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使至塞上》中,王维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自...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使至塞上》中,王维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自己飘零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自然的生机,让田园生活倍添诗情画意。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所以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并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蓬”“雁”“涓涓”“始”“余”理解字义去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吴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翼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鸳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1)请简析该词上片中“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的作用。

(2)该词下片感情丰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或无功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一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关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义之事,君子不忠信            厌:讨厌

B. 咎犯,问雍季                    辞:拒绝

C. 以诈伪人,虽愈利,后无复        遇:对待

D. 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            亲:恩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或无功先举                        唇亡齿寒

B. 正之而已矣                    孰能讥之乎

C. 晋阳存,张盂谈之功也            苟以天下

D. 吾是先之                        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列举晋文公与楚军在城濮交战和智伯帅韩魏攻赵两个事例,证明了文段开头所说的“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的观点。

B. 在晋阳城里人力耗尽、粮食缺乏的危难时刻,张孟谈挺身而出,找赵襄子商量请求涉水出城去魏、韩二家君王,商讨共同对付智伯。

C. 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

D. 等到胜利归来,赵襄子首赏高赫,是因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众多大臣对他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不失君臣礼节。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3)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不仅有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而且蕴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的值得弘扬的优秀民族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②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天地之间人为贵,以人为中心,人是主导,人追求与万物的和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基调。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代代相传的传统节日之中,人始终是节日的主体。节庆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满足人的需要、和谐天人关系、展示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往为主的。

③敬祖孝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对自己的祖先历来有着异常浓厚的感情,《礼记》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仁义”与“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等。慎终追远的情怀成为中华文明的一条重要根脉,每逢佳节都要度诚地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和怀念。

④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种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节庆文化中也有突出的显现。中国传统节日是人们展示勤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

⑤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是个重理智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坚持正义的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不少节日是与民族气节和爱国传统相关联的,尤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代表。

⑥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心理追求。“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美、团结和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节日便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节日中的各项娱乐活动、人际交往、饮食安排等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⑦正是由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民族精神,所以,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B.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多彩的娱乐形式和民间礼仪,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在节庆文化中展示勤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

D.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民族心理、爱国情怀等,作用巨大。

2.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节全家人守岁吃团圆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端午节赛龙舟活动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

C. 清明节祭扫先人坟墓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情怀的体现。

D. 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诞生的寒食节是坚持正义的民族气节的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始终是人,活动内容以满足人的需求、展现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往、和谐天人关系为主。

B. 为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各种节日。

C.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提升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心理认同、维系民族团结、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

D.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传统美德等方面,阐述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图像情报卫星和广泛普及的手机照相,让人很难想象,美国海军怎样才能成功隐藏在港口集结的部队或者需要在船坞进行修理的受损军舰。

B.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C. 城镇化自从采取了逐步扩展的方式,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需要从基层社区的土壤中由下到上地建设。

D. 《中国成语大会》等一系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寓教于乐,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初春时节,人们经常到公园或郊外春游,欣赏万物复苏、河清海晏的自然美景,放松心情,愉悦身心。

②傍晚时分,某小区的一幢居民楼突然起火,火势之大,令人不可向迩,好在附近居民及时报警,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③在《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深山女教师支月英的感人事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回肠荡气,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④很多时候,比屋漏更惨的是逢连夜雨;比受伤更痛的是被人伤口撒盐。骗子对家境贫困的徐玉玉实施诈骗简直就是空前绝后

风雨飘摇的过去,它是摆渡到彼岸的一艘船。大国崛起的今天,它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的实现合作共赢的桥梁桥。

⑥《安徽卫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玲珑剔透、谈吐不凡,靠着一档节目驰骋娱乐圈数十年却依旧立于不败之地。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