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①别绑架道德,②站在...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别绑架道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不是单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判断对错。这样以来,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A

甚至

只要

B

或者

不仅

而且

只要

C

或者

不仅

而且

D

甚至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联词运用。本①处有明显的转折,“而”“但”都有转折的意思,这里用“而”与前文不连贯,故排除A、B,“或者”表并列或选择关系,②处是递进关系,应该用“甚至”,故排除C。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这项新产品不仅达到了环保指标要求,更通过了耐离压、耐高辐照等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性能,让竞争对手惊叹不已。

B. 通过—种新型超级电容器制备技术制备出来的超级电容器,可反复充电超30000 次以上却不会降低电池的莆电能力。

C. 密琢高速河北段建成通车使北京大外环河北段全线贯通,有效地缓解了首都地区过境车辆的压力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

D. 农垦改革试点任务是农垦改革的“牛鼻子”和“硬骨头”,能否在这些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直接关系到农垦改革的全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座小镇三面环山,一面正对松花江,山高水低,过境洪水和山上的来水都通过这里的九道沟泄入江中。

②满屏竟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正因为有丰富的古典文化积淀,16岁的才女武亦姝才能在中华诗词大赛中过关斩将,如探囊胠箧一般轻松夺冠。

③有时候,很多人低头看着自己索然无味的生活现状,会突然想有一次旅行,希望旅行中有班荆道故的欣喜。

④中国品牌彩电技压群芳,在2016年稳扎稳打,以836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超越对手韩国,跃居世界第一。

⑤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⑥他大学毕业后本想到一线城市开创事业,但又考虑到父母双亲春秋已高,不忍再次别离,便在桃溪筑“善养堂”以侍养,晨夕供奉,菽水承欢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祭月,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             ”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独自酌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苦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谢逸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注释】

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B. 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见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

C. 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

D. 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视野远处,只有“一川烟草平如剪”。

E. 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面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盛装打扮,倚栏眺远的喜悦之情。

2.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汜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征召

B. 且援刚愎好胜,必吾军          易:轻视

C. 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尽        单:通“殚”,竭尽

D. 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难继矣    殆:几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 关右,古代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

C. 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D. 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B. 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其中包含了钟繇的努力。

C. 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 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2)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