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并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的体现。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的“十四年抗战”概念,主要是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的六年抗争也包含在了“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中。

这一修改可以说是对抗战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也更为符合历史事实。“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首先,中国抗战第一枪在1931年沈阳北大营就已经打响;第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30万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在1931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在积极部署抵抗,9月19日还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确立“十四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全面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的基本历史事实。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认识上的混乱,同时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更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8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名,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这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仁人志士的最大敬畏和尊重。

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扭曲“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在国际上长期存在着一种历史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评。14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同时,14年抗战史的书写,也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等,都将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定位于1931年。这样的呼应是对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一种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2日09 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来自腾讯网)

②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东北的抗战不仅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挠的抗争,都应该计入抗战的史册。这一时间跨度的增加,是对中国人民连续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的一种恢复和升华,“14年抗战”这个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重南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从没停止过,“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开始反抗侵略、中华民族开始进行不屈不挠抗战的重要标志。

B. 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原因之一就是这一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C. 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D. 此次教育部要求修改此前一直沿用的“8年抗战”,而代之以“14年抗战”,这一历史概念的修改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战”,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军民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局部抗战。

B. 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有关中国的抗战部分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4年抗战史”的说法,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也可以与之吻合对接。

C. “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和尊重。

D. 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对国际上长期存在着的扭曲中国“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的历史偏见提出了批评。

E. 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和日本国内一些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都将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定位于1931年。

3.教育部要求教材修改全面落实“14年抗战”有哪些重大意义?请加以概括。

 

1.C 2.AC 3.①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抗战问题上的混乱认识;②全面有效还原抗日战争的的历史事实,体现对历史真实的尊重;③最大程度地囊括民族英烈,告慰和尊重所有的抗战英灵;④唤醒国际认知,突出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⑤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并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文中无据。 2.试题分析:B“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4年抗战史’的说法”于文无据;D“历史偏见”并不是指“扭曲中国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而是“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E“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即是“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代表,并非并列关系。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 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王老汉“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文学没有专门隶属于自己的媒介,在语言用法上无疑存在着许多混合的形式和微妙的转折变化。要把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区别开来还比较容易;然而,仅仅将它们看作是“思想”与“情感”或“感觉”之间的不同,还是不够的。文学必定包含思想,而感情的语言也决非文学所仅有,这只要听听一对情人的谈话或一场普通的吵嘴就可以明白。尽管如此,理想的科学语言仍纯然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的,因此一种符号可以被相当的另一种符号代替;语言符号又是简洁明了的,即不假思索就可以告诉我们它所指称的对象。

    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字(词)以及诸如语法上的“性”等专断的、不合理的分类,并且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简而言之,它是高度“内涵”的。再说,文学语言远非仅仅用来指称或说明什么,它还有表现情意的一面,可以传达说话者和作者的语调和态度。它不仅陈述和表达所要说的意思,而且要影响读者的态度,要劝说读者并最终改变读者的想法。文学和科学的语言之间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即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人们发明出各种文学技巧来突出强调这一点,如格律、头韵和声音模式等。

    与科学语言不同的这些特点,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例如声音模式在小说中就不如在某些抒情诗中那么重要,抒情诗有时就因此难以完全翻译出来。在一部“客观的小说”中,作者的态度可能已经伪装起来或者几乎隐藏不见了,因此表现情意的因素将远比在“表现自我的抒情诗”中少。语言的实用成分在“纯”诗中显得无足轻重,而在一部有目的的小说、一首讽刺,诗或一首教谕诗里,则可能占有很大的比重。再者,语言的理智化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哲理诗和教谕诗以及问题小说中的语言,至少有时就与语言的科学用法很接近。文学语言深深地植狠于语言的历史结构中,强调对符号本身的注意,并且具有表现情意和实用的一面,而科学语言总是尽可能地消除这两方面的因素。

    日常用语也有表现情意的作用,不过表现的程度和方式不等:可以是官方的一份平淡无奇的公告,也可以是情急而发的激动言辞。虽然日常语言有时也用来获致近似于科学语言的那种精确性,但它有许许多多地方还是非理性的,带有历史性语言的种种语境变化。日常用语仅仅在有的时候注意到符号本身。在名称和动作的语音象征中,或者在双关语中,确实表现出对符号本身的注意。毋庸置疑,日常语言往往极其着意于达到某种目的,即要影响对方的行为和态度。但是仅把日常语言局限于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是错误的。一个孩子说了半天的话,可以不要一个听众;一个成年人也会跟别人几乎毫无意义地闲聊。这些都说明语言有许多用场,不必硬性地限于交流,或者至少不是主要地用于交流。

(摘自[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

1.下列关于“文学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语言表现情感、感觉,也包含一定的思想,能够明确地告诉读者它所指称的对象,但它并不是文学作品的专属语言。

B. 文学语言是高度“内涵”的,准确理解文学语言的意义,必须联系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记忆、联想等。

C. 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和语词的声音象征,它还可以表现情意,传达说话者和作者的语调、态度等。

D. 文学语言表现情意的因素,在作者态度比较鲜明的作品中相对较多,而在作者态度不明显的作品中则相对较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科学语言追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的一一吻合,而文学语言除了用来指称或说明什么,还要劝说读者改变自己的想法。

B. 文学语言植根于语言的历史结构中,而科学语言则尽可能地消除对符号本身的注意,并且避免受到语言情感和实用因素的影响。

C. 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都有表现情意的作用,也着意于影响对方的行为和态度,但两种语言对符号本身的注意有所不同。

D. 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有时难以区分,它与科学语言都有很强的精确性,与文学语言一样在许多地方有着非理性的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以“一对情人的谈话或一场普通的吵嘴”为例,能够说明日常语言也有表现情意的作用,从而证明感情并非文学语言所独有。

B. 传统抒情诗中常用“月”表达思乡之情,如“月是故乡明”等,这说明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和它的实用成分。

C. 从数学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看出,理想的科学语言纯然是“直指式”的,可以简洁明了地告诉人们它所表达的意思。

D. 文中用“一个成年人也会跟别人几乎毫无意义地闲聊”的例子,说明仅把日常语言局限于交流是错误的,它还有很多用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前,北京大学招生办在公布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结果的同时,给初审未通过的考生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尽管你未能通过本次自主招生选拔,然而请你相信,这是一个无关乎成败的结果判定,在你的身上,依然有我们看重的执着和自信,而它比这次选拔的结果更能决定你的未来。”信中还表示,北大正致力于打造多维量才、多元选才的人才评价与选拔机制,希望用一套跨越“优”与“劣”二元对立的评价体系,去拥抱在考生身上体现出的多种可能。信中鼓励落榜者:“当你有一天能定义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个世界就是你自由驰骋的天地。”

北大招生办的这封公开信,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写的一封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产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人民生命财产经受了巨大的损失,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应该大力弘扬。我们倡议全校师生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希望大家尽己所能,奉献爱心。愿意捐款捐物的师生请到学生会联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国家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_____,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推进产业发展、保持产业优势的重要举措。作为一个新兴产业,_____。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国已经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措施。我国提出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化的方针,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十三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将显著上升,_______。今后,我们的雾霾天或许将因此有所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