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从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和牛奶质量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老百姓上访,不如让干部下访。干部走下去,群众满意度就会提升上来。工作做得好不好,干部都不能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

C. 中国建造航母,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这些伪造的网络文章之所以得到广泛阅读和转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文本结构暗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中多积累典型的病句。A项成分残缺,无主语。C项不合逻辑,“为了预防交通事故不再发生”语意不合逻辑。D项语序不当。应先“共商”合作大计,再“共建”合作平台,后“共享”合作成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由于这个班学生基础很差,为了让他们能够跟上进度,班主任经常对这些学生耳提面命,希望能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B. 他平时加强各种训练,并记下训练笔记,朝夕苦练,在全军狙击作战骨干集训比武中,百步穿杨,以951.5分的总成绩夺冠。

C. 很多人对古诗词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中国诗词大会》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古典诗词之旅,并汲取知识,涵养心灵。

D. 凭着顽强的精神,经过几十年的苦心孤诣,赵忠贤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因此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E. 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要切实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让处于箪食壶浆生活境况的困难户尽快地脱贫致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认为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难以入耳,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听到琵琶曲的喜悦心情。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印证了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A.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 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 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 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提举京畿学事。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师,意欲厚索礼币,恭遣朔方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恭与僚佐约,悉罢之。公安、监利流民擅相杀。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寻迁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

天顺二年,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护卫,王稍戢。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已,大治吴淞江。起昆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鹤江,又自白鹤江至嘉定卞家渡,迄庄家泾,凡浚万四千二百余丈。又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民赖其利,为立生祠。初,周忱奏定耗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恭乃罢去,悉如忱旧。

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举恭,遂召用。置“劝惩簿”,有闻皆识之。翱甚倚恭,转左侍郎。父忧起复。宪宗即位,乞致仕。不允。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商辂欲用姚夔,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实逐秉,喧谤于朝。时称疾不出,侍读尹直以时、概皆己乡人,恐因此得罪,急言于辂,以恭代秉。越五月,母丧归,比其去,王翱以诗赠之。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识者数人。十一年春,命参赞机务。居三年,致仕。又二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敏。

    (选自《明史•崔恭传》,有删改)

【注】①戢:收敛,停止。②耗羡:赋税的加耗部分抵朴实耗后的所余。

1.对下列句中画波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欲厚索纳礼币                           币:钱币

B. 率取之民                                 率:全都

C. 进耆老言利病                             耆:年老

D. 母丧归,比其去                           比:等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畿”,古代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在唐朝的时候,将京城的旁邑作为畿县,统称京畿。

B. “朔”,北(方),如朔漠,指北方的沙漠。此外“朔”也用来指时间,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 “生祠” 指为还活着的人修建祠堂,往往为了纪念某人功绩或逢迎某人,修建的让人祭拜的地方。

D. “谥”又叫“谥号”,是古代帝王、大官或文人隐士等死后的称号,是对死者带有评判性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恭为官一任,治政有方。崔恭在担任莱州知府时,很多看守布匹仓库的人因为布腐烂而破产,崔恭另外修建了房屋来贮存布匹,解决问题。

B. 崔恭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公安、监利的流民随意相互杀人,崔恭下令愿意入到当地户籍的人就可以入,否则到秋天就遣回原籍,那些人就安定下来了。

C. 崔恭以民为本,治理河道。在代替李秉巡查苏州、松江等府时,他和徐恭疏通仪真等处河道,随后,大力治理吴淞江,共疏通河道一万四千多丈。

D. 崔恭政声显著,深得信任。吏部右侍郎的位置空缺,李贤和王翱共同举荐崔恭,崔恭被召用;他作了有名的“劝惩簿”,之后转任吏部左侍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

(2) 侍读尹直以时、概皆己乡人,恐因此得罪,急言于辂,以恭代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至 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 43起。其中,2015年 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

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行为,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旁观者能够给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置 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广州市“青年地带”于 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对海珠区 

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 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信息,实现对校园欺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难

题。

B. 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

映射。

C. 产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涉及青年自身和教育环境,外部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

凌现象的产生。

D. 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的新手段也

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间接欺凌

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 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

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 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处理孩子

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 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这些

都值得我国借鉴。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原因多样,

3.结合材料内容,请你就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