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七弦妙制有洞天 有宋一代,琴学大兴,甚至引起封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七弦妙制有洞天

有宋一代,琴学大兴,甚至引起封建帝王的浓厚兴趣。宋徽宗本人乃操缦名手,对传世名琴更是汲汲以求。当时朝野上下,无不以能琴为荣,一部迎合最高统治者审美趣味的《洞天清录》也便应时而生。

《洞天清录》的作者赵希鹄,生平事履未详。据明代张萱跋万历刊本《洞天清录》,言其为“宋宗室子”,自幼受高尚生活元素之熏染,便将其多年来对各类古董珍玩的鉴赏心得与审美经验著成此书,“以贻清修好古尘外之客,名曰《洞天清录》”,列于其首的便是,“古琴辨”35条。与中国传统琴学论著偏重于琴曲解题、琴人传略、演奏技法、审美意趣不同,《洞天清录》“古琴辨”部分主要是对古琴材质、斫制方法、形制样式进行品鉴的经验总结,“其援引考证,类皆确凿,固赏鉴家之指南也”(《四库全书总目》)。

唐宋时期,古琴制作工艺取得长足进展。从朱长文所言“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琴史·尽美》)不难看出,古琴选材与斫制(良质、善斫)已然超越演奏技法(妙指)和审美意趣(正心),被提到首要地位。无怪赵希鹄感喟,“古材最难得,过于精金美玉,得古材者,命良工旋制之,斯可矣”(《洞天清录·取古材造琴》)。古人在斫琴的实践中发现桐木是制作古琴面板的良材。正如赵希鹄所言,“桐木年久,木液去尽,紫色透里,全无白色,更加细密,万金良材”;“宜择紧实而纹理条条如丝线细密、条达而不邪曲者,此十分良材”。而梓木纹理坚实细密,可以让琴音在槽腹内回旋,取得余音绕梁的共鸣效果,适合用作琴的底板,“今人多择面不择底,纵依法制之,琴亦不清,盖面以取声,底以匿声,底木不坚,声必散逸,法当取五七百年旧梓木”(《洞天清录·择琴底》)。对于底面也采用桐木的“纯阳琴”,赵希鹄指出“古无此制,近世为之”,虽然音色古朴浑厚,但共鸣效果不佳,“必不能达远”,非为佳构。古琴取材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梧桐,以山石中生长的为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梧桐还象征着高洁美好的品格,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卷阿》):或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正是梧桐这种独特的文化品质,才使其成为琴材的终极之选。

用阴阳理论解释琴材的选择,大约始于北宋《琴书》,“凡制琴,以桐木为阳,楸木为阴”,阴材、阳材分别指琴底和琴面。古琴面料所用桐木按生长方向分为阴材、阳材,首见于《洞天清录》:“盖桐木面阳日照者为阳,不面日者为阴。”为此,赵希鹄还提供了两种验证方法:一是以水试沉浮,二是在晴天和雨天、清晨和傍晚抚琴以辨别音色。对于后者,赵希鹄还颇为自得,认为“古今琴士所未尝言”(《洞天清录·古琴阴阳材》)。将音乐声学的实践经验纳入阴阳体系加以阐释,在当时并不鲜见,我们只要略一翻检同时代的《梦溪笔谈》之类的科技典籍便可见其端倪。由于日照条件等不同,桐木材质也会存在差异,在音色上存在细微差别,当然是可能的。但居然能随着旦暮、阴晴等环境变化而发生条件反射,甚至“此乃灵物与造化同机,非他物比也”,未免耸人听闻。

在制作工艺与藏品选择上,赵希鹄提出“制琴不当用俗工”“择琴不必泥名”“制琴不必求奇”等原则,对雷氏琴(唐代名琴)、百衲琴等当时推重的“概念琴”颇不以为意,“弹之则与寻常低下琴无异,此何益哉”,主张“依法留心斫之,雷张未必过也,惟求其是而已矣”,对如今泥沙俱下,甚至存在以收藏为名行诈骗之实的收藏品市场而言,倒不失为一针见血的确论。

