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庆祝国庆67周年文艺晚会于10月1日晚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庆祝国庆67周年文艺晚会于10月1日晚在红馆举行,晚会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并体现出香港的创新精神。

B. 中国队无论胜败顺逆,她从不喊叫,也无雀跃,只静静地手展一面五星红旗,脸带一丝忧心,目不转睛地盯着赛场。

C. 鉴于制假售假、欺骗坑害消费者的活动日益猖獗,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级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把查线索、挖窝点、堵渠道作为工作重点。

D. 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C 【解析】试题分析:A. 庆祝国庆67周年文艺晚会于10月1日晚在红馆举行,晚会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并体现出香港的创新精神。语序不当。晚会后面的内容与“香港的创新精神”调换。B. 中国队无论胜败顺逆,她从不喊叫,也无雀跃,只静静地手展一面五星红旗,脸带一丝忧心,目不转睛地盯着赛场。关联词语“无论”提到最前面。D. 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并列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B. 近年来,各级政府能防患未然,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力争在种种灾害面前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将到最低限度。

C.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D.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十分懒散,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态度,等到考试来临,结果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

(3)《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貌。

1.“市人行尽野人行”中,如何理解“市人”“野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产坏晋馆垣

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

(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公:指鲁襄公。②闬闳:指馆舍的大门。 ③甸:甸人,掌管柴火的官。庭燎:庭中照明的火炬。 ④巾车;管理车辆的官。脂:指加油。辖。车轴头的挡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B. 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C. 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D. 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讳言“死”,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B. 《左传》依《春秋》为序,采用鲁国纪年,所以“我”是以史官口吻,指的是鲁国,《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我”亦指鲁国。

C. “执事”敬称对方。敬称针对不同对象,古代称呼可有多种,对一般人可用“公、君、上、丈人、夫子、足下、阁下”等。

D. “宾至如归”意思是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多形容招待周到、殷勤、使客人十分满意、自在。现在仍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国是个小国,夹在大国当中受气,此行是去献贡物,是去“朝圣”,表示对盟主的恭敬。

B. 因为晋君没有接见,子产就动怒拆毁了该国客舍的围墙,还以巧妙动听的言辞,说得对方连赔不是,不仅国君出来接见,而且把郑国进贡的礼品还给了郑伯。

C. 郑为小国,晋是盟主,子产竟拆毁晋国的馆舍围墙。当晋君着人责问子产时,子产句句针锋相对,义正而不阿,词强而不激,说得士文伯无话可答,文子也只好虚心接受意见。

D. 本文写了郑国君臣在晋国所受到的冷遇和礼遇的两个不同的场面,反映出春秋时期大国对小国的轻慢态度和小国对大国的抗争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2)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奇石

琬琦

吴老先生的奇石店在郁林郡远近闻名,他的一手赏石绝活,更是诸多同行都一致钦佩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石头,只要往吴老先生跟前一摆,他立马就能说出石头的产地和价值来。

这日晨起开店不久,就来了个络腮胡子,指名道姓地要见吴老先生。先生那时正在后堂与两位知交品茶,见有客来访,便转出店堂来。

那络腮胡子身材魁梧,满脸横肉,却是满脸堆笑:“吴老先生,久仰大名,在下有一件石头,想请先生看看,如果合适,还请先生收留。”

这人脸生,外地口音,又带凶相,吴老先生有心想拒客。但看络腮胡子身后的两个壮汉呲牙咧嘴,肩上的铁扁担被压得半弯,扁担中挂的那件东西还用布盖着,显见是块大石头。店里好久没收过这么大块的石头,而且看这架势,络腮胡子对这石头又分外珍爱,吴老先生不禁起了好奇之心,说:“先看看东西再说吧。”

络腮胡子却是左顾右盼,显得有些为难。吴老先生忙将他们让进后堂,并满怀歉意地打发了两位知交。络腮胡子这才示意那两个壮汉将石头小心翼翼地放下,然后挥手让他们出去。待后堂只剩下两个人后,络腮胡子抢前一步,将布轻轻撩开,一边撩,一边紧张地观察着吴老先生的神色。

只见先生先是大张着眼睛期待地看着,待整块布揭开之后,先生脸上微露惊讶之色,紧接着就是拈着胡须,颔首微笑。

络腮胡子心里不禁一喜,急问:“先生,这石头……”

吴老先生脸色一正,说:“还是我先来问你吧。你是否外地人?”

络腮胡子点头不迭:“正是,在下昨夜才来到贵城。”

吴老先生又问:“是否以前从未玩过石头?”

络腮胡子继续点头:“先生真神人了。”

吴老先生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了:“你是否才刚刚听说陆太守离任?并且不相信陆太守当真是清官?”

络腮胡子满脸喜色顷刻消失,惊讶与惶恐,还有几分恼羞成怒,但他还是极力按捺着:“吴老先生果然料事如神!但不知此话怎讲?”

吴老先生淡淡一笑:“这种石头在我们郁林郡随处可见,普通得很。但你手上这件,三天前就轰动了整个郁林郡,百姓们都称之为‘廉石’。论价格不值几文钱,论价值却也算无价之宝。我劝你还是尽早物归原主吧。”

络腮胡子悻悻离去,却把那块石头弃在店中。吴老先生上街去请了两个壮汉,又请了马车,很费了一番周折,才将石头运至郁州码头。

果然,有艘小船正静静地停泊在一个僻静处。吴老先生上船,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那便是刚离任的郁州太守陆绩。陆绩虽不好玩石,但平日喜到市井走动,对吴老先生这位赏石奇才早有耳闻。当下吴老先生命人将石头抬上船。

吴老先生说:“太守受惊了。”陆绩哈哈一笑:“吴老先生果然眼光犀利,竟然一眼认出这件石头就是我船上的。”吴老先生说:“太守过奖。三天前,太守离任,因行李物品过轻,船工恐遇狂风急流会出事,太守叫人上岸搬来此石压舱。此事郁林城里无人不知,此石亦被我等尊为‘廉石’,在下怎敢轻易忘却?”

陆绩叹息:“本来三天前就该起程,刚行了数里水路,贱内忽染小疾,所以又转了回来。不想昨晚来了一帮汉子,硬说我刚离任,定然搜刮了很多财物,上来翻抄了一番,一无所获,竟以为我这块石头是什么稀世珍宝,硬是抢了去。”

吴老先生说:“这帮汉子想是从外地流窜至本城的,听市井传言太守携石上船,便以为是稀世珍宝,真是有眼无珠。若是郁林本地人,太守如此廉洁公正,端的是谁人不知?”

二人相视而笑。

是日午时,陆太守的小船悄悄离开郁林郡。这“廉石”被抢的故事,也迅速在市井中流传开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1年12期)

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廉石”被抢的故事,在市井中迅速流传开来,是人们对清官美名的传扬,也是对吴老先生鉴石眼光的高度赞扬。

B. 开篇交代吴老先生有一手赏石绝活,为后文他一眼就看出络腮胡子拿来的是个假奇石做了铺垫。

C. 吴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是线索人物。同时,对揭示小说主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D.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在结尾处才点明奇石的真正来历,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不忍卒读。

E. 吴老先生正是因为听说了太守石头被劫的事情,加之对络腮胡子身材、相貌的观察和口音的询问,才判断这“奇石”并非奇石,这与他鉴石眼光并无关系。

2.以“奇石”为题有什么好处?

3.小说中对络腮胡子的几处描写,从人物形象塑造或情节安排方面看别有寓意,请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4.“论价格不值几文钱,论价值却也算无价之宝。”吴老先生的话有何深意?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