世的蛾子,都不是帝王蛾了。

C. 经人工修剪的生命通道出世的蛾子,短时间内很难飞翔。

D. 帝王蛾的幼虫只有自己通过那狭小的生命通道,才能够自由飞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返现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

……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01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了汉字“为”的正确笔顺。这样的试题在中考中是第一次出现,考生与家长对此议论纷纷。

对该不该考查笔顺,你有什么看法?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理,不超过9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举办研究会,决定共同为筷子申遗,此举引发网民热议,①                 ,的确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应该说,筷子本身并不稀罕,更算不上遗产,②               ,却很有遗产价值。古老东方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③                ,筷子就是一项很好的介质。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当下,行走也不失为一种治疗诸多“现代病”的途径。作为与行走者完全不同的人群,“宅男”“宅女”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在长时间面对屋内压抑的白墙和单调乏味的摆设之后,行走显然有助于排遣精神的忧郁。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方式。

A. 更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剂良药

B. 同时折射出这一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健全,而行走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其缺憾

C. 也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种对治之策

D. 也折射了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而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