(选自2017年1月《光明日报》,作者黄敏学,有删改)

1.关于《洞天清录》及其内容,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琴学大兴,封建帝王兴趣盎然,朝野上下,无不以制琴为荣。为了迎合最高统治者,《洞天清录》便产生了。

B. 《洞天清录》的作者是赵希鹄,这是一本古琴赏鉴指南书,全书主要介绍古琴材质、斫制方法、形制样式的品鉴经验。

C. 古琴选材与斫制已经超越演奏技法和审美意趣,被提到首要地位。所以,《洞天清录》的作者认为古琴演奏技法和审美意趣已不重要了。

D. 古琴制作,应当用紧实而纹理顺直的老桐木为面板,用纹理坚实细密的梓木为底板,这样不但音色古朴浑厚,而且能产生更好的共鸣效果。

2.关于本文论述的阴阳理论与实践,下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赵希鹄看来,近世以来出现的面板与底板均采用桐木的“纯阳琴”,制作工艺不佳,导致古琴整体制作水平有所下降。

B. 所谓阴材、阳材,既可分别指古琴的底板与面板,又可分别指“不面日”和“面阳日照”的桐木,这种说法首见于《洞天清录》。

C. 宋代常用阴阳理论来阐释音乐声学的实践经验,赵希鹄甚至认为,可在旦暮、阴晴等环境变化下弹奏桐木制作的古琴来辨别音色。

D. 对于《洞天清录》中桐木因日照条件不同而导致阴材、阳材不同及所制古琴音色不同的观点,本文作者认为是耸人听闻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二、三段关于《洞天清录》的引文,除了用来说明古琴制作相关问题之外,还介绍了“洞天清录》的作者、成书目的及影响。

B. 本文围绕《洞天清录》-书来写,先从成书背景引出,再总体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文章主体部分是对阴阳理论的详细阐释。

C.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句中的“梧桐”意象所包含的文化品质,是梧桐成为琴材终极之选的重要原因之一。

D. 赵希鹄认为,古琴制作应选择良材,使用良工,依法制作,选择古琴则不必在意所谓“名琴”。本文作者也赞成他的观点。

 

1.D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出自原文第三段“虽然音色古朴浑厚,但共鸣效果不佳”,转换了说法,是正确的。A项“制琴为荣”表述有误,原文第一段为“能琴”指弹奏琴,选项表述曲解文意;B项从原文第二段“便将其多年来对各类古董珍玩的鉴赏心得与审美经验著成此书”“列于其首的便是‘古琴辨’35条”,可知《洞天清录》不仅仅介绍古琴品鉴,本项表述混淆范围;C项出自原文第三段,赵希鹄的观点无中生有。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该题中,A项曲解文意,B项混淆范围,C项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C项出自原文第五段“将音乐声学的实践经验纳入阴阳体系加以阐释,在当时并不鲜见”“在晴天和雨天、清晨和傍晚抚琴以辨别音色”等内容,是正确的。A项“导致古琴整体制作水平有所下降”无中生有,且从第三段开头“唐宋时期,古琴制作工艺取得长足进展”也可知此观点错误;B项从原文第五段“用阴阳理论解释琴材的选择,大约始于北宋《琴书》”,而选项 “古琴面料所用桐木按生长方向分为阴阳材,首见于《洞天清录》”表述为张冠李戴;D项自原文第五段“由于日照条件等不同,桐木材质也会存在差异,在音色上存在细微差别,当然是可能的”可知作者认为“因日照条件不同而导致阴阳材不同”是正确的,选项表述曲解原意。 3.试题分析:B项主次不清,本文主体部分介绍了《洞天清录》关于古琴选材的内容,而借助阐释阴阳理论也是为了说明古琴的选材,并不是针对阴阳理论本身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坚信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在接下来的5到10年里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B. 珍藏于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馆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由数十个著名寺庙的画师集体创作而成,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C. 2017年国际自行车赛于本月6日在云南昆明开赛,来自中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千余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加了比赛。

