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了推动读好书,《中国青年报》文化生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了推动读好书,《中国青年报》文化生活部、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华千字歌》征文活动。

B. 这两个业余文艺演出队利用农闲时间在全乡范围内互相巡回演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C. 共和党不会因在克林顿弹劾案上的失利而罢休,而将会调整战略,继续与民主党较量。

D. 体育专业的师生积极锻炼,努力培养一批高材生,在完成体育比赛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向高校输送合格新生。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成分残缺,“推动”的宾语残缺;B项成分赘余,“互相”多余;D项搭配不当,主语“师生”与谓语“培养”“输送”搭配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边句子中加横线的熟语,能够替换为括号中成语的一项是(

A.教育局的人是不来薄弱的农村学校的,雪中送炭也就成了奢望。他们就是那样高高在上,让人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望尘莫及)

B.体育竞赛,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老将们英雄迟暮本在意料中,但如此多的老将卷土重来却值得深思。(青出于蓝)

C.任何伟大事业的实现都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复杂的过程,企图毕其功于一役,那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锤定音)

D.您看,还给我的文章加批呢!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牵强附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流言蜚语    迷天大罪    仰天而吁   名副其实

B. 消声匿迹    强词夺理    秘而不宣   励精图治

C. 矫揉造作    声名狼藉    略见一斑   各行其是

D. 至高无尚    尾大不悼    卑躬屈膝   明火执杖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除    壳    服     炎附势     意逢迎

B. 洗    急     情     发难数     精雕细

C. 烦    水     睥     天大谎     来顺受

D. 断    道     蜜     从如流     直栏横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国家灭亡的道理,是因为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捣衣

  元 赵孟頫①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要褭,琵琶曾泣汉婵娟。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

【注】①赵孟頫:宋朝皇室子孙,亲历亡国之痛,后来又到元朝做官。诗中的南渡指的是宋朝南渡。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捣衣”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思妇对“良人”的浓浓思情呈现在月夜秋风里的捣衣声中。

B. 首联借用露珠滴落梧桐叶、捣衣砧声不断以动写静,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情。

C. “苜蓿总肥宛要褭”中“宛要褭”是大宛能日行万里的骏马。此句说产自西域的苜蓿虽然在汉朝也传进了中原地区,却也在塞外喂肥了大宛更多的铁骑。作者在此批评了汉朝统治者盲目与西域进行交流,给汉朝带来遭受外族侵扰的危险。

D. “琵琶曾泣汉婵娟”句采用了用典抒情和拟人的手法,借幽幽的琵琶曲为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流露出伤感之意,表达了作者为腐朽的元朝政权而伤感。

E. 尾联在作者的俯仰古今的喟叹伤感之中收束全诗,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又有对个人心绪的表达。

2.请分析作者在颔联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