D. 部分地方政府尝试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家,采用查阅资料和现场座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估和成效评估相结合,对政治协商工作进行考核。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曾经的年少轻狂已经付诸东流,曾经的花样年华也已悄然而逝,但是步入中年的我们仍然不坠青云之志,渴望不断超越自我。

B. 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爱奇艺、腾讯和优酷三家视频网络平台在移动端积极布局,发展迅猛,市场占有率不相上下,呈现出分庭抗礼之势。

C. 消化过剩产能督查组将严肃查处那些顶风违规生产、企图火中取栗以谋取一己之利的企业,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及时通报处理结果。

D. 地方政府建设特色小镇要杜绝花拳绣腿,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兼具的特色产业,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村庄的夜幕蓝得透明,镶嵌着一轮圆圆的皓月和几颗眨着眼睛的星星。家家透出昏黄的灯火,____________ 。脚步声,说笑声,狗吠声,婴儿啼哭声,汇成温馨优美的村庄协奏曲,记忆中还有的,是村头的大槐树下,几位驼背的老人吧嗒着旱烟袋,坐成夕阳下一道(苍茫/苍凉)古老的黑剪影。他们的身后是整齐却高矮不等的柴草堆,上面遮盖着破旧的蓑衣和苇笠……每当想起这些,脚口便涌动着幸福与感动,大自然和村庄恩赐我很多,我却把村庄帖心暖肺的关怀与眷恋带进了喧嚣的城市。

我坚信,在亘古不变的传统耕作方式面前,任何语言都苍白无力。我的脑海里时常(涌    现/闪现)这样一个画面:皮肤黝黑的农夫,佝偻着腰,正迎着朝阳辛勤耕作……朴实勤劳的乡亲们,在这熟悉的村庄里生存、生活几十年,留下生命神秘的遗传和互为亲人的缘份。

村庄是人生的坐标系,就像卷藏在记忆深处的一幅水墨长卷,__________ ;就像镌刻在灵魂深处的经书,一次次被亲情和愿望反复翻阅和咀。心有千结,情有万缕。唯独乡情人人理不清,代代剪不断。宽厚和仁慈的土地,凝结和承着厚重的历史,(虽然/即使)被踩在脚下,可是依然坚韧博爱。这就是土地的秉性和品格。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眷(juàn)    缘份    B. 佝(gōu)      帖心暖肺

C. 嚼(jué)      镌刻    D. 载(zǎi)      亘古不变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苍茫  涌现  虽然

B. 苍茫  闪现  即使

C. 苍凉  闪现  虽然

D. 苍凉  涌现  即使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飘散出淡淡的酒香和菜香    ②季节一次次将其摊开和描摹

B. ①飘散出淡淡的酒香和菜香    ②一次次被季节摊开和描摹

C. ①淡淡的酒香和菜香飘散出    ②一次次被季节摊开和描摹

D. ①淡淡的酒香和菜香飘散出    ②季节一次次将其摊开和描摹

 

查看答案

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 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孤独的庄稼

 

赵庄稼大门前的荒地上长了一棵庄稼。赵庄稼已经六十二岁,种了一辈子庄稼,从未见过这样好的一棵庄稼。饭前饭后,工余闲暇,端上一袋旱烟,老汉常常站在那棵庄稼跟前,观赏它粗壮挺拔的身姿,抚摸它舒展修长的枝叶,直看得如痴如醉。

老汉现在是沟里村的清洁工,每天拿把扫帚在街道上打扫卫生,然后按月去村委会领钱,然后用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买米买面,买油买菜,买这买那。

③日子过得很享受,但是过得不踏实,很纠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沟里村的庄稼人一窝蜂地都去打工,怎么不种庄稼了呢?眼见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了,怎么没人心疼呢?家家户户买着吃,要是有那么一天天底下的米面卖完了,人们该吃什么呢?他去问村委会主任。年轻的村主任哈哈大笑。村主任说,姑父,你这就叫杞人忧天哪!人们出去打工,那是因为打工比种地挣钱;人们方方面面买着吃,那是因为手里有钱;而只要你手有钱,你永远有饭吃!他说:照你这么说,钱就是饭,钱就是粮食?村主任说:你真是,这还用怀疑吗?他不服:那,要是万一光有钱没有粮食呢?村主任说:姑父,你别死凿铆,别想入非非啦,好好打扫卫生吧。他胡乱地点了点头,心情却越发沉重起来。

④只有见了那棵庄稼,老汉的心情才会感到舒畅,感到明朗,感到踏实。老汉拍手掌,提高嗓门夸奖那棵庄稼:好家伙,你腰杆子真硬,你旱也不怕,涝也不怕,风也不怕,雨也不怕!正兀自念叨时,发现它的叶子上爬了一只虫子。那虫子又细又长,弓了腰快速蠕动,像爬在他脊背,像爬在他的心上,他伸手把它拿住,用力一搓,那虫儿便成了一滩绿色的汁水。

⑤说话到了白露节令,那棵庄稼上的娃娃已经长得比棒槌还大。一团红缨秀出来,丝丝缕缕,飘飘洒洒。老汉把那娃娃摸了摸、按了按、捏了捏,上面的颗粒密密实实,娇娇嫩嫩,饱满圆润,又鼓又大!老汉闻到了它的芳香:那芳香如酒,扑鼻而来,令他陶醉。老汉看见了它的成熟:那成熟金光闪闪,像一道霞光,扮亮了秋天。

⑥傍晚的时候,村主任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递上去一支香烟。老汉正在吃饭,顾不上接那支香烟。村主任说:姑父,就你一个人吃饭?老汉说:你姑姑撇下我走了,孩子们都在外头打工,可不是就我一个人吃饭!村主任说:姑父,我问你一个问题,你门前的那棵玉米,是你的吗?老汉放下饭碗:这还用问吗?它长在我的地里,当然就是我的。村主任又给老汉递烟,老汉忙着刷碗,又没接。村主任说:姑父,你把那棵棒子送给我吧,我儿子吵着闹着要吃煮玉米。老汉的心猛地一抖:那可不行。你到别处找去吧……村主任笑了:咱们村只有你这一棵玉米,只有你这一穗嫩棒子,我到哪儿找啊?老汉说:不行就是不行!那穗棒子我要留下作种子,不能随便糟蹋了它!村主任说:姑父啊,你已经不种地了,还要种子干啥?老汉说:种,我现在就开始准备种,你别忘了我叫赵庄稼!老汉又说,想吃煮玉米还不好说,你有钱有车,你到城里买去啊。

⑦当天晚上,月光明媚,夜色如画。在缠绵的秋风里,赵庄稼披了一件厚衣服,坐在一张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守护那棵孤独的庄稼。有只萤火虫儿飘过来,欢欣地绕着那棵庄稼转,而它好像睡着了,顶着满天露水,抱着硕大的娃娃。老汉想,再有十几天,我就可以收获,把这穗种子藏到我家。收获了这穗种子我就向村委会辞职,我还种我的庄稼。

⑧老汉竟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老汉是自己笑醒的。笑醒了,天亮了,那庄稼上没了那个娃娃。

⑨晌午的时候,村主任又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他说,姑父,我今天还真到县城去买嫩棒子,可惜白跑了,没有卖的啊;老人家,求求你……

⑩老汉说:你别求我啦,我的娃娃早丢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13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赵庄稼的形象特征。

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小说第⑧段写赵庄稼梦到“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对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

4.小说标题是“孤独的庄稼”,请探究“孤独”